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喂养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体会(2)

点赞:29691 浏览:1340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三腔喂养管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10月在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7例中,将57例患者做为对照组选择留置鼻胃管行胃内营养,42例做为观察组选择留置三腔喂养管行空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发生呛咳、吸入性肺炎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8例,呛咳1例;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22例,呛咳16例.两组上述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三腔喂养管在行空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同时进行胃腔减压及时吸引胃内潴留物减少误吸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关 键 词 】三腔喂养管;重型;颅脑损伤;体会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变,吞咽反射下降、咳嗽反射减弱、胃排空延迟、贲门括约肌松驰等原因,容易引起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误吸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过程中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1],直接影响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与效果.

我科2013年1月至10月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内镜下置入三腔喂养管行空肠内营养,同时行胃腔减压引流,在预防吸入性肺炎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10月在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7例中,将57例做为对照组选择留置胃管行胃内营养,其中颅内血肿8例,脑挫裂伤3例,重度颅脑损伤18例,硬膜下血肿11例,自发性脑出血17例;42例做为观察组选择留置三腔喂养管行空肠内营养,其中颅内血肿5例,脑挫裂伤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3例,重型颅脑损伤14例,硬膜下血肿10例,自发性脑出血8例.

2.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留置的鼻饲营养管给予华瑞制药生产的TPF-D型肠内营养乳剂1500 mL/d,使用史密斯肠内营养泵在持续恒温下有计划、匀速(一般60ml/h)输注.对照组经鼻胃管由责任护士严格操作程序,准确安全置入至胃内,每天输注前均回抽评估胃内潴留情况,以后每4h再次评估,胃内潴留量大于100mL,暂停或延缓输注[2].观察组经三腔喂养管输注营养液由科内经过培训并获得内镜操作资格的医生在床边通过内镜下置入三腔喂养管至空肠上段,经X线摄片确定位置,胃腔内管持续进行胃腔减压,每班记录引流量,观察组42例24h引流的胃液量均小于100mL.

三腔喂养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体会(2)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结果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4.讨论

对照组经鼻留置胃管在持续输注营养液的过程中,由于患者胃瘫胃蠕动减弱,容易引起营养液在胃内潴留,增加反流和误吸的危险.有研究显示,胃内残留量<200mL,误吸率在20-26%,当胃内残留量>200mL 误吸率可达25-40%[3].观察组使用三腔喂养管,由于胃幽门的作用,空肠内的液体很少会反流入胃内,而且在持续进行胃腔减压的过程中给予空肠内持续缓慢输注营养液,胃腔减压可以清除胃内潴留的胃液,明显解除胃潴留,避免增加反流和误吸的危险.从表1可见,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使用的三腔喂养管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较低.

5.护理要点

5.1 保持三腔喂养管的通畅 因三腔喂养管较普通胃管管径细,而营养液较黏稠,每2-4h必须使用20mL温开水以脉冲式冲洗喂养管1次,以免营养液粘附于管壁而发生堵管.尤其注意灌注口服药物时必须充分碾磨药物,注意药物的药理作用与配伍禁忌[4].溶解后才能灌注入空肠喂养管,并在灌注后及时予温开水以脉冲式冲管.

5.2 防止喂养管滑脱 行胃腔减压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质,及时记录.发现24h引流量明显增加,引流液似是营养液制剂,同时伴有胃胀现象,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时应考虑喂养管滑脱至胃内,应立即暂停营养液输注.做好置入长度的标记,每天更换固定胶布,翻身时注意防止导管受压、滑脱和移位.

6.小结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留置三腔喂养管,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稳定肠道粘膜屏障,促进胃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解决了常规胃管胃内容物返流、并发吸人性肺炎的弊端.是一种简单并且有效的营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