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季度农业形势

点赞:4064 浏览:137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4年伊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保持了农业良好开局,总体生产形势较好,如果春夏季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夏粮有望继续增产,可支撑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一)冬小麦种植面积继续增加

2014年,国家将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涨幅5.4%,比2010年提高31.1%,这已是国家连续多年提高小麦最低收购(图1),该举措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特别是小麦主产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初步数据显示,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比2013年增加100万亩,已连续两年分别增加100万亩以上.分地区看,11个冬小麦主产区中,除四川因结构调整,山西、陕西因旱灾造成种植面积略有减少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河南省8058万亩,河北省3561万亩,山东省5538万亩.全国冬小麦苗情长势较好,据农业部门观察,今年冬小麦主产区冬前一、二类苗比例达85.6%,比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近10年平均值高5个百分点.分析判断,只要各项技术怎么写作和全程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小麦再次增产是有可能的.

2016年一季度农业形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业生产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早稻种植面积预计基本持平

早稻增产能够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良好基础.2014年2月11日,国家将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分别提高至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连续七年提高稻谷收购,有利于维护稻谷主产区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根据有关机构预测,2014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将达到8759万亩,比2013年微增0.81%.分地区看,早稻主产区通过采取早稻集中育秧、高产创建、配方施肥、绿色防控、超级稻推广、生产全程机械化等各种措施,鼓励农民继续种植早稻.初步统计,湖北省早稻面积比2013年扩大60万亩以上,湖南省早稻意向种植面积达到2195万亩,增长1.1%,江西省力争种植面积稳定在2100万亩以上,保持上年种植水平.由于早稻主产区种植面积稳定,注重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特别是早稻集中育秧面积的扩大,以及良种良法的实施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加上国家补贴、等政策的支持,早稻继续增产的基础是稳固的.

(三)油菜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2014年,政府保持了油菜种植扶持力度,继续执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尽管菜籽收储价没有上调,但仍将按照种植面积给予种植农户一定补贴),同时,预计国内油菜籽供需基本面依然偏紧,形成国内油菜籽市场一定的支撑作用,因而总体上有利于油菜主产区农民发展生产.预计2014年全国冬油菜种植面积比2013年同期增加95万亩(图2).分地区看,重庆市户均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亩,增加3.5%;湖南省油菜播栽面积1900万亩,衡阳市冬油菜种植面积增加1.3%,全省一二类苗比例达到80%;甘肃省冬油菜160万亩;安徽省安庆市油料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望江县油菜种植面积增加6.5%.所以,只要年内国家有关政策能够形成油菜生产及收入的稳定预期,特别是用好临时收储政策稳定市场,注意加强田间管理,推动油菜机械化生产,那么有望提高油菜产量.

(四)蔬菜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2013年,我国秋冬种蔬菜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00万亩,全国580个蔬菜重点县在田蔬菜种植面积104万亩,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河北省蔬菜在田面积23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8%,湖南省安排秋冬种蔬菜面积1000万亩,福建省450万亩,甘肃省120万亩,广西百色市蔬菜种植面积164万亩,海南省蔬菜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农业部门提出,2014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3亿亩以上,产量达到7亿吨.今年伊始,各地积极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集成示范推广一批区域性、标准化的栽培技术,蔬菜种植的科技水平有所提高.

(五)春耕备耕扎实展开

早在2014年初,农业部门就发布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针对不同冬麦区和小麦长势,提出分类指导技术路线.同时,金融机构加大工作力度,支持农业生产,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再贷款100亿元用于春耕备耕.各地区高度重视春耕备耕工作,山东省已累计拨付农业补贴资金94.5亿元,辽宁省提前1个月拨付56.2亿元各类补贴资金.新疆春耕备耕已备化肥占总需求量的64%,已备各类农作物种子占总需求量的65.3%.安徽省针对农情,在3月份提出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充分利用科技下乡、新型农民培训、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等多种形式,加大春季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怎么写作,力争春耕备耕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汇集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春耕备耕总体进展顺利,主要农区正在按照有关部门部署,全面抓紧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实现农业生产开门红打好基础.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局部目标改革试点加剧棉花生产减少趋势

根据2014年1号文件关于启动新疆棉花目标改革试点的要求,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为每吨19800元.由于目前实施的目标改革试点地区相对集中,政策调整幅度过大,缺乏过渡缓冲机制,有可能会造成全局性的棉花生产大幅波动,不利于棉花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为,近几年由于棉花种植成本高、人工投入大、收益不稳定,很多宜棉区放弃棉花种植,导致棉花种植面积持续缩减.如果此时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使得广大非试点棉花主产区棉农收益预期“没底”,从而更多的放弃棉花生产,加剧棉花种植面积缩减趋势.根据一项预测,2014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意向比2013年减幅超过7%,其中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意向比2013年下降12.7%;山东省减少15%左右,德州市更是减少20%以上;安徽省安庆市棉花种植面积减幅达10%―15%;河北省文安县减少33.3%.虽然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变化的数据有待进一步核实,减幅或许没有预测数大,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已成定局(图3).(二)生猪调控机制运行存在缺陷

虽然国家出台了《缓解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有助于防止生猪市场的频繁剧烈波动,稳定生猪市场和农民收入,但是,生猪总体上存在着供需失衡,持续一年的生猪市场下跌趋势没有明显改观.根据一项统计,2014年2月生猪市场比2013年同期下跌17.6%,全国猪粮比价跌至5.49∶1,进一步偏离6∶1的盈亏平衡点,正在逼近5∶1的红色区域.养殖业亏损程度继续扩大,出栏一头猪平均亏损200―300元.例如,杭州市生猪养殖业2014年2月亏损程度已经超过了2013年和2012年同期(表1).我国猪粮比屡次跌破盈亏平衡点,市场频繁波动,除了供需失衡主因以外,同目前执行的生猪调控机制不健全也有关系.尽管我国已经多次出台了缓解生猪市场波动的调控预案,但政策预警指标、响应机制、操作力度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调控能力不足,造成政策效果不佳,亟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三)病虫害和旱涝灾害依然威胁农业生产

我国农作物生产已经进入到病虫害多发易发阶段,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2014年我国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加重发生趋势,爆发性病虫害呈区域重发态势,稻麦预计发生面积达到24.2亿亩次,虽然比2012年和2013年轻,但比2011年增加3.4%,可能依然属于较重发生年份.其中,2014年预计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9.8亿亩次,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14.4亿亩次.新疆棉花病虫害中度发生,影响面积2460万亩次.

今年以来我国旱涝灾情影响持续存在,陕西省小麦主产区降水比往年减少30%,东北地区入冬以来降水比常年偏多1.3倍,为1961年来最高,同时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1℃―2℃.2月份全国油菜产区降水量超出正常年份60%,3月份油菜产区气温偏低0.8℃.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棉花目标政策


在启动新疆棉花目标补贴试点后,当棉花明显跌价滞销并影响棉农再生产时,通盘考虑区域稳定、优势发挥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限量、限范围地继续在棉花主产区实行“过渡性”的临时收储政策,确保新疆、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三大产棉区的协调发展.可以参考各个棉花主产区在全国棉花产量中的比重、生产成本和是否实行目标等因素,主要向未实行目标政策的棉花主产区倾斜,划定临时收储比例,比例内的部分依然按照临时收储政策执行,按照“保本微利”制定,并联系国际市场实行动态调整.同时,扩大棉花目标补贴试点范围,让棉农“心中有底”,尽量避免出现棉花生产剧烈波动的可能性.

(二)健全生猪调控运行机制

根据我国人均收入5000美元以后肉类消费临界点变化的特征,进一步完善生猪调控预案,提高预案执行的针对性和导向性.核心是维持生猪供需的基本平衡,继续完善生猪临时收储量与生猪市场变动的数据信息库,研究两者之间变动的大致规律,确定临时收储量的初步规模.按照“由少到多、逐步加码、回归常态、适时终止”的思路,逐步增加和地方猪肉的储备规模,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商业储备,实行冷链物流储备管理,提高猪肉储备能力,直至恢复并稳定保持猪粮比价在盈亏水平之上.加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力度,提高对养猪产区能繁母猪的补贴标准.继续扩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支持,对严重亏损主产区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大户生猪养殖给予补助.实行生猪养殖户贷款贴息政策,将生猪养殖机械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完善预警指标,及时更新补充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数据,切实加强生猪市场监管,维护生猪市场秩序.大力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强化细节管理.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定期发布相关信息.

(三)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重点加强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建立及时、准确、专业的预报预测机制,构建全国、区域和测报点相配套的综合防治体系.围绕水稻、小麦和玉米,以及其他重要农作物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采取关键措施与综合技术相结合,科学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当年控害与长期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形成预测预报准确、防治手段先进、效果及时显著、操作成本低廉的综合防治能力.完善病虫害防治方法,更加突出生物防治,提倡物理防治,减少化学防治.继续在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重大病虫源头区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建立健全部门和地区联动机制,加强病虫害灾情监测调度预警.制定和完善重大病虫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机制,重点在农产品主产区建立专业性强、预控能力高、实施效果好的应急预案.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宗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