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运用心理学进行课堂提问

点赞:6611 浏览:211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将心理学引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从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中学语文;心理学;提问

课堂提问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能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搭起联系的桥梁,教师能够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课堂心理活动及过程,并及时协调.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过程叫作“解答距”.从“解答距”长短和深浅来划分问题,可以将其分成微、短、长和新四个答距等级,而当我们在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之中将这四个登记的解答距运用进去,以心理学开展课堂提问,可以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一、对四个解答距等级问题进行调配

⒈采取台阶型提问的方法.这一提问的方法,就是采取渐进的方式,把问题从浅到到深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如在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教师首先可以提问小说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可是小说中并非对于勒作正面描写,那么描写重点是谁?什么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是小说中的“我”吗?于勒是怎样一个人?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如此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下去,到最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并加以解决.

⒉运用搭桥型灵活提问方法.一旦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工作及时跟上,为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斑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社戏》一课中,教师可以抓出“乐土”向学生提问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的乐土?这样的问题通常隐蔽性比较大,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继续启发提问: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肯定有比较重要的原因在课文内容里潜藏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可以启发学生考虑的方面,有人物的性格和景物的描写,还有事件的描写,都让学生进行考虑.这样的问题能够简单易懂,学生回答起来也比较容易.借助于上面的这一搭桥型的提问方式,就把难题很轻松地处理好了.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运用心理学进行课堂提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心理学在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运用

⒈注重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按照心理学的观念,新知识的掌握能够通过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去掌握就容易得多,也不难能够保持和回顾,以此为出发点,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教师想让学生掌握起新教材和新知识比较顺利,就应结合其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来进行引导.比如,当我们学习了《梁生宝写稻种》的课文之后,就能够了解到要对人物进行描写应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好选材活动,详细还是简略的描述要以此为基础.那么,当我们再进行《荷花淀》一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归纳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主题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反映出来的?人物的性格是作者通过什么材料进行表现的?与《梁生宝写稻种》比较这些材料有那些不同?有以前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做基础,学生比较两篇文章之后,就能迅速回答出选材必须依据课文的中心思想去进行.

⒉能将文章的难点和重点把握住.进行课堂语文教学,任课教师的提问是不可能提出文章的全部内容,当这样的时刻,提问就应放在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上,也就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在对《孔乙己》课文讲授过程中,提问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孔乙己有那些性格特点?当作者带着什么样的态度来描写孔乙己?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文体特征来看,这些问题肯定都无疑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方面的内容.在具体了解文章和教师科学引导的前提下,学生就可以形成对孔乙己这样一个印象:他是一个只知道追求名利、愚昧庸俗、穷困潦倒以及麻木不仁的旧社会文人,对这一人物的充满哀其不幸怨其不争的情感.当学生对这些有所认识,那么就比较容易把握这一文章了.

⒊要注意有层次和系统地开展提问.一般来看,人们大脑皮层所形成的都是有着一定系统性的暂时联系,而这些暂时联系的系统性体现为从单一到复杂的特点,之后才是到复杂的联系系统,同时将这一暂时联系向已经掌握的暂时联系系统之中纳入.教师要把这一点体现在课堂提问当中.如,当我们学习《捕蛇者说》这一课文,对本文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人们都知道水州的蛇有着很大的毒可为什么还要拼命争抢呢?捕蛇生活让蒋氏三代遭难,但是他们却不愿意进行“更役”和“复赋”究竟是为什么呢?大家从这些捕蛇人的的凄惨生活中能读到的社会现实是什么样的?由浅到深的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整体性,把“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结论通过学生自己得出来.

⒋对提问的难易度要把握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提任何问题都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必须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理解问题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这其中有个尺度把握问题,最好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太难的问题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过于简单和容易,问题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去思考了.按照心理学来分析,不十分熟悉的内容学生没兴趣,而自己一点不熟悉那就更无法让学生理会了.比如,当讲授《谈骨气》一文过程中,教师若提问文中作者如何对中国人最有骨气进行了论证?这样问题已经脱离了学生的思维层次,学生难回答好.但当教师问学生这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对骨气如何定义?结合课文里作者例举的事例,这样就结合了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学生也能很容易理解文章,也能既掌握文章思想性,也学会了文章的论证方法.

总之,心理学运用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只要注意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和把学生思维活动启发好,就能够让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提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