末稍血静置时间对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

点赞:27030 浏览:1220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 探讨末稍血采集后静置时间对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 6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末稍血加入 EDTA-K2抗凝管混匀后分别在 0 min、5 min、10 min、15 min、30 min上机进行血细胞分析 , 观察血小板变化.同时取末稍用草酸胺血小板稀释液行显微镜人工计数 , 并以此作为血小板计数的参考.结果 ①60例中有 41例各时间段血小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有18例 0 min与 5 min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减少 ( P<0.01), 10 min以后才趋稳定;有 1例在 15 min以后才趋稳定.②与手工计数结果比较 , 0 min与 5 min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降低 , 差异非常显著 ( P<0.01);10 min以后血小板计数结果趋于稳定 , 10 min、15 min、30 min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分别与手工计数结果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末稍血采取后至少应放置 10 min方能进行血小板计数, 放置 15 min以后则更稳定.

【关 键 词 】 末稍血;静置时间;血小板计数;准确性

3.讨论

发挥止血与凝血重要功能的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已有报道血小板参数与多种疾病相关 ,因此血小板在机体的作用已大大超出了传统概念.但血小板参数的分析首先是建立在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之上 , 保证计数的准确是其他参数的关键.一直以来 , 检验工作者基本达成共识 , 末稍血采取以后必须放置一段时间才能进行血小板计数 , 但放置多长时间文献报道不一.有认为放置 5 min者 , 有认为放置 15~30 min者 , 还有认为测定最佳时间为采血后 30~60 min[2-5].而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 并不是每个患者在采血后立即检测都会造成血小板降低 , 这种发生率为 30%左右 , 有 98.3%的人在采血后 10 min测定血小板即可获得准确结果 , 这与孙良宏的报道基本一致[6], 15 min后检测则更为稳定.在门急诊工作中 , 由于一般末稍血采取后 , 均能在 30 min内出具报告 , 所以作者只研究了 30 min内血小板变化情况.实际上 , 血液采集后 , 标本也不能放置太长 , 否则会造成血小板变形自溶或产生构型改变 , 导致仪器不正常识别 , 再次造成血小板计数检测性降低.


在采血后立即检测会造成血小板检测性降低 ,多数学者认为血小板膜内附着许多微丝 ,其主要成分为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 ,与微管环周束共同支持伪足的形成.当采集末梢全血时 , 标本中或多或少混入少量组织液 , 加之 EDTA抗凝剂的存在 , 促使血小板的形态立即发生变化 , 这时血小板外膜形成的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与膜内的微丝共同作用 ,在血小板周围形成丝状伪足 ,数个这样的血小板伪足相互缠绕形成血小板检测性聚集体 ,在应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时 ,仪器误认为是小红细胞或小白细胞而不纳入血小板计数范围 ,造成血小板计数检测性降低.随着时间延长 , EDTA能使血小板由盘状变为球状 , 血小板伪足回缩到胞质内 , 相互缠绕的血小板解散 ,再次回到自然姿态[7],从而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因此 ,在门急诊检验进行血细胞分析时 ,我们不能盲目求快 ,仅强调检验报告的及时性 ,而忽略报告本身带来的误差.建议末稍血采集后至少应放置 10 min才能进行血小板计数, 这样方能获得准确结果, 放置 15 min以后检测则更稳定.

末稍血静置时间对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血小板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