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走出的三位医学博士

点赞:3455 浏览:94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军队伍里,有三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获得了博士文凭,人称''红军博士''.他们是:潘世征(学习普通外科)、钱信忠(学习保健组织)、涂通今(学习神经外科).如今,潘世征和钱信忠两位博士已经逝世,涂通今博士还健在.

潘世征:白求恩的得意门生

潘世征,原名潘是真,字昭麟.湖南省宁乡县人.1916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只念过三年书,1930年,潘世征年仅14岁,就远赴江西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队伍.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同年10月,随红六军团参加长征.在长征路上,他随身总是背着一袋子书,其中有医学书也有文学书.行军打仗的间隙进行阅读.有时候因为军情紧急,上级命令轻装,他舍不得轻装掉书,可又不能不执行命令,只好狠下心看一页撕去一页.到了一本书被撕完,彻底“轻装”之际,书上的知识也被他牢记到脑子里去了.由于勤奋好学,文化水平逐渐提高 ,医学知识日益丰富,年仅20岁就成为一名粗通医术的医生.王震曾经评价说:“(潘)世征同志救了许多人的命,他也救了我的命.没有他,我们中间的许多人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抗日战争期间,潘世征有幸被选送到加拿大援华医生白求恩身边学习进修.不料,正规医科大学出身的白求恩却因为他的基础差而不愿收留他,潘世征一再请求留下来,即使是当看护兵、勤务员也行.真诚恳切的态度终于感动了白求恩,这才同意收下他听课.潘世征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得到了白求恩的赏识.尽管如此,潘世征依然没能避免与白求恩发生误会.但是不久,白求恩从翻译口中知道了整个事情的真相后,非常感动,也深感惭愧.怀着深厚的感情,手把手地指导他做手术,帮助他整理手术图谱,耐心地给他讲解医学理论,尽心传授给他许多医学知识和技艺.使潘世征进一步成长为一名八路军的著名外科医生.等到学习进修结束后,白求恩已把潘世征看作自己的得意门生了.1939年10月,白求恩病重时,将自己的手术刀送给了潘世征.

1949年,潘世征在担任一兵团卫生部期间,随一兵团进军新疆,根据司令员王震指示,在征途中还组建了一兵团卫生学校,即石河子大学的前身.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潘世征任新疆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兼卫生部部长,并兼任该校校长至1954年10月,成为石河子大学的首任校长.1951年,身为高级干部的潘世征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医师进修学院学习,毕业时获“医学副博士”学位.在5年时间里,他废寝忘食地读书学习,连放洗澡水的时间也舍不得白白耗去,要捧着书读上一段.他首先掌握了俄文,又系统学习了全部医学课程,完成了有创见的论文,他论文答辩时使用的一口流利纯正的俄语,使在场的苏联科学家一个个目瞪口呆,啧啧称奇!

长征中走出的三位医学博士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卫生部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955年 ,我军首次授衔时,潘世征被授为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8月19日,潘世征因患心脏病,经治疗无效,于在青岛病逝,年仅46岁.他留下的遗物不多,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医学书籍.

钱信忠:获得联合国授予的“第一届世界人口奖”

钱信忠,1911年出生于江苏宝山县(今上海市宝山区)一个贫民家庭.1926年就读于同济大学技师学校,并到宝隆医院开始学医.在宝隆医院期间,他对秘密在宝隆医院治疗的陈赓、程子华给予了照顾.1932年,钱信忠脱离围剿鄂豫皖苏区的国民党李默庵师,投奔红军,被分配到陂孝北红军医院工作.陂孝北红军医院有400多名伤病员,经过钱信忠组织的正规治疗,大部分伤病员治愈出院.1933年5月,钱信忠调到鄂东苏区重伤医院工作.12月成立红25军医院,钱信忠任院长.红25军实施战略转移时,在陕西洛南县与敌军恶战,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军受伤,钱信忠指挥战士抬着军首长行军.徐海东是头部负伤,钱信忠采取保持静养,防止感染的办法,两个月徐海东就恢复了健康.因此,徐海东对钱信忠既感恩又信任,于是两人的关系很好,他们经常一起到阵地去看地形,徐海东一确定战斗部署,钱信忠就按作战要求,设置医护点.1935年,经徐海东等人介绍,钱信忠加入中国.红15军团成立时,钱信忠任军团卫生部部长.此后 ,钱信忠名声日益大振,以至于八路军129师成立时,师长刘伯承点名并坚持要他担任129师军医处长.1945年任晋翼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他还担任过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第二野战军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在太行山调查采集中草药200多种,编印成《太行山药物》,同时编译《实用药物大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钱信忠十分重视战伤救治工作,他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了白求恩所着 《游击战中师医院的组织和技术》 ,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总结了一套“创伤新疗法”,使部队战伤救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编写了《战伤治疗原则》和《创伤新疗法》,把部队卫生工作的基础放在连队,领导制定了《卫生法规》和《内务条令》,对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宿营卫生、饮食卫生规定得很具体,要求得很严格.他明确提出团结中西医药人员,反对鄙视中药,他管理的卫生部门属下的药厂生产了许多中药制剂.


建国后,钱信忠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1951年,他赴苏联第一医学院留学,获苏联医学副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1979年,钱信忠两度担任国家卫生部部长.鉴于钱信忠在计划生育发面的贡献,联合国于1983年将第一届世界人口奖授予他.2009年12月31日,钱信忠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涂通今:小学生考上医学“状元”

涂通今,1914年10月生于福建长汀县涂坊镇,读过5年私塾和3年高小.1929年12月,和朱德在涂坊镇召开军民大会,号召武装革命,他积极响应,成了拿梭镖的少年赤卫队队员.1932年春,闽西苏南扩大红军,他如愿以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当时,红军战斗伤亡惨重,急需大量医护人员.上级没有让涂通今上前线杀敌,而是分配他到后方医院工作.入院第二天,院长罗仕成摸底考试,题目是“为什么要学看护?”,乍一看题,他愣住了,猛然间,他想到了医院大门上的一幅对联:“为救护前方归来的英勇将士,为培养无产阶级医学人才”.凭着记忆,也凭着对医护工作最朴素的理解,他把这句话一字不落地写在答卷上,没想到竟成了头名“状元”.从此踏上了医学道路. 1932年10月,涂通今考入红军卫生学校第二期,毕业后担任红3师8团军医.红3师与红12军合并为红9军团,他仍在8团任军医.长征开始时,他担任红9军团兵站医院1所主治医生.到遵义后,红 9军团兵站医院撤消,他担任红9军团司令部卫生所所长.长征中红9军团改编为红32军, 他担任96师卫生部医务主任.在长征中,红军战士常犯七种病:疟疾、痢疾、疥疮、下肢溃烂、战伤、肺炎、肠伤寒.为了预防和减少疾病,保证部队健康,涂通今等在紧张行军途中,不断向部队传授卫生、防病知识.比如告诉战士们喝开水而不要喝河沟池塘里的水,没有条件烧开水时也要尽量喝井水.要求战士们打绑腿避免叮咬划伤、下肢溃烂.部队到达宿营地后,涂通今等就提醒指战员用热水泡脚,睡觉时作‘倒脚运动’,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预防脚痛和脚疱.要求部队每个班也要背两个盆,一个洗脚,一个烧水.涂通今回忆说:“我们红九军团由罗炳辉率领,在长征中处于右后卫位置,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容主力部队掉队的伤病员.遇有敌情时,红军常常要急行军或强行军,有时候一天一夜赶百多里地,体弱掉队的很多.如果发生战斗,还会有大批伤员下来,我们医务人员就要舍生忘死地把伤员抢救下来.”“当时的救治条件现在无法想象:能够找到一块门板搭一个手术台就很不错了,手术刀是民用剪刀代替的,没有绷带就把被子撕成条.还得有人举着油灯照明.药品和医疗器械是无价之宝.上世纪30年代消毒灭菌和抗感染的药物极少,长征中就更是金贵稀缺了.受技术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当时只能做一些诸如消毒、包扎、固定、止血、缝合、取、取骨片这样的处置和小手术,至于断肢和内脏手术,根本没法做.我救护过的伤员不计其数.现在看来,有不少同志由于没有得到手术和输血输液的机会,本可以得救的,却失去了生命.”

抗日战争爆发后,涂通今历任八路军第4后方医院医务科科长、干部结核病疗养所副所长、八路军第2后方医院医务科科长.1951年,涂通今被派赴苏联留学.1955年7月,他的毕业论文获得了苏联医学科学委员会的全票通过,并获得了神经外科医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创建了全军神经外科训练中心.此后,他以一个神经外科专家和教育家的身份为我国我军的医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先后任四医大副校长、校长、解放后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等职.1964年被授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

以上这三位红军医学博士,有着相同的经历,那就是他们都是来自贫苦农家子弟,靠着奋发图强,走上了医学道路.他们分别经历了红二方面军、红二十军和红军的长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挽救了我党我军无数将士的生命.而他们依靠自强不息努力学习获得医学博士,正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在向科学文化进军的伟大征程中,经历了又一个崭新的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