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

点赞:33132 浏览:1548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对策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2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12例、同期相关护理人员20名进行护理不安全因素调查.结果 112名患者阐述不安全因素246次,人均2.20次,构成比前三项分别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34.15%(84/246)、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欠佳21.54%(53/246)、自我护理能力不足(42/246),护理人员调查结果为患者自身因素28.33%(17/60)、管理制度不合理23.33%(14/60)、护患沟通效用低16.67%(10/60);共发生不良事件63例,可避免的并发感染52例、意外事故9例,其中主要责任为院方9例占14.29%、患者18例占28.58%、护理人员36例占57.13%.结论 医院应加强培训与监督,促进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护患间沟通,采取综合干预促进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能力提高,此外还应加强医院管理,减少因环境、管理混乱造成意外的可能.

关 键 词 :心血管内科;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药物及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住院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且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具有多变性与突发性,感染与并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医疗风险较高,临床护理是影响治疗康复的重要因素[1].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2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性44例;年龄59~81岁,平均(71.47±6.30)岁.其中高血压62例,冠心病患者41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同期相关护理人员20名,其中男1名,女19名,年龄23~42岁,平均(31.9±4.1)岁.学历分布:中专2名,大专与本科各9名;职称:护士17名,主管护师2名,主任护师1名;职务:护士17名,护士长3名;工龄3~26年,平均(10.4±5.4)年.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以及护士进行护理不安全因素调查;第三方调查者对所有患者护理期间已经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并就原因进行分析.不良事件的内容包括可避免的并发感染如因排尿不及时造成的泌尿系统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意外摔倒,误吸等[2].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诉调查 112例患者共阐述不安全因素246次,人均2.20次;医院方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职业素质不足,频次排在前列,护理不安全因素出现频次204例次占82.93%(见表1).

2.2护理人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诉调查 对20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诉调查,共阐述60次,人均3次;院方不安全因素22次,占36.67%,其中管理制度不合理发生率最高;患者自身因素发生率85.00%,自身因素中护患沟通效用低构成比最高占16.67%(见表2).

2.3不良事件主要责任方分布 112例患者住院接受护理过程发生不良事件63例,其中可避免的并发感染52例、意外事故9例,其中主要责任为院方9例(占14.29%),患者18例(占28.58%),护理人员36例(占57.13%).

3.讨论

本次研究就护理中危险因素主要责任方进行研究,主要责任方为医院方、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患者对不安全因素阐述责任方集中在护理人员共出现184次,占70.80%,认为自身因素占17.07%;而护理人员则认为自身因素35.00%、患者因素占28.33%,主要责任方在院方占36.67%;结合实际发生不良事件责任方分布,护理人员因素占57.13%,医院方占14.29%,患者占28.58%.可认为护理人员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主要责任方,其次为患者,再次为医院方.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患者是接受者,护理工作是两方人员共同完成的,但应有主次之分,护理人员为主动方,其行动是护理的本质内容[3].研究中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为操作不规范、职业态度欠缺、职业技能经验不足,后两者都可能促使护理操作不当.值得注意的是,两方人员都认为护患间交流不足是重要的不安全因素,高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此外高效的沟通能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4].

综上所述,医院应重视对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其职业态度提高,加强护患间交流沟通,提高护理效率同时减少因环境、管理混乱造成意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