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点赞:26564 浏览:1205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应该具备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思想特征却在就业心理方面、就业观念方面、职业品格方面都发生了偏差.实施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就业心理素质,激发大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就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基于此,必须弥补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此项工作的实效性.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5-0114-04


一、引言:当前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职业品格品质

中国逐渐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无不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人力资源市场也不例外.因此,要在职场中赢得生存、求得发展,大学生们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品质.那么,当前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职业品格呢对此,笔者认为首要的品格应该是诚实守信.因为市场经济参与者的各种经济活动均受民法所调整,在民法的诸原则中,诚信原则被赋予了帝王条款的地位.由此可知,诚信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其地位不容小觑.古人云:“民无信不立.”由此推知,诚信原则是维系着社会交往的持续、有效、稳定的基本准则.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诚信,社会将完全失序而选择霍布斯所言的“丛林世界”,陷入“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之中.当然,“盗亦有道”的现象也足以表明霍布斯所检测设的情形是不会出现的.但是,这足以印证出诚信这一硬道理、硬要求对于当前大学生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框架下,要成为一个诚信的大学生、一个诚信的人,就应该正确对待利益问题.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在各种利益的博弈中实现利益均衡化.同时,也只有诚信,一个人才能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合乎公理、合乎正义.除了诚信,大学生还应具备的职业品格就是团队精神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个人奋斗就获得成功的几率已经越来越少.事实上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够原子化,而应该注重与人团结,与人合作.团结合作能够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是增强成员之间的内聚力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团结合作,成员之间相互拆台,团队将是一盘散沙.为此,大学生应该注重团队精神,做到尊重他人、以诚待人,互相学习,正确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理性看待成员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如此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赢.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国家正大力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国家的经济结构,努力构建一个创新型社会.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开拓创新的品格自然也成为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品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没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一个没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一个没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民族,都是没有前途的.基于此,大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的开拓创新能力,增强自身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赢得成功.

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思想特征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应该具备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但是.如今的高校毕业生是否都具备了呢当前这些所谓的“8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又是什么呢“80后”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他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大为改善,吃苦较少.同时,鉴于他们父辈在改革开放中的艰苦奋斗过程,使得他们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能够像传统的精英型大学生一样出人头地.因此,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以及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下,“80后”大学生在就业心理方面、就业观念方面、职业品格方面都发生了偏差.

首先,就“8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而言,他们当前所承受的压力非常之大,然而他们自身的承受能力却不是非常之强.就业难的问题让他们在面临毕业时候的幸福感指数大大降低,进而烦躁易怒,产生心理冲突,影响就业.其次,就“8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层面而言,他们的就业观念出现了错位.大学扩招多年使得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然而他们以及他们的父母还没及时从大学精英教育背景下的择业观向大众化教育的择业观转变,因此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依旧过高,以至于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他们想去的地方去不了,想要他们的地方不想去,未就业的大学生只好蜗居,成为“漂流一族”.最后,就“80后”大学生的就业道德层面而言,诚信也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求职材料查重、频繁违约等等,都不同角度折射出了“80后”大学生们的道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

三、实施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鉴于前述当前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职业品格品质以及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征的分析,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教育领域的渗透,实现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融合式的塑造和提高“80后”大学生的就业素质.

(一)实施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转变“80后”大学生的择业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年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前的大学生在求职方面,由于竞争的激烈,“择业”的选择面已经不宽.而就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哪怕经济不景气,政府在保民生、保稳定和保发展的方针下,依然确保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概言之,当前的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转变自身的择业观,形成“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如果在自身羽翼未丰的情况下,就更多地关注个人职业的“含金量”问题,过多地关注自身的薪水待遇,很显然,这已经偏离了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如果偏执地空想着含金量较高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停留在仅仅是评论某一大学生的就业观出了问题,或者说他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而应谴责该大学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以至于无法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而奠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实施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则有助于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根据社会需求以及自身的条件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到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到真正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去,燃烧自己,贡献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功利性.

(二)实施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高“8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激发“80后”大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而当前的大学生却是生于安乐,同时却毫无忧患意识.安逸的生存条件使得他们的就业心理素质不过硬,在遭遇个人挫折的时候,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当前“80后”大学生的情商与智商有可能出现不对等的局面.为此,实施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思想道德素养课程、职业道德课程和心理课程的学习,把大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有机结合,提升“8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就业的得与失、个人的荣与辱,形成积极进取、自信自强、不畏困难等心理特征,提高他们的就业抗挫能力.同时,在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的指导下,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下,到真正需要自己的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就业.鉴于这些地方的实际情况,就业条件相对比不上城里.然而,在不断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情形下,不断地去研究实际情况,寻求问题的良策,这才是体现自身价值之所在,也是一个发挥自身开拓创新精神、激发自身创造、催生自身创造灵感的机遇和挑战.

(三)实施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高“80后”大学生的就业道德素质,提升“80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少部分“80后”的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道德意识薄弱,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害怕吃苦,缺乏实干精神,缺乏社会责任,尤其是缺乏诚信.然而,也必须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单单是“80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出现了滑坡,而且整个社会也在一些层面上出现了危机.而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在推行“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今天,其道德素质的滑坡必须重视.实施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各类课程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有助于提高“80后”大学生的就业道德素质,调整自身就业心理预期,形成爱岗敬业的品格:还有助于“80后”大学生形成恪守诚信原则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四、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当前大学生的自身的状况、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领域中的渗透作用,教育部在2009年3月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通知要求“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由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然而,一年多来,各高校在推进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观念方面,对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问题认识不足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体现出一种全程性,而不仅仅局限在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课堂.如果片面地认为仅仅局限于课堂,那么对于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认识就会出现偏差,就会出现个别学校对于严峻的就业问题置若罔闻,认为政府都不能加以解决,高校又如何能创造出就业岗位呢在政府主导高等教育办学的模式下,高校仅仅把学生当作产品一样送到人力资源市场,而不再关注他们的此后发展.有的学校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不惜在就业率问题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方面做文章.由于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方面的重要性出现认识不足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在这种就业思想的指导下,如何把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就会缺乏系统性和相应的针对性,比如上课只是通过课堂讲授或者专家报告等形式泛泛展开,或者简单地讲授一些实用的技巧,这就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对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也就没法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

(二)措施方面,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单一

基于片面的观念,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上,形式都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全程化、专业化特点,而且基本上都是过多地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通过讲授或者讲座来开展.我们知道,若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状况,是不能仅仅依赖学校的.如果没有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那么,这三者之间必然出现脱节.因此,那种课堂上的理论说教自然无法与学生的就业观念融合,学生的就业观念也与社会现实、就业形势对接不上.此外,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单一还体现在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多由各个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以及辅导员来负责,不可否认,他们有他们自身的优势,那就是了解学生,然而他们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理论和经验,即或有理论,但是却容易流于形式,无法在就业指导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就业实践紧密结合,因而可能抑制了大学生参与就业的积极性.

五、实施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新探索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有客观的经济环境因素,也有主观的择业观念因素;既有因高校的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所存在的不足引起,也有因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所造成.为此,基于以上的分析,必须探索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新对策,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以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探索这种新对策显得必要而紧迫.

(一)教育观念层面要转变高校以及学生的人才观、就业观以及择业观

就高校而言,不能仅仅把学生看作是产品,尽管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如果仅仅把大学生看作是产品,那是把教育当作产业化来看待,这就违背了教育公益性的目的.基于教育公益性的目的,高校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在“以学生成才为本”的观念指引下.根据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自我的坐标,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在不同的阶段调整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就大学生而言,他们应该在接受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后,加强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家的经济形势转变等客观环境的认知,以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现实、适应社会发展,通过不断地自我调适来顺天应时,结合当地的就业环境,适时转变就业观念,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如此方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二)教育策略层面要实现从就业指导教育转变为职业生涯教育

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于就业指导教育,这也是片面的.如果满足于就业指导教育,那么,学生毕业以后,对学校而言,那已经不是学校的任务,应该是学生的继续教育问题.如果本着“以学生成才为本”的思路,那么,应该从个职业生涯来看待他在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教育,而不是局限于仅仅指导他在毕业的时候获取一份工作,提高就业率就草草完事.为此,应该开设职业生涯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的发展方向,为他们终身将要从事的职业给予有效的指导.通过指导,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奠定基础.

(三)教育途径层面要实现多渠道全方位的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对于多渠道的思路,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由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在这个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导向下,开展相应的“就业主题教育、专业教学的渗透教育、实践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辅导、先进典型校友的榜样教育、求职类社团的自我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等九个方面教育.基于上述文件的内容,我们可以认为,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多渠道是完全存在的,也是可能的.这些渠道包括了高校的党政部门、院(系)的学生工作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各类学生社团以及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等等.因此,在存在多渠道的情形之下,应该将这些渠道用来构筑全方位的育人工程体系.

其一,建立“全程化”辅导体系.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通过不同年级实施不同教育模块,自始自终实现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科专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毕业教育等等,实现教学成果的相互融通,不断解决现实中所出现的阶段性、临时性问题.其二,建立“融合式”教育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就业能力培养,在强调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发掘他们的潜力,敦促他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个人的思想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内化或转化为行动,在将来毕业的时候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我价值.其三,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渗入适合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内容,通过课堂实践环节、勤工助学、寒暑检测社会调查、志愿者怎么写作等实践活动,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相脱节的问题.其四,建立“信息化”怎么写作体系.通过各类网络平台,例如聊天室、群、空间、论坛、博客等等,扩大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面及影响力.其五,建立“全员式”队伍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学生工作管理员队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优秀校友队伍的专兼结合、齐抓共管.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应该坚持长期的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形象教育为根本,以规范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灵魂,着力提升大学生就业的最基本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不断探索并建立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从而创造出全面促进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