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到底难在哪里?

点赞:3600 浏览:121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8年1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发布了2009年《经济蓝皮书》.据《蓝皮书》预测,2008年底有100万名大学生未能就业,2009年还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毕业形势严峻.步入2009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已经为世人所目睹,人们普遍认为2009年大学生就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最艰难的时期.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就业问题越来越复杂出路又在何方这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和专家学者的深入思考.有人认为,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主要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实际上,早在前些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就已经开始出现,只不过没有那么突出而已.因此,把就业问题主要归因于金融危机似乎有些欠妥.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危机的确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至于影响有多大,这还有待于进行科学地分析.另外,也有人将就业难怪罪于高考扩招,认为高考扩招会引发新一轮的就业问题.持反对意见的人士指出,大学生数量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因为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新增劳动力来自于大学毕业生.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又有现实中的无奈,既有市场的缺陷,又有就业群体自身的问题.

高考扩招――新一轮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就业到底难在哪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据教育部提供的相关数据,2009年我国约有83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而在1020万高考报名考生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为750万.这就意味着今年约有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这一组数据出来之后,各大媒体、报刊竞相发表文章,分析背后原因.而此时,大学生就业正处于非常时期,因此人们普遍地将全国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一事与大学生就业难联系在了一起.

2009年6月2日,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明确表示,他不同意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主要是因就业难造成的说法.仔细推敲一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业难不是导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主要因素,但也是一个相当现实的原因.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国家逐年加大了高考扩招的力度.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国家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也向上迈了一个大台阶.然而,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高考扩招势必会带来大学生就业群体数量的增加.当市场需求与人才数量大致平衡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就会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下.一旦出现人才供求不平衡的情况,特别是受到偶然因素,如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自然会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针对人们对于高考扩招是否会引起新一轮就业难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指出,不能把高考扩招与就业难划等号,“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造成就业难”是一个误解.他认为,我国自上世纪末开始扩大高考招生规模是有着通盘考虑的,目的是借此提高整体教育水平,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并借助教育发展拉动需求,同时使即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再延缓几年进入,以减轻就业压力.在谈到高等教育、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蔡所长认为,教育本身具有应对危机的功能,越是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政府越要大幅度发展教育,这样就越能起到化解危机的作用.根据蔡所长的分析,高考扩招与新一轮的就业难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高考扩招还可以成为熨平高失业率的一剂药方.

近些年,高考、就业等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有专家指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高考扩招,而是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大学生的培养方向还没有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另外,也有相关人士分析,出现责难高考扩招的声音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原因.即,扩招之后,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也相应增加,对教育质量和就业的期望值也就提高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全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而不能仅仅归咎于高考扩招,同时也要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一问题,高考扩招本身“无罪”,如果能够量力而行,合理调整,教育的反周期功能就会得到明显体现.因此,高考扩招成为新一轮就业难的“罪魁祸首”这一论断似乎是站不住脚的.

就业,难在哪里

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体制的缺陷

人力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为此,国家一直把教育作为“百年大计之根本”,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其就业问题也是国家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今年2月初,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4月10日,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可以说,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作出了很多积极有效的安排,就业难的情况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解.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即,我国在教育制度上、教育改革上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人把就业难和高考扩招联系起来就不足为奇了.之前,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实际上也没有否认高考扩招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原因,只是不同意把就业难的主要责任归咎于高考扩招而已.众所周知,高考扩招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大学生的专业结构的优化和能力的培养并没有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而进一步加强.从本质上讲,我国的人才培养方式还残留着计划体制的色彩,教育系统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反映还不是十分灵敏,致使人才供给与就业机会不能实现有效匹配.于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所以说,完善教育制度,深化教育改革,从源头上探索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就业市场的非正常运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带动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学历人才开始占据绝对优势.那时的大学生可谓是“天之骄子”,都被争着抢着要,根本不会出现难就业的情况.毋庸置疑,市场经济的引入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中的无情竞争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随之增大.需要指出的是,近些年来,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公平和不规范的现象,这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不良影响.例如,相当一批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致使大学毕业生与就业机会不能实现有效匹配,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一点就是,人际关系在我国现阶段的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简直令人无法想象.熟人推荐就业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滥用人际关系,只会造成就业市场的不公平,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也会因此受挫.

(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实际上,大学生就业归根结底还是毕业生个人的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问题,这才是最根本的症结所在.从心理上来讲,很多大学毕业生并没有作好就业的准备.一种是所谓的“惧怕”心理.对于一直在学校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来说,社会无疑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没有接触过也没有尝试过,还不如待在纯洁的安全地带――学校.这种心理从本质上讲就是大学生对就业的“惧怕”.他们害怕失败,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缺乏挑战精神,致使自己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另一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临近毕业时,大学生们对社会大潮充满了向往和幻想,这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干什么都行,说起来也一套一套的,满怀信心,但是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尤其是遭受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他们又会感到很失落、迷茫,觉得无所适从.

此外,从实践能力上讲,大学生毕业生们也没有做好准备.一方面,现在的大学校园中仍不乏人们通常所说的“书呆子”.他们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学好了,就能找到好工作,有的甚至为此而盲目地“拔高”自己的学历,坚持把书读到底.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大大受到了抑制,即使偶尔参加了所谓的实践活动,但也收获甚少.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宁愿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低学历人员,也不愿选择“只知埋头在故纸堆”的高学历毕业生.另一方面,从整体上来看,名校出来的学子们在实践能力上要强于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不可否认的是,名牌大学所提供的校内外实践机会要远远多于一般学校,而且各方面的资源也比较优越.无怪乎很多用人单位往往会特别看重大学生的“出身”.尽管如此,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讲,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加强自身锻炼,努力提高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这才是最重要、最明智的选择,而不应把自己的就业困难归咎于学校或是社会.

就在笔者撰稿的前几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尹成基对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就业状况进行了通报.据悉,目前全国仍有将近300万毕业生未实现就业.与此同时,教育部也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