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战赴法华工寻踪

点赞:4968 浏览:190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读贵刊今年第2期有关“一战华工”的报道,深有感触.我祖父即是一战技术华工,我将祖父的经历,尤其是归国后的情况撰写成文投稿,以回答徐国琦先生“华工回国之后发生了什么”的问题.

小时候我就知道,祖父沈彦行早年去法国当过华工.祖父从法国带回来的厚厚一大叠科技杂志,曾是我孩童时代翻了又翻、百看不厌的“天书”,可惜毁于“”.1956年6月,祖父逝世的那年,我才上小学三年级.祖父生有两子,如今,师从祖父学机械的父亲离开我们也已14年了,他没有留下什么关于祖父生前经历的文史资料,而长期从教的叔叔对祖父当华工这段历史也不甚了了.

年事已高的叔叔和婶婶,一直有个心愿,想把“廊葬”的祖父母骨灰盒移为“墓葬”,并刻碑文以铭记祖父的业绩.为了这段碑文的撰写,我到南通市工商联、民建等单位搜寻史料.在市档案馆领导的帮助下,我终于检索到两份相关材料:一份是1954年10月祖父加入建国会南通分会的入会志愿书和调查表;另一份是1956年6月祖父不幸逝世,市民建向省民建呈送并抄送民建的报告.这两份材料都记载了祖父于1916~1919年赴法国当华工的经历.

南通博物苑文史老专家穆恒与我父亲、叔叔是小学的同班同学,知道我祖父当过华工,几年前曾对我说:“你祖父恐怕是南通市劳务输出国外的第一人.”不知道欧战时期南通还有没有别的人去法国当过华工祖父通过什么途径被招募的中国派出华工是什么时代背景有何历史意义与世界影响华工在外遭遇如何等一连串的疑问长期困扰我.近日见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徐国琦先生著《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一书,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欧战华工历史迷宫的大门,再查上海市志等有关记载,终于了解了这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

1840年战争,西方列强倚仗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大肆瓜分中国领土,开埠设厂,榨取暴利,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自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到1914年欧战爆发这20年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变革维新,救亡图存,民族主义高涨,中国社会、政治发生巨变.在两次参战受挫之后,中国首先提出“以工代兵”构想,为不破坏“中立”条规,由协约国“私营”公司出面招募华工.

人力资源极度紧缺的法国首先向中国求助,派陶履德率法国招工团来华,与上海惠民公司签约,写作技巧招募华工.上海的其他招工机构还有12家洋行和工厂.签约合同的主要条款有:华工不参战事;五年合同期满法资遣送回国,愿留居法国者自便;日工资5法郎,供膳者3法郎20生丁,技工更高;每日工作10小时为限,休息日期与法工同等,春节国庆各休一天;起程日每人发放安家费50法郎;衣服、旅费、医药由法方供给;在法期间华工与法工一律平等.祖父在加人“民建”的登记表中注明“由上海求新机器厂招聘”,这正属于上海市志所记载的“上海有500名机械工人去法国兵工厂工作”之列.

祖父1894年生于海门常乐东乡,14岁进唐闸资生铁厂学艺,四年后学成留厂.欧战爆发,怀抱闯天下、学技术的大志,祖父到上海应募合格便背井离乡,远涉重洋,于1916年8月24日首批抵达法国,时年22岁.而上海出发的另一批720名华工乘法国船阿德斯号,行至地中海不幸被德国潜艇击沉,500名华工不幸遇难.史料记载华工赴法的前期线路是由上海出发,经香港、越南西贡、印度孟写、埃及塞得港,到法国南部马赛港;也有经香港、越南西贡、印度孟写,绕道非洲好望角开普敦、直布罗陀海峡,到法国南部马赛港.后期线路则从青岛出发跨太平洋,到加拿大西海岸温哥华,乘火车至东海岸哈利法克斯,再跨大西洋到法国北部勒阿弗尔.

欧战赴法华工寻踪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华工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祖父先期在法国西部洛里洋市台波兵工厂做技工,后到中部巴度市上尖轮船机车制造厂做技工.华工除了到战线后方军工企业之外,更多的是从事掘土、伐木、采煤、筑路、开矿、修铁路、挖战壕等苦差.英国从招募到管理因凸显,故严厉而粗暴.相比之下,法国招募的华工待遇较好,工资较高,行动较自由,与法国社会较融洽,台同到期约有3000名华工娶法国妻子永久居住.

究竟有多少中华健儿欧战期间为协约国效力,无确切数据.据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国防部文件保存的一封日期为1918年6月1日的电报显示,法国政府招募4万~5万名华工及1500名技术工人,英国政府招募至西线的华工有9.7万人,这样赴法华工保守计算约为14万~15万人,(其中含美国从法国借调的1万华工),再加上去英国5万人,去俄国3万人,派出华工总数在23万左右.招募的华工都经严格体检,年龄在20~40岁,十之是从山东、河北招募的.


基督教青年会选派史义宣、晏阳初、林语堂、蒋廷敝等受过西方教育的留美青年到英法华工营建立怎么写作中心,设写信室、杂货店、演说厅、娱乐厅,为华工怎么写作.办《华工杂志》、《华工周报》,致力于华工教育,卓有成效.华工的表现也博得了西方社会的广泛赞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中国政府怀着真诚的善意积极地参加这场与法国生死攸关的战争,弥足珍贵.”“使我们可以腾出同样数量的法国工人到战争前线去服兵役.”他们认为华工“朴实、坚强、刚毅、温和”,“忍受任何艰难”,是“非常出色的工人”.华工用智慧、鲜血甚至生命谱写了众多传奇故事,有3000多名华工因战争、疾病、排雷引爆和运送遭袭付出了宝贵生命.

欧战结束后祖父回国,把所学西方先进机械技术“带回中国,传布给同胞”,“兴家立业”,“帮助改革中国社会”,发挥中西方文明交融的使者作用.1919年祖父仍回到南通资生铁厂,任铜匠间领班;1920g他与友人合股开办全昌机器厂任总领班兼任营业主任.1949年,任全昌机器厂经理,同时任五会同业工会财务委员和私营企业财产重估评审委员会委员.1953年,当选城西区人大代表,1954年,当选为江苏省工商联南通代表、工商联执委和首届南通市人大代表.公私合营以“全昌”为基础联合五户小厂成立南通农具厂,祖父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为南通市培养了大批工程机械技术人才.抗战时期,拒绝为日伪修造械闭厂息业,表现出了可贵的民族节气;南通解放时,为配合大军渡江,“全昌”赶制模具,生产“大无敌”电池;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祖父作为股东代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恢复生产,支持工会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组织职工捐献飞机大炮;支持学徒、职工去军校、炮校参加国防建设;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亲自设计、生产切草机、玉米脱粒机、棉花播种机、水泵、袭谷车、轧谷车;配合粮棉油工厂恢复生产,为油脂厂、油米厂及时修理榨油机等机器部件;为电厂修理汽轮发电机、柴油机;承担汽车配件生产,长江小轮船引擎、推进器改进和制造;修复人民公园荷花池水塔系统、检修消防车、设计制造火葬场设备;与工人们一起为筹建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捐款等30多年的创业,使全昌机器厂形成了“严格质量、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诚信怎么写作”的企业精神,在苏北享有良好信誉,也为后来的“七一”机床厂和南通机械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祖父那时已年届花甲,仍不顾疲劳,奔波于城乡之间,伏案于制图灯下,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为完成市农田电力灌溉工程成绩卓著,受市政府颁状表彰(市长孙卜菁颁发).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政府主持公祭(王敏之副市长主祭,张敬礼、卢潜庵参加祭奠)”,治丧委员会决定三易棺椁,出殡时多处设“路祭”,这是南通历史上少有的场面,“隆重厚葬、备极哀荣,享年六十三岁”.民建的报告说,“我会人员沈彦行同志是具有高级技术的五金机械工程技术人员”,“三十余年对工程技术多所贡献,并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祖父虽然只读了4年私塾,却能做出这样突出的贡献,与他早年赴法当华工学习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这一段经历和立志报效祖国的情怀密不可分.

民建报告称,“沈彦行同志的逝世,是本市工业五金机械技术人才方面的一个重大损失.”如今,祖父辞世已半个多世纪,他负责安装整套内部管网设备的西公园俱乐部已不复存在,但承建的铁架水塔却依然耸立在博物苑内.祖父留下仅存的遗物是从法国带回使用了一生、父亲又继续使用的一套制图工具.睹物思人,我想中国派劳工参与拯救西方文明的历史不能遗忘,它是中国谋求国家认同、走向国际大家庭的先声.华工赴欧和中国人受辱拒签《凡尔赛条约》,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人的彻底觉醒.作为华工的输出和回归,祖父虽然出洋仅仅3年,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应是张謇兴实业、办教育、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推进近代化历史潮流里的一个有机部分,值得研究和铭记.

1998年,法国政府在华人社团强烈要求下,终于在巴黎13区中国城内竖起了一座纪念碑,碑上刻写:“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

注:作者沈启鹏,系江苏省南通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