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

点赞:26786 浏览:1203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为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要求,依据高职机电一体化精品课培养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怎么写作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关 键 词】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一、本专业与课程的建设步骤

(一)教师队伍建设

我系为尽快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立了我系今后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具体措施为:

1.加强在职教师培养,改善学历结构

目前本专业教师体来看有较强的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有极大热情,知识更新和提高学历层次成为当务之急.吸收优秀毕业研究生,改善知识结构.引进掌握本专业前沿领域技术、有较强科研能力,具备教师素质的研究生.

2.有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参加现场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现场锻炼不少于半年.要求教师参与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向社会招聘和引进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1.大力倡导创新精神,以科学态度研究高职高专课程的教学要素.勇于创造,把握规律,紧追前沿,以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使专业课程呈现出崭新面貌.

2.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在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

3.坚持边改边建的原则.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周密的建设计划与方案,通过教学改革,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把课程改革贯穿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4.以“突出能力,强化素质,注重实践,强调实用,形式多样,引进开放”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方针,建设特色课程、优质课程.

5.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直接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6.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用创新教育观来统率教学改革工作,把教学改革的重点从“怎样教好书”转移到“如何育好人”上来.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积极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将教学主体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个性化教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应尽可能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相关的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性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电子教案、习题库、案例库(素材库)、实验指导书、技能考核标准及实施方案、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等要尽可能上校园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课程内容设计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相融通,将课程划分为多个课题单元,按照中级、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来划分.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以必需够用为度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学改革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四)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过程中紧密围绕教学改革,重组、整合的课程都有配套的教材.加强教材管理,优先选用适宜高职教育的国家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教师积极编写适宜专业教学,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自编教材和讲义以及一体化设计、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五)完善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科学高效、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是确保课程进一步发展的良好保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制度,促使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教学内容上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为目的

模拟实际应用环境,实现仿真教学

由于主讲教师参与多项教研和科研项目,课程组适时将教研和科研中总结的经验充实到授课中,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实际问题解决环节,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间接经验.

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设计了的实验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规定了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但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完全模拟实际设计的环境,使学生能很快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

由教师提出任务,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应用方面的竞争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作者简介:

熊淑平(1971―),女,湖北黄冈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应用维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