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期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使命

点赞:32175 浏览:1457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党校期刊作为党的重要理论阵地,肩负着理论创新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站在时代高度,应对现实挑战,立足理论前沿,不断开拓创新,真正唱响主旋律;形成多亮点;打好主动仗!

关 键 词:党校系统的理论刊物;办刊宗旨;和谐社会;开拓创新

中图分类号:C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7)10-0046-05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期刊的优良传统,也是科研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当前的实际是: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状,特别是党风和社会风气,都是影响政治氛围的重要因素.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在经济基础范畴内发生的这些变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又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分层的裂变,市场力量的强势,金钱作用的凸显,更为人们接受和传播各种社会思潮铺垫了无形的基础.对此,党校的期刊作为党的理论阵地和宣传喉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不管东西南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唱响主旋律

由于现实思想理论环境的复杂化,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再是单一地接受主旋律的引导,而是有了许多复杂的声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校的期刊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社会科学理论不断探索研究、发展创造,这就需要正确把握办刊的方向和指导原则:

1.把握理论创新的办刊原则

西方某些国家顽固坚持冷战思维模式,人为制造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瓦解,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教条和理论,并且,在极力扩散西方道路的示范效应.尤其是在中国本土蓄意培植势力,促使以批判现实社会制度为目标的反主流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转型期社会利益分化和理念多元状况的整合作用,潜移默化地阻碍了部分人的政治认同和马列信仰.所以,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正确处理理论创新与遵守宣传纪律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必须在政治思想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不得发表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对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文章和观点;另一方面,支持大胆实践,推动勇于探索,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真正做到“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2.把握划清界限的办刊原则

这主要是划清政治是非的界限;划清思想认识的界限;划清学术问题的界限.无论如何,思想理论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1]

对于政治是非问题,一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政治家办刊”,不能麻木不仁.比如,执政权是一种国家权力,执政党在执行国家赋予的权力方面往往具有强制性、广泛性、先定性、执行性等特征.在现代管理范围,从政治到经济,从内政到外交,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执政党的干预;在生活所有领域,从摇篮到坟墓,从家庭到社会,一个公民的时时处处无不渗透执政党的管理.况且,执政党的决定一经做出就有强制力、执行力和优先的特权.因而,政党权力在运行中如果缺乏控制,就会产生失衡和变异的危险.政党权力变异包括权力自身的变异和权力执行主体的变异.所谓权力自身发生变异,是指政党权力与人民权利之间存在发生冲突的可能,即政党权力成为人民权利的侵害者,背离了人民赋予执政党权力的初衷.对此,法国的孟德斯鸠、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汉密尔顿都有很多论述.所谓权力执行主体的变异,是指具有管理权的执政党首脑及其工作人员的变异可能,即从“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的可能.为预防和矫正这两种变异都需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治上的思辨,决不能以“社会主义”和“全盘西化”的观点来干扰人们的视线.

对于思想认识问题,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积极引导,以理服人,不能随便上纲上线,乱扣帽子.长期以来,人们对执政党的权力制约有两种认识误区:一是认为执政党的价值准则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似乎两者的内在本质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外在体现就丝毫没有冲突之处;二是认定执政党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奉公守法、依法办事则是份内之事,似乎只靠思想教育、道德约束就可以了.事实上,党的具体组织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所追求的直接目标各有差异.依据政党权力有两重性的理论观点,执政党主管的工作机关也具有多重身份:作为国有资产者,应该追求其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必然追求社会与经济的统一和发展并维护社会公益;而作为国家权力执行主体,又不能不以社会安定为最大功利.再则,执政党的工作人员本身千差万别:有的马列信仰坚定;有的受小农经济影响较深;有的经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因而,个人的基本素质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如果说,在传统思想建设的观念中,以前那种忽视对政党权力执行主体的监督已经有过痛苦的教训,那么,现在,需要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至于在涉及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时,则严格按规定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宣传;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受到群众普遍关心的改革举措,认真把握社会心理,积极稳妥地进行引导和宣传.“作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生产和传播者的党校理论刊物的编辑人员,应该始终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主义事业统一起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任务,坚持理论工作的方针原则,唱响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正确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咨询,传播先进文化,发挥重大作用,推动历史进步,从而弘扬真善美,摒弃检测恶丑,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

党校期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使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和谐社会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对于学术问题,要提倡不同观点、不同学派之间相互切磋与争鸣.“对学术理论上的是非问题,要用争鸣的方法来解决,开展积极的批评与反批评.没有学术理论界积极的争鸣,没有积极的讨论和辩论.善意的批评与反批评,学术研究就繁荣不起来,学术难以发展,理论难以创新.”[3]当然,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何况,社会科学中有很多学科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比如,“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4]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由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不得发表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文章.也就是说,学术争鸣与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在根本上也是一致的.遵守宣传纪律既是党校期刊工作党性原则的要求,又是保证学术争鸣的重要条件.只有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学术争鸣才能有秩序地进行,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和影响.

3.把握内外有别的办刊原则

如今,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是在与其他的声音相比较而存在、相鉴别而被接受的.人们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思想理论环境里,独立判断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是,思想导航却遇到了多向性的难题.现实思想理论环境的主流对人们的影响是积极的,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乡面貌的不断变化,都有利于建立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但是,现实也有复杂的一面.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处于低潮的状态,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的攻势,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够成熟和完善的现实,改革中各种失误和消极现象的出现,都会造成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引发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所谓鲜花与陷阱共存,希望与危机同在.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的纠缠,把权力结构本身的工具性与其承载的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目的性混为一谈,拒绝承认西方文化中的权力制衡机制在工具意义上的普遍性价值.所以,对于党的决议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党的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理论主张,要坚持正面宣传、准确阐述,如有不同看法,可以按党章规定向组织反映,但不得公开发表.同时,要鼓励理论创新,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一定条件下提出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可以讨论、向上报告.在涉及国际关系和外交问题时,要严格按规定的外交政策和宣传口径进行组稿和审稿.


二、形成多亮点

唱响主旋律并不排斥多样化,反而需要多样化.只有运用多样的形式,增添多种内容,才能使主旋律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知道、所理解、所接受、所拥护.这就要求党校期刊以提高引导水平、增强理论实效为目标,切实改进期刊工作.具体来说,要扣紧以下四点:

1.增强凝聚力

作为党校期刊的编辑同仁应该看到,积极的与消极的、正确的与错误的思想常常是相互交织着,真理总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确立、发展和深入人心的.如果对错误的思想言论听之任之、对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任其泛滥,发展下去就会搞乱党心民心,危害大局.比如说,中国历来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党刊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自觉地积极阐述党的主张,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期刊工作的特点,把体现党的意志与人民意愿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学风艺术统一起来,把党刊要说的和群众想听的统一起来,努力使理论工作做到既有思想深度又生动活泼,既形成合力又发挥特色.

2.增强影响力

有学者呼吁:真正具有独立风格和公信力的学术期刊应该拥有能胜任全部编辑业务的职业编辑.可惜,“担任刊物专栏主持人的知名学者演好自身学者的角色并不困难,难的是现行期刊体制下的编辑.编辑工作与其说是学问,不如说是技术,讲究的是心无旁骛,此为一难;编辑的境遇远逊于学者,如何抵御当学者的诱惑,当好一个职业编辑,此为二难;编辑的考核指标和晋升职称的条件大多类同于学者,编辑工作的成果反倒是次要的,这让编辑想不越位都不行,此为三难;编辑特别是主编的职位缺乏制度的援助和救济,权利尚未得到具有法律意义的保证,必须时刻准备着另谋出路,此为四难.”[5]所以,党校理论刊物的编辑工作者应是学有专长的专业编辑,同时又要作为业有专攻的理论工作者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实现人生最大价值重要的是使自身的行为与社会主义事业统一起来,紧紧抓住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当前必须以总书记“625”讲话精神为指针,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明确办刊宗旨、发展目标、实施方略,在创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方面,尽可能地提高党校刊物的声誉.

3.增强吸引力

党校期刊既要坚定“人民本位”的政治取向,又要以浓郁的人民情结使“以人为本”具体化,尽可能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凝聚人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弘扬先进思想文化,大力反映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认真对一些敏感问题进行大胆探索与争鸣,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努力使所办的期刊成为开阔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

4.增强感染力

讲究说理艺术,树立好的文风,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和鲜活的语言去打动人心,赢得人心.党校期刊要发展,必须改变以往的参照系,开阔视野.具体实践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只重纵向比较转变为注重横向比较,并将两者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坐标系.二是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把视野扩展到世界,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这就是:既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又要从中国的社会实际出发,关心和研究改革和建设的大局,理论联系实际地形成多亮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深化报刊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在我国入世以后报刊的激烈竞争中,党校思想理论刊物需要以提高刊物质量为中心,深入探索办好党校期刊的规律,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某些不应出现的挫折和失误,取得最佳的功效,赢得挑战的胜利.

三、打好主动仗

古谚说得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应该看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随着各种媒体特别是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影响干部群众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统一思想的工作比过去要艰巨得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错误的消极的思想和言论,单靠封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党校系统的理论刊物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更要打好主动仗.

1.面对现实

社会现实政治的影响是人们社会思潮产生和消长的直接因素.不可否认,腐败现象有着多发、高发的土壤和“契机”,人们处于社会的重要阶层,需要发展全面素质,成为有为群体,这就包括对现实社会政治制度的认同、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政治体制改革这个向来只是政治家关心而很少为广大群众注目的问题,正在日益变为与中国现代化以及和谐社会紧密联系的现实课题.它不仅反复出现在报纸杂志上,而且在人们的言语中、头脑中留下了痕迹,已经溶入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浪潮,那种对“国情”的保守性的理解,无视人民参与意识的觉醒和现代通讯手段所提供的条件,往往只会使“国情”成为敷衍塞责、拒斥对权力予以督导的遁词.比如说,多年来,我党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自1979年起,继8个党派恢复活动后,我国新成立了许多合法的社会团体和行业组织、协会、学会、基金会,这些团体组织也许就是当代中国的利益集团的雏形.搞市场经济要讲物质利益,必然会出现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利益关系的复杂化.面对社会阶层细化带来的利益新变化、经济利益的多元化,执政党行为指向者的利益也出现多元化趋势.所以,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为使全社会稳定协调地发展,党校期刊在党的领导作风强化、深化和善化方面需要发表更加有力的文章,必须突出理论宣传平台、理论探索阵地,党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只有把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方针政策的宣传摆在重要位置,增强坚定性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才有在迎接挑战中求生存的空间,进而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迎接挑战

总书记在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绝非一首温馨浪漫的田园牧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包含国际分工的利益,又蕴藏不可预测的风险.在这种新形势下,宣传媒体尤其是理论刊物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并且相信,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将对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政治分析理论框架和权力结构(包括政治制度和组织结构)以及政治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改造,会给国家行政管理、人们的观念、思维方式带来新的变化.而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政府在治理实践中转换政府模式,其目标取向就是建立适应本国生态环境的有效政府.当前社会形态的模式介于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化社会之间,这种过渡社会既保持传统社会的少量特征,又具有现代社会的一些因素.比如说,在行政方面,行政行为逐渐与其他社会行为区分,但是,还未完全分化;建立了专业化机构,功能有限,尚不能正常运作;行政过程仍然受着各种传统势力的制约,行政效率低下.对此,党校系统的理论刊物如何善于趋利避害,回应挑战,加快发展?笔者认为,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四要”辩证方针是办好党校理论刊物的正确对策.作为党校系统的理论刊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也就是说,党校系统的理论刊物在办刊工作中,要始终高举伟大旗帜,在功能作用上,力求做到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的并举;在内容特色上,突出党建特色和党校教育的风格;在奋斗目标上,争取建设成为学术高地和智库平台的刊物.

3.创新机制

一个社会应该造就一种机制,就是应该得到的人能够得到,每个人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实现抱负,这样,社会就会充满活力.一份杂志也要有好的机制,才能持续有序的不断发展.人们常说,一份杂志是一个标志、一种形象.不过期刊的标识形象在于质量,而质量应在“学术”两字上探求,其价值在于“创新性、探索性和学说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许杂志的责任不是教科书的取向,其实却具有教科书所难以取代的培训功能.何况,“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6]特别是设置固定栏目的理论刊物,可以让读者各取所需.在与相应栏目的文章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读者与作者进行着静默式对话,读者的心智结构与作者的思想观点或积累的有关素材产生同化或顺应.这种发端于主动参与的自我培训,往往借助某一种理论杂志为媒体,以某一种理论杂志为学习对象,其培训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这就证实,如果将“积极进行文化创新”的思想运用得当,就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7]策划本来就是一种有目的地择优,是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对备用选题和创作意向的择优,突出怎么写作创新机制,其关键在于编辑能否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从中不断发现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发现科学、文化在分化综合、交叉渗透进程中产生的新空白、新焦点,从而策划出体现时代特点、具有科学价值和较大社会效益的栏目和选题.只有在创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方面,充分利用资源,传播先进文化,开发良好环境,突出怎么写作机制,才能在开拓创新中求发展.[8]

总之,党校姓“党”,作为党校系统的理论刊物,既有一般理论刊物的共性特征,又有党校特色.所以,必须全面地把握宏观环境和阅读对象的各种因素,细致地分析研究对个体、群体、组织的多种影响因素,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实施有效的对策和措施,积极为党建工程和党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怎么写作,从而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理论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