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点赞:3413 浏览:103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发展均未成熟,可塑性很大.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正确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可以充分利用并发展青少年年龄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青少年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基.

1.现阶段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1缺乏情感教育.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症结就在于这些教育没有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和情感需要来进行,对于他们的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的困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指导.在应试教育的支配下,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他们情感上的苦闷和挫折无法向老师或父母诉说,成绩不好的学生的人格问题、情感问题、人生问题也就容易被漠视和冷落.

1.2传统道德思想影响德育教育.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对德的知行非常重视,但不重视行为个体的人,无视人对于自主、自由的基本要求和意愿,传统道德思想是轻视道德情感的,突出政治情感和阶级情感,削弱人的情感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和思想又使人们的视点集中在易于查看的或是看得见的道德情感上,使看不见看不到的道德情感被忽视了,这些思想使道德工作中的情感的培养相对滞后.

1.3榜样教育受人格化倾向或典型化倾向的影响.榜样作为具体的形象,对激发学生产生与之相联的道德情绪,产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非常好和效果,历来受到德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对榜样的宣传介绍就是典型化或非人格化倾向,好的榜样人物时时刻刻都想着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都只想着埋头工作,无私奉献一切,永远想着他人,从不想自已,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这种榜样对于具有思想观的学生,他们更不宜受到榜样的人格感染,由于榜样教育的这种现象,使得榜样在道德情感方面的作用就削弱了.

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品德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如何才能把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创新:

2.1观念创新、理念创新.中学德育创新,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2.2拓展渠道,形式创新.德育形式的选择必须"以人为本",关键是否受学生欢迎,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德育形成必须多样化,必须生动活泼,必须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理性的升华.

2.2.1德育应从单向式走向多向式.传统德育实行的单向式灌输,其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信息源,学生是接收器.现代德育必须变单向式灌输为多向式交流,如师生交流、同学间交流、各学科间交流,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心灵和思想的撞击中,他们就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2.2德育应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传统德育实行的是校园层面的德育,称为平面式封闭性德育.我们不能总把学生放在"净土"或真空中,而应该放到更广阔的空间去磨练.因此,现代德育追求开放性,力求实施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德育.

德育规定者学生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加强德育可以提高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的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修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及善恶判断能力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自觉性.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但是近年来受高考指挥棒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使一部分同学只知道学习不懂的做人.这严重背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育人原则.面对问题我们责无旁贷,实践中我们积极反思不懈探索德育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3.德育之幸--实践探索

榜样示范,以身立教.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以自身作为榜样,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教师事事以身作则,是无声命令,是空洞说教无法比拟的.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校要做好德育工作,使教育主体"以身作则"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教育工作者应处处严于律已,当好学生的表率,只有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者要"德为人范",才能取得"不令而行"的教育实效.

理解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学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内化而实现的.一切教育因素和教育要求,如政治要求、思想规范、道德准则、知识结构等等都是外部的、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的自觉内化,才能变成内部的主体的东西,从而形成学生内在的、稳定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接受教育影响和教育要求,促进内化.现代心理学家马卡连柯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别人理解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品德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我们应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对同一事例、育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和表现.在德育中,那种一味强调对学生统一要求,培养"同一模式"的学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德育具有个性发展价值.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话,就可能产生厌恶甚至逆反的心理.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口服心服地接受教育,使行为具有自主性和自觉性.我在教育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解和尊重学生,学生们逐渐体会了我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与我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系,并乐于敞开心扉,听从我的教诲.当然青少年学生的思维、人格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学生因此同时需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必须做到正确、适当、明确、具体、有序且有恒.灵活运用德育方法,使教育生动、活泼.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可供我们选择运用,如果只是按某种固定的模式或程序机械的施教,那么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很难按某种固定模式或程序机械地进行,德育方法必须是多方面、多层次发展变化的.只有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方法,才能使教育生动、活泼,真正提高德育实效.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的"说理教育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切合高中生的实际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并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如检测期社会考察,社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德育工作要面对学生集体进行教育,并依靠和通过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学校需要用统一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统一的德育要求.但也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应该尊重这种差别,针对这种差别开展工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情感体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品德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我们应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对同一事例、育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和表现.在德育中,那种一味强调对学生统一要求,培养"同一模式"的学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德育具有个性发展价值.思想品德是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一致的.品德结构处于个性结构的核心,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个性的发展水平.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通过提高学生的个性思想品德水平来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在个性的发展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多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行纪律教育、基本道德和法纪观念教育,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青少年注入奋进的动力;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明确活着的意义增强奋斗的幸福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


高中是学生走向大学、走向社会的前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完善、价值观念的确立、思想的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德育工作不可忽视,我们应正视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遵循道德规律,贯彻德育原则,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国家民族振兴培养一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