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诗发表始末与修改艺术

点赞:5072 浏览:164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的《七律长征》是一首艺术概括中国工农红军历尽千辛万苦,排除艰难险阻,行程二万五千里的英雄壮举的诗篇.它是诗词中最早以印刷文字形式流传的诗作,也是最早被译成外文传到国外的作品.要谈它的传播与发表,就不能不从美国进步记者、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EdgarSnow)到陕北苏区的采访说起,就不能不谈及他根据这次采访而写成的一部经典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的成书过程和出版历程.

1936年6月,斯诺怀揣着宋庆龄的介绍信,在乔治海德姆(即马海德)医生的陪同下,冒着生命危险,经西安前往陕北苏区访问,成为陕北苏区第一个来访的外国记者.在当时的所在地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斯诺和共进行了4次长谈.在这期间,他又长途跋涉,到边区各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采访,搜集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1936年10月底,斯诺带着十几本日记和笔记、30个胶卷悄悄回到北平,决心把“这些日子所看到的、所听到而且所学习到的一切,作一番公开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在夫人海伦斯诺的协助下,斯诺把带回来的采访手记迅速整理成文.不久,他便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和北平《》杂志等英文报刊上发表了一组有关苏区的报道.

《长征》诗发表始末与修改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公开发表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与此同时,斯诺还将发往英国《每日先驱报》、美国《太阳报》和上海《大美晚报》等报刊的英文电讯稿原件提供给他的中国友人――燕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王福时.1937年3月,由王福时主持编译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以下简称《西北印象记》)一书,在斯诺夫妇热情无私的合作与支持下,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以上海丁丑编译社的名义在北平东方快报印刷厂秘密出版.这本书除了从《亚细亚》杂志上翻译过来的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有关川陕苏区的3篇见闻外,其余的都是斯诺的文章和访谈.这本书可以说是斯诺西北访问记的第一本通讯集,也可以说是他半年后公开出版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雏形本.斯诺为这本书提供了32幅照片、10首红军歌曲和《长征》一诗的手迹,因而这本书成了最早刊载《长征》一诗的出版物.《长征》一诗单独刊登在《西北印象记》的封三上,标题为《所作红军长征诗一首》.诗句竖排,每行两句,没有标点.全诗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浪拍悬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有意思的是,1937年6月,即大约在该书问世的两个月后,王福时陪同斯诺夫人海伦斯诺访问延安时,就当面赠给一本《西北印象记》,这样成了这本书较早的读者之一,并第一次看到了变成铅字的《长征》诗.后来,在写《论持久战》时,就大段大段地引用这本书上所登载的他同斯诺的谈话内容,并于抄录文字的后面特别注明“斯诺:《西北印象记》”.《西北印象记》的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采访、获得《长征》诗的情景,斯诺一直念念不忘,他曾在多篇回忆文章里谈及此事.如斯诺在1958年出版的《复始之旅》一书中回忆道:“他(――引者注)为我亲笔抄下了他作的关于红军长征的一首诗.在他的译员(指英语秘书吴亮平――引者注)的帮助下,我当场用英文意译了出来.”这首诗在抄送给斯诺前,其实也“公开发表”过,只不过这个“公开发表”是“口头发表”而已.1935年9月29日,率领的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整编而成,11月初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抵达甘肃通渭县城.当晚在通渭县文庙街小学,接见一纵队第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首次公开朗诵了这首气势磅礴的《长征》诗.在随后的联欢晚会上,又一次充满地朗诵了这首七律.据作家成仿吾的《长征回忆录》记载,当时他还作为第一批读者听到了的朗诵.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9月29日,为了纪念《长征》诗发表65周年,由上海电视台与通渭县人民政府共建的主体造型为“V”形的《七律长征》诗碑(左边刻着长征路线图,右边刻着长征诗文本,中间托起一颗闪耀着金色光芒的五角星),就在当年首次公开吟诵《长征》诗的所在地――文庙街小学正式落成,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红色记忆.

在《西北印象记》问世半年后的1937年10月,斯诺根据他在陕北苏区的采访手记而写的新闻报道集《红星照耀中国》,由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在这本书的第五编《长征》的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我把主席关于这6000英里的长征的旧体诗附在这里作为尾声,他是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这本书收录的《长征》诗与《西北印象记》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这次加上了标点.1938年1月,美国纽约兰登出版社又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的修订版.这样,的这首名诗,就随着这本书在西方的畅销而走向世界了.全世界的读者从此都知晓了不仅是中国卓越的革命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1938年2月,获得斯诺授权的胡愈之在上海以“复社”的名义主持编译这本书时,考虑到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当局将“红”与“赤”视为洪水猛兽,为了避免政治上的麻烦,掩敌耳目,就将原书名《红星照耀中国》改为比较含蓄的《西行漫记》.

以上所说的几本书,发行量极大,影响深远.《西北印象记》初版印刷5000册,很快售完.此后在上海、陕西等地均有不同出版社正式署名的重印本,至于其它的翻印本和节印本,更是不计其数.在英国出版的第一版《红星照耀中国》,刚发行几周就销售了十万多册,3个月内连续印刷了5次.美国版的“红星”一出版,立刻产生了巨大反响.当时的总统罗斯福看了这本书后,很快成了“斯诺迷”,主动召见斯诺,并亲自推销这本书.美国政府还把《红星照耀中国》列为了解中国背景和历史的20部最佳著作之一.此后多年,英文版的《红星照耀中国》每年的销售量至少8000册.中译本《西行漫记》由于得到了斯诺的无私帮助,短短两个多月就完成了翻译出版工作,初版印刷2000册,很快便销售一空.10个月内重印了4次,印数高达8万多册.此书不仅在大陆的国统区和日占区行销,而且还发行到港澳及五大洲华人区,重印本、翻印本更是多不胜数.

国内的一些报刊、书籍也曾刊登过这首《长征》诗.如由四川著名爱国诗人梅英主编的1938年3月出版的抗战杂志《血光》,苏北抗日根据地1942年8月1日出版的《淮海报》,冀南书店1947年10月出版的《二万五千里》一书,东北解放区1948年7月1日出版的《知识》杂志第七卷第六期(总第42期),1949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群众图书公司发行的《红军长征随军见闻录》,1949年8月2日上海出版的《解放日报》,1954年2月由党史资料室编辑出版的《党史资料》(属党内文件)第1期,1955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系内部发行)目录前面也单独刊登了的《长征》诗.这其中有的和原稿一致(如前面列举的解放后出版的书刊),有的在传抄、排版过程中多有误字、错字现象,这就使得这首诗在流传的过程中就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版本”.


1957年元月,《诗刊》创刊,主编臧克家把编辑部搜集来的8首传抄稿连同一封信寄给,希望他能把这些诗词加以订正,“发表一个定稿”.不久,便给编辑部寄来了他亲自校订的8首传抄稿和他“记得起来的旧体诗词”10首的定稿.《诗刊》社就把包括《七律长征》在内的这些诗词在显要位置以《旧体诗词十八首》为总题发表在创刊号上.这就是《长征》诗的正式公开发表.全诗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好诗不厌百回改”.把这次发表的定稿与斯诺《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提供的原稿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变化:一、诗的标题正式定为《长征》,并在题目前标上“七律”.二、颈联中的出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有两处改动:①改“浪拍”为“水拍”;②改“悬岩”为“云崖”.把“浪拍”改为“水拍”,主要是为了更符合律诗规范的要求,避免了与颔联中的“腾细浪”的“浪”字重复.至于改“悬岩”为“云崖”,既更为形象地凸现了金沙江畔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情状,又使得它与“铁索”对得更为工稳.的这两处修改,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使得诗作在艺术上更加精致,更为完美.

对《七律长征》的修改,也为我们留下了动人的诗坛佳话.关于把“浪拍”改为“水拍”,在“作者自注”中有过说明.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1958年9月版的《诗词十九首》一书的天头上对19首诗词作的批注中写道:“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所说的这位“不相识的朋友”,就是指罗元贞教授.

事情是这样的:1952年元旦,原在东北大学任教、后调任山西大学历史系的罗元贞给写信,就他尤为喜爱的《长征》诗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这首诗颈联“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浪”字,与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浪”字含义相同.颔联、颈联出现重字,这是历来诗家所忌讳的,所以他建议将“浪拍”改为“水拍”,以避免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句的用字重复现象.这样一改,“水拍”的“水”字,虽然与第二句“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水”字重复,但毕竟较同时出现在颔联、颈联的“浪”字要好,因为这并不犯律,是格律诗允许的.欣然接受了罗元贞的意见,并亲笔回信――

元贞先生:

一月一日的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

此复.顺颂

教祺

一九五二年一月九日

待到1957年1月,将《长征》诗交给《诗刊》创刊号正式发表时,就采纳了罗元贞的意见,将“金沙浪拍”改为“金沙水拍”.罗元贞为改诗的消息不胫而走,从此,他便得到“一字师”的雅号.

《七律长征》热情讴歌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一首壮丽的革命诗篇.如今,我们重温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华章,一定会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地走向未来.让我们高擎长征精神的火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不断创造新业绩、铸就新辉煌吧!

(责编卫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