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

点赞:31800 浏览:1451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困惑.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者意识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将心理学的原理、方法运用于德育工作中已势在必行.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唐文艳(1986-),女,汉,西南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158-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常都比较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然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却缺乏应有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者意识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将心理学的原理、方法运用于德育工作中已势在必行.

一、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上的效率低下;情绪上的烦躁、抑郁、冷漠;人际关系上的不适与失调;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模糊等方面.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显示:高校学生的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人格障碍、精神病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在16-30%之间.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障碍者达20.23%, 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者达数十人之多.[1]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先决条件,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他们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效果.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社会意识出现多元化趋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困惑迫切需要正确而及时的引导.然而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重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文化学习、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仍然严重,很大一部分领导和老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相比是一种“软目标”,[2]这种错位的思想直接导致德育工作经常是蜻蜓点水般做一些表面文章,德育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德育工作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方面的困惑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与答疑.

2.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渴求知识,充满活力,思想敏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他们的总体特点及个性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特点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一味照本宣科的单调模式.另外,传授的知识也应该讲求实效性,应该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出及时的深层次的解释.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性的知识与操作层面的知识有机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如果说一个大学生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没有崇高的理想抱负,没有一颗爱国的心和怎么写作他人的意识,就很难说他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人的心理活动是思想活动形成的基础,制约着人的思想活动的发展,从这一层面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目标上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薄弱,不能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再加上有些大学生缺乏较高的抱负水平和远大理想以及信念的支撑便丧失了奋斗的动力.要培养出全面健康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必须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

具备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确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又是健康心理的必备因素之一.人的思想问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也同样可能导致思想问题的出现,两者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从心理上进行疏导和帮助学生的时候,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能只停留在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上,把心理上的疏导、帮助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因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关注人内心的需要,政治说教较少,关注个体的发展,这种方式往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尊重、平等、真诚、等理念和谈话技术等,这对解决某些以往用德育的方法难以奏效的思想行为问题卓有成效.

因此,只有建立在符合心理规律基础上的德育才能深入人心,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建立在德育的大目标上,才能真正成为人格完善的手段、途径和方法.[3]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1.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处理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思维模式, 还要运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来培养他们积极、健康进取的思想意识, 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学知识储备非常必要,就高校而言通过各种途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培训, 增长他们的心理学知识, 鼓励他们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

2.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处在青年中期虽然生理上已基本成熟,但心理尚未成熟.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差异,某些心理问题在某一年级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而另外一些心理问题,则在其他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4]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生活及大学环境的适应上;大二、大三学生则主要表现为学习上比较困惑,感情上容易迷茫,人际关系上的无所适从.而大四学生主要表现为找工作上的困扰与急躁.只有掌握了不同年级,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进解决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也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教学效果也才可能凸显.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为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根据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的需要,运用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主的多学科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大学生施加心理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5]健康的心理是学习和成长的保证,是未来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方面压力也接踵而至,如今的大学生再也没有了当年天之骄子的光环,取而代之的是工作、学习、恋爱、生活的压力.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就在不堪重负下表现出诸多的心理问题,做出一些让人倍感意外的举动.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等等.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这些客观事物又会在人的行为中表露出来.通过仔细观察人的行为变化,就能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的思想动态,把心理学知识通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不掌握一般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难以突破瓶颈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