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社会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点赞:5869 浏览:191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中国探究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必然选择和必然结果.当前,我们必须把握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真正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 键 词 ]社会发展规律;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张英,太仓市浏河镇党委委员,江苏省委党校2004级研究生,江苏太仓215431;杨余春,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研究生,江苏苏州215021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5-0010-03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总体规划和部署.那么,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我们认为,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把握人类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所谓规律,即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改变也不能违背,但我们可以认识、把握和运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有规律的,人们的社会实践必须是合规律性的活动.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握人类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从历史层面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进程.翻开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和谐与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始终是人类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基本取向.在中国,从孔子的“和为贵”、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无一不具有和谐的特性,至于儒家理想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则反映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和谐.在世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把和谐作为哲学的根本范畴,主张和谐即美;柏拉图阐述了“公正即和谐”的观点;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撰写了《和谐经济论》,认为“一切正当的利益彼此和谐”.他们不仅追求和赞颂和谐,而且力图解答何为和谐的问题.可以认为,人类社会由蒙昧到野蛮再到文明阶段的演进,就是一段不断走向和谐和新的更高和谐的历史行程.

在人类社会之中,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是和谐社会.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一致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尽管资本主义文明超过了以往一切社会,但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片面和畸形发展的社会,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用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展望了未来的和谐社会,而且指明了通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毫无疑问,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构件.

必须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更新类型和更高层次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发展为基本要求、人民利益为核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整合社会的方方面面,调节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一种整体的、全方位的、科学的、人文的、长期的、根本的、稳定的、有利于发展的和谐.一般而言,“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二)从现实层面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探究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必然选择和必然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在于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中国,从来就极为重视探究人类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从来就极为重视探究执政的规律.早在新主义革命时期,就把实事求是规定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之“是”,就是规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它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世纪之初,在“七一”讲话中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并提出了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和重要观点.在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可以说,中国是始终以探究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推动中国社会前进和发展为己任的.

把握社会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和谐社会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探究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愈加深刻.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而将社会和谐列为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之一即是和谐.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最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人均约2000美元,已处于国际上公认的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社会转型关键期.而现代化可能产生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关键期变得愈强和愈加明显.如果应对得当,社会转型关键期就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反之,社会转型关键期将是一个停滞甚至动荡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和以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和发展战略,确是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之举,甚是及时和必要,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三)从实践层面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强化探究和尊重规律的意识.不断提高把握和运用规律的本领.真正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探究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规律内存于纷繁复杂的事物之中,隐藏于许许多多的偶然性之后,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我们人最讲认真二字,越是如此,我们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要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勇于实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敏于发现,最终到达认识的自由王国.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尊重规律,重在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

认识规律固然重要,运用规律更为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宏大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在此之中,运用规律大有可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坚持科学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尊重规律,重在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一句话,真正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

3.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做得更好

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正,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只有做到这“六个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成功.真正做到这“六个必须”,是当前及今后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认识事物,重在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重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其实就是要不断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的实践过程.我们要在中国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实际,着眼时代,面向未来,重在实践,努力认识、把握、尊重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真正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高效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一切忽视规律的倾向和违反规律的做法,则是应该坚决反对的.

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件大事,理当引起我们的更多重视.

责任编辑:绿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