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关系

点赞:17092 浏览:721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由于人们对课余训练的理解、认识程度、责任心、责任感不尽相同,长期以来,学生参加业余训练和文化学习两者之间始终是一对矛盾,能否解决好学习与训练矛盾是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重点环节,也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的关键问题.本人就自己指导十几年课余训练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提出问题

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后备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人们对课余训练的理解、认识程度、责任心、责任感不尽相同,在“锦标第一”既定利益的驱使下,学校往往只注重学生运动员的课余训练,忽视文化教育,致使课余训练与文化教育严重分离,最终使有一大部分的体育生因为文化成绩太低在升学时被拒之高校大门没能实现大学梦想,使一些有天赋的苗子过早地离开自己喜爱的运动,受此影响,不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参加训练,就连有体育专长的学生也会退避观望.本人就如何处理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提出自己看法,让更多的人参与课余训练,以便打造宽广的体育人才基础.


2分析问题

体育与智育本来是不矛盾的,课余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应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但由于不少学校领导、老师未能正确认识两者关系,导致两者存在矛盾,主要表现在:其一,学生运动员平时管理处于“盲点”;文化课教师轻视运动队学生的文化学习,认为“他们是练体育的,只要把体育练好就行,考体育大学又不要很好的文化成绩”,以至平时管教辅导他们较少;更有的学校领导为了“锦标第一”而采取拔苗助长强调教育,学生运动员训练第一,忽视全面发展;其二,带训的教师(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课余训练)以学生的训练出成绩、比赛拿名次为重任.虽然他们也时常叮嘱学生要加强文化学习,然而对其文化成绩的提高,却心有余力不足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实际训练中却无具体手段将学生文化成绩与运动成绩的提高合二为一.其三,部分学生产生了只要参加体育训练、文化学习就不重要的错误认识,以至于学生本人也疏于文化学习.这种的训练与学习,导致运动队的学生素质难以“全面发展”,这有悖于当今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3解决问题

对中学生课余训练的重新认识,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课余训练属于业余的训练,它的特点在于其“业余”性和“基础”性,课余训练目标:一是受训学生首先必须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突出受训学生学有所长,符合社会体育发展需求;二是受训学生的去向定位,除少数尖子队员作为专业运动员培养外.其余部分应为初中→高中→高校,使之更多成为大学生运动员.中学生课余训练阶段既是开发青少年竞技体育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发他们智力的重要阶段,对这些学生运动员来说,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未来升学就业的方向.

3.1明确培养目标,加强综合管理

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所以抓好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是理所当然的重点.实现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目标,为他们的终身发展负责,就显得很有必要.为此成立了由领导、带训的体育教师、班主任、文化教师、家长组成的运动员管理小组,并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管理.在具体进行文化学习管理时,以班主任、文化教师为主,带训教练、家长紧密配合,事先摸清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底子,帮助他们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有相当部分学生运动员在校只“怕”带训的体育教师一人,对于学校其他的教师的教导采取不理的态度,此时带训的体育教师应当主动配合文化课教师、班主任等共同管理,这样一来不仅让运动员学生懂得教练需要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需要运动成绩,更懂得尊重其他教师,让文化课教师、班主任建立起威望,运动员学生才能更主动地学习他们传授的文化知识,达到双方互动的效果.也改变了原来“我管不了,也不想管”的现象.

如何处理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教师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2文化课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运动队学生的文化学习

在当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怎么写作理念下,文化课教师更必须摒除偏见,转变观念,要以培养健全素质结构的人才为出发点,认真对待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既要对他们谆谆教导,又要悉心辅导,要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3精心组织补课,适当传授学法

提高中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成绩,有针对性地抓好他们的课外辅导是很重要的一环.补课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以学习方法为辅,使他们逐步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为他们提高文化课成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我校上两任领导他们不仅对课余训练严格管理,且对高考的体育类学生配备专职辅导教师(低年级教师承担),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补课班,通过精心安排和落实.使我校在竞赛中获得省重点体育传统校田径赛甲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第三名,乙组团体总分第三名.体育类高考中有4人获得市高考体育类“许亚琼”奖金(全市文理科共计100名,体育类每年2名),比较突出的有2001年11人体育类考生专业和文化成绩全部上线,其中9人上本科线,1人达“一级”且特招武汉体院.获得体育与文化成绩的“双丰收”,09年6人体育类考生专业和文化成绩全部上线,其中5人上本科线.12年12人体育类考生专业和文化成绩全部上本科线,其中4人单招于浙江文理院、1人单招于集美大学.13年8人体育类考生专业和文化成绩全部上本科线,1人单招于集美大学.

3.4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的量、强度和时间,确保正常学习

学生运动员训练的特点是“课余”,为此,我们应把训练时间主要定为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并使他们的作息时间与学校整体作息时间表大体吻合.具体安排是:傍晚训练结束时间控制在晚自习前30分钟,以免影响正常晚自习;暑检测集训适当延长训练时间,但也以不影响他们休息、学习为前提.使学生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真正做到规律化、科学化,使他们的学习不致因为训练而耽误.

3.5学生运动员要注重文化学习

我们不少学生从小学、初中就开始参加体育课余训练,他们在升学过程通过各种优待政策能够较轻松步入高一级的学校,由于这方面原因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只要参加体育训练、文化学习就不重要的错误认识,另外学生运动员要改变唯一求运动成绩的坏毛病,注重自己科学文化的学习.全面掌握各种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将来才有永恒发展的“燃料”而成为不败之地,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才.建立“运动成绩一时,文化知识一世”观念.

4结论与建议

当前,阳光体育活动遍及校园,我们将进一步明确中学生课余训练的目的性及社会责任,在追求运动成绩、追求多拿金牌的同时,要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只要我们能正确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让学生运动员快乐的学习、严格地训练和健康的成长,为他们进入专业运动队或升入高一级学校提供更坚实更宽厚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余训练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我们的课余训练工作蓬勃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徐利斌.中学体育运动队训练与学习的互动关系[J].体育师友,2006(4):17-18.

[2]李诚志.教练员训练指南[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王志刚,徐剑津.浙江省“教体结合”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模式研究[J].浙江体育学,1999,2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