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下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特征与实践

点赞:31969 浏览:1452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要实现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目标,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解疑;结合历史资料,针对当前的热点或焦点问题进行多角度探究,方能达成最佳教学效果.

[关 键 词]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2)10-0081-0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可谓教育发展快,改革犹正酣.在中学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方法与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教育部颁发的新版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为了实现教育部规定的教学目标,探究式教学将成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模式之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内容的不同,适时地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一、探究式教学特征

中学历史探究性教学有以下特征:第一,质疑性.质疑是在客观地接受前人或老师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些知识敢于提出自己的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不加思考地完全接受.质疑是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历史课教学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背景和条件.在教学内容中,有如此之多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只要对其换个角度思考,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为什么会这样?”教师要引导和带领学生积极设疑,从多角度去看待、分析和思考问题,以激发认识的兴趣和思维的活跃性.所以,质疑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先行者.第二,探究性.学生提出了质疑以后怎么办?这时候,教师要想方设法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充分足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逐渐形成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第三,开放性.探究式教学不拘泥于教材,没有内容的局限,历史上有一定意义的、对人们思维和观念以及价值观形成有一定作用的人物、事件、现象等均可作为探究的内容.教师也不用强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学生只要真正自己思考或行动,教师就可以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理性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正确的人生观以及有益的价值观,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想象和创新,更近距离地关注现实、体验人生、了解社会.


二、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的思路与实践

初中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水平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正在形成中.根据这一情况,教师要注意筛选教学材料,组织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把学生质疑探究的激发出来,针对学生关于学习材料、学习内容的自主质疑采取鼓励支持的态度,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独立思考,从而获得新的发现、认识和观点.

(一)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大胆质疑

质疑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对学生而言,质疑就是打破书本框框和固有结论.由于初中学生身体和心理正在成长和形成中,有的学生因为家庭不够和睦或者性格比较内向、孤僻的原因,可能在整个小学都处于一种被动学习和接受的过程,从来没有或很少有对书本知识或老师传授的知识有过主动质疑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要培养他们大胆质疑的勇气,因为质疑的过程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想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发挥创造力.

譬如,抗战胜利后,邀请到重庆进行谈判,对此,老师提出:“重庆谈判有无意义?为什么?”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致,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有学生说:“没有意义.因为谈判的最后结果还是发动了内战,而且为国民党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对中国人民和中国而言,没有避免战争的爆发,所以没有意义.”也有学生说:“有重大意义.谈判让中国人民了解了要发动内战的是国民党,展示了希望和平的诚意,使得到了民心,为以后战争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把学生带入解放战争前夕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种以问题创设情境的方式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学生在互动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能积极地投入情境中,站在当时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思考和分析.教师成功地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为学生从根本上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奠定了基础.又如对的评价问题,教学中先列出各个时期的功过:1.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3.在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中国快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4.由于被林彪、反革命集团利用,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笔者利用这些不同的观点,激化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最后再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的功过是非,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解疑

学会合作是一个人学会生活和处世的一个重要素质,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合作学习看做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研究表明,合作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求异思维,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的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对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予以特别强调,而讨论和调查都需要通过良好的合作才能顺利实施.所以,教师应把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内容,达到合作学习、合作解疑的目的.探究式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既可以对教材中一些重要的和困难的内容进行设疑巧问,也可以把一些看似平常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如在结束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中国古代第一个女皇帝是谁?中国近代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女性又是谁?她们有什么异同?围绕她们,以她们为题材都有哪些影片?影片中的她们和历史教科书描述的有什么异同?你如何评价她们?教师组织学生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探讨,必然会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又增强了其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适时点拨,注意引导,既要用感染学生,又要客观地分析她们所处历史环境和治国方略不同.她们都有想治理好国家的愿望,但又受到个人胸襟和维护皇室利益思想的局限,甚至还有满足她们作为一个女性的各种出格的行为.对她们思想复杂性、行为多样性、性格脾气不可捉摸性的讨论,必然使教学达到,让学生既看到历史中的她们,又在自己心目中塑造自己所理解的她们.“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对重要的历史问题或历史人物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如组织“三国时的曹操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枭雄”“北宋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怎样一幅北宋时期都城(今河南开封)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等课堂讨论会,使学生在讨论辩论中摆事实、讲事理、出新思维,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辩论中的基本礼节,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释疑解难,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开展专题性课堂讨论时,教师一定要精心选题,周密安排,不要让讨论课处于无序和不可控制状态,远离教学目的.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或做一定的社会调查,使课堂讨论的各项准备工作更充分.

新课改环境下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特征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结合历史资料,针对当前的热点或焦点问题进行多角度探究

历史上,不管国际国内都存在着很多悬而未解或具有争议的人物、事件或现象.作为新世纪的历史老师,我们更有义务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让他们在充分拥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例如,最近由日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作出有关政府出面“购写”钓鱼岛的提议所引发的中日关于钓鱼岛之争,闹得沸沸扬扬,大有剑拔弩张之势,已然成为世界问题的热点和焦点.中国政府认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说,这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双方各执一词,不可调和.那么,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到底是属于哪个国家的?以此为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历史等资料,进行多角度研究.老师则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地理的还有国际法的角度广泛地收集资料.

1.在历史上,钓鱼岛自明朝起就属于中国领土.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史籍,是成书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顺风相送》,书中对钓鱼岛的名称做了十分清晰的记录,表明至少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这比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在1884年发现钓鱼岛,要早四百多年.

嘉靖三十五年(1556)抗倭名将、福建总督胡宗宪幕僚郑若曾著《筹海图编》,其中《沿海山沙图》中不但记录了台湾、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属于福建海防范围以内的情况,而且标明了这些岛屿的位置与统管区域.万历三十三年(1605),吏部考功司徐必达根据《筹海图编》中的“万里海防图”重绘《乾坤一统海防全图》,图中钓鱼岛明确标明在明朝海疆海防范围内.嘉靖四十四年(1565)成书的《日本一鉴》,由“奉使宣谕日本国”的郑舜功撰写.《日本一鉴》是一部具有文书性质的史籍,它反映出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而钓鱼岛归属中国版图也已确凿无疑.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9月21日,据《人民日报》报道,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即甲午战争的前一年,慈禧太后还曾下诏书,将钓鱼岛赏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采药用地.此诏书中写道:“盛宣怀所进药丸甚有效验.据奏,原料药材采自台湾海外钓鱼台小岛.灵药产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施诊给药,救济贫病,殊堪嘉许.即将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

2.从地理学的角度看,钓鱼岛属于中国.水深仅200米的钓鱼岛海域与冲绳海域之间有一条深达2000米的海沟,海沟在地理学上就自然地把钓鱼岛与冲绳海域分隔开了,使两者分属不同的版块或区域或国度;再者,中国大陆和钓鱼岛共属统一大陆架,按照《大陆架公约》确立的“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之原则,钓鱼岛毫无疑问归属中国.

3.《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均佐证了钓鱼岛的中国主权.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会议,中、美、英联合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指定其他小岛之内.”也就是说,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波茨坦公告》公认的日本领土,不仅不包括钓鱼岛,连冲绳都不是日本领土.《波茨坦公告》也明确解释了日本作为战败国在领土问题上不具备自我解释能力.日本没有权利在钓鱼岛问题上提出中间线划分的方案.

经过对比、分析,不管从历史上还是从地理学意义上抑或法理上说,同学们最后无一例外都认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如果日本强词夺理,不仅歪曲了历史,践踏了世界公约,而且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公然否定,是对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反动与挑衅.

通过这样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讨论,最后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不仅锻炼了同学们动手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同时还促进了同学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要实现新世纪素质教育的目标,确保课程教材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