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书写在大地上

点赞:19909 浏览:924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自从新疆农垦科学院的专家帮我们建起了大棚,种上了他们培育的富硒葡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八师石河子总场泉水地社区八连职工谢红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心过.

他说,富硒葡萄属于早熟品种,一年两熟,每年4月中旬就上市,根本不愁销路,“每公斤最少能卖20元!”

“把论文写在广阔大地上,把大田当做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最受职工群众欢迎!”新疆农垦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新华如是说.

其实,自新疆农垦科学院成立之日起,“扎根基层,造福兵团、地方各族群众,将新科技、新技术播撒到天山南北的每个角落”就成了一代代、一批批科研专家的座右铭.

2007年春天,该院农机所副研究员温浩军所在的课题组刚刚试制完成一台气吸式精量膜下条播机,便接到了一个陌生的“求救”.

来自石河子富依德种子公司.“托里县老风口当地村民在我们这里写作了一批油葵原种,他们想进行精量播种,但是市场上没有成熟的机具.”里,对方显得十分焦急.

100多公斤种子,价值35万元,如果无法按时播种,后果不堪设想!

“行!没问题!”温浩军来不及多想,满口答应下来.

4月,老风口地区的风大得能掀翻人畜.可是,温浩军和项目组一行3人坚持赶去进行机具调试、播种作业.

风大,他就躲在地沟里,风小,他就马上开始抢播.

把文书写在大地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自动化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到了晚上,他就和当地8位农民一起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吃着掺杂着沙砾的饭菜.

一个月后,100多公斤种子全部下播完毕.村民们和富依德种子公司的工作人员开心地在田边跳起了舞蹈.

年底,村民们一合计,种植的油葵单产高达250公斤.

与托里县相邻的裕民县是个多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群众科技意识弱,作物产量还保持在十几年前的水平.

2006年年底,裕民县委、县政府决定推广3万亩膜下滴灌.没有技术,怎么办?

他们想到了新疆农垦科学院,便驱车500公里赶赴石河子.

院领导毫不吝啬,当即委派农田水利与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周建伟为驻裕民县科技怎么写作专家组组长.

次年年初,工作刚一铺开,周建伟就犯愁了:农户们根本不愿投钱.

“关键是大家对这项技术不了解!”周建伟和县领导商量后,准备筹办技术培训班.

一个乡接着一个乡,周建伟不厌其烦的巡回演讲.半个月的时间,把全县的4个乡跑了个遍.

为了趁热打铁,他组织专家组成员结合该县实际,制订了膜下滴灌及软管灌玉米、打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发放到每户农民手中.

春播结束后,望着绿油油的条田,裕民县吉也克乡农民哈斯木马木提高兴得合不拢嘴.“过去,浇水得扛着铁锹满地跑.现在,可以边吃饭边浇水了.”

这一年,裕民县共推广应用膜下滴灌和膜下软管灌3.61万亩,打瓜产量由过去的50余公斤一下提高到127公斤,增产110%以上.

裕民县的成功经验迅速推广到了邻近的额敏县.


2008年,额敏县在2000亩打瓜示范田里进行了膜下滴灌示范,打瓜单产达150公斤,远远超过周边县市非滴灌设施的打瓜产量.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怎么写作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享誉天山南北.

刘辉是该院科技成果推广处处长,主要负责科技扶贫工作.这对他来说,可谓轻车熟路.

1994年,刘辉主动请缨,来到九师一六六团,挂职科技副团长.作为学畜牧的科技人员,以牧业为主的一六六团,正好给了他施展所学的平台.

当年3月,他初次来到团场,就引起了“轰动”:许多职工听说来了名畜牧专家,纷纷跑到团部围观.

“这么年轻,行吗?”一些职工对他的到来有些担心.

刘辉心里想,“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才能让他们信服!”

白天,他就去各个畜牧点走访,与老牧工座谈,晚上,趴在一张褪了色的办公桌上分析各类数据.

“改良就从育肥羊开始!”刘辉找到了方向.

300只瘦弱不堪的羊经过一个月的育肥,每只羊增加了3公斤至5公斤肉.

“一个冬天下来,我多赚了2万多元,这多亏了你啊!”一名职工紧紧握住刘辉的手,非要留他在家吃饭.

尝到甜头的职工们争着把刘辉“抢”到自家,指导羊只育肥.这一年,全团扭亏为盈,职均收入翻了一番.

阎洪山毕业后进入新疆农垦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农机装备研究工作.

2004年春,阎洪山受新疆农垦科学院委派,到中国最高纬度棉区――十师一八四团负责科技扶贫及怎么写作工作.

北纬46°以北,在种植领域属于早熟棉区,受气候和土质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在这里种棉花产量低、发展缓慢,国内外许多知名专家“碰都不敢碰”.

阎洪山偏偏不信邪,他和科技怎么写作组经过细致调研,确定了以推广膜上点播技术为突破口,提升当地植棉技术水平.

就在棉花播种的关键时期,问题出现了:职工们拒绝接受他们不曾尝试过的新技术.

“一名职工甚至躺在机器前,表示‘要想播种就从他身体上轧过去’.”一八四团副团长余建军对当时推广这项技术的难度记忆犹新.

10余万亩的土地上,一时间竟难以找出100亩试验田.

“膜上点播技术推广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带动其他既成技术的应用.否则,滴灌等其他技术的推广就无从谈起.”阎洪山始终坚信这一点.

当天晚上,阎洪山饭也没吃,拿着纸和笔,径直出了门.原来,他是当“说客”去了.

整整3个小时,阎洪山口干舌燥,终于说通了两户职工.他还当着大家的面,签下了“军令状”.六连职工许文满就是其中一户.他天天跟着阎洪山学习膜上点播技术,没想到竟获得了意外之喜:省去放苗、定苗和封土3道工序,仅此一项每亩地就节约成本80元.

当年年底,许文满承包的45亩棉花,亩产籽棉比以前增加40公斤,达到全团最高产量.

很快,膜上点播技术迅速在全团推广开来,由不足100亩迅速推广应用到10余万亩,籽棉单产从最初的不足200公斤增加到300余公斤,创下高纬度棉区单产最高纪录.

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带动了团场棉花加工业、油脂加工业、棉种加工业、薄膜及滴灌带生产和滴灌设备制造等棉花种植业关联产业的发展.

如果说,推广应用各项新技术是新疆农垦科学院这支“球队”正在运球、传球,那么组建研发生产企业、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就是他们的“临门一脚”.

这充当“前锋”角色的正是科神农业装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10日上午,八师石河子总场六分场的棉田里围满了人.

“开始作业!”引导员一声令下,两台采棉机开始“扑”向棉田.

短短十几分钟,两台采棉机的优劣一目了然.

现场的领导、客商、职工纷纷走向那台采净率领先的机器时,惊奇地发现:这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型自动化棉花关键技术的开发与示范”项目的产品.

谁也没有料到,这一项目是由石河子贵航农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和科神农业装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承担、联合攻关的.

“仅用5年时间,我们就攻克了国外同行几十年才攻下的技术难关,为大型自动化棉花收获机国产化奠定了基础.”科神农业装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智自豪地说.

时间倒退至2006年.新疆科神农业装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刚刚成立时,还没有一支“像样”的科研团队.

“虽然公司是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控股,但一个事业单位,一个是企业单位,大家各干各的!”张智回忆道.

时任科神公司董事长的方诗国想了一个奇招:共同组建研究队伍、共同建设研发平台、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成了一家人、同吃一碗饭,什么难题都不怕.

郑炫对此感受颇深.她是科神公司副总经理,也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的研究员,承担着拖拉机配套液压翻转双向犁项目.

“项目申报成功仅3个多月,八师团场的一些职工、玛纳斯县的一些农民就到厂里要求购写这种双向犁!”郑炫说.

起初,她还有些担心,“按照以往惯例,从申报项目到产品出厂,起码要3年以上的时间.”

但是,她错了,这一数字仅为3个月.

“这说明我们的研究目标与方向是市场急需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张智信心满满.

“科神”的奇迹已经发生.

“科神”的奇迹正在发生.<,E:\2015.正文\20151上正文\20151上正文\15年1上正文送调\当.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