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程式戏曲审美

点赞:17630 浏览:803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对戏曲表演程式的理解

中国戏曲虽然剧种纷繁,流派众多,但在总体上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其表演方式的程式化.表演方式的程式化首先表现为角色的模式化.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基本行,每一基本行又可以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如生可以继续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小生还可以继续划分为中生、冠生和穷生.各种角色的性格品行,唱腔念白,动作造型,穿着打扮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如京剧的脸谱象征着不同人物性格和品行,有整脸、碎脸、歪脸、象形脸、六分脸、元宝脸、水白脸、三块窝脸、十字门脸等;脸谱的不同颜色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如红色表示忠烈正义,白色表示阴险狡诈,黑色表示曾莽豪爽,紫色表示刚正稳健等.表演的程式化其次表现为动作的虚拟化.中国戏曲并不强求道具的齐备,而是用虚拟化的动作来象征性的提示.如用扬鞭表示骑马,用划浆表示行船,用抬轿的动作表示有轿,用开门的动作表示有门等.有些动作还被用来传达特定的心理和情感,如在要髯口的动作中推表示沉思,撕表示气愤,捋表示自得,抖表示生气.这些“经虚运实”的写意表演方式,比完全完全使用真实道具更具有文化意蕴和艺术品位,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念中的尚意追求,是中国戏曲文化区别于西方戏剧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戏曲和表演程式的关系

吸取和表演程式的关系,正象我国古代诗歌和格律的关系一样,后者一方面从属于前者,另一方面又束缚前者,而这种“束缚”有成为前者的存在特征,二者辨证统一.

从先秦的四言国风、到汉魏的五言乐府,从唐代的五七律、到两宋的长短句,再到金元的南、北曲,我国传统文学大都是在格律束缚下协同音乐改造了自己无限广阔的意境空间.戏曲显然和诗歌有着一脉相承的血亲关系,不过,戏曲综合了“诗歌、舞蹈、音乐、剧情”,从而使戏曲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而诗歌则是雅品.戏曲程式相对于诗歌格律也相应更为综合与复杂.然而,古代文学抒发主观,追求意境的审美传统一脉相承地遗传到了戏曲身上,并以之作为戏曲的最高审美境界.

戏曲表演的程式化对于戏曲有相对独立性,因为表演程式的规律性和规范性,往往又束缚戏曲表演的现实性.从表演程式本身来看,它既是演员体验生活,塑造形象的结果,又是演员进行形象再创造的基础,表演程式具有双重性格,它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并成具体为一种规范,但在创造具体舞台形象时,又必须从生活出发根据人物性格和特定情境加之发展和变化,以求取得规范性和人物性格的统一.

三、戏曲表演程式与戏曲审美

总之,程式既是相对定型的,在不同戏剧情境中,又是可变化的,它所负载的内分涵既相对统一.又在不同审美主体眼力千差万别.即使面对同一剧情,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程式表现,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审美要求.正是程式的存在,形成了戏曲对技巧极其关注,对形式美高度追求.在同一行当上流派纷呈的特色,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极为矛盾,无限广阔的内心审美需求.“戏曲不但好看而且耐看”,观众对它不迷则已,迷者百看不厌,其奥妙大抵在此.


阿甲先生有言∶“戏曲是伴随形式来认识生活的”作为戏曲构成的基本单位,表演程式本身是一种语汇符号,是一种形式表现,更进一步说,戏曲是通过程式来表现生活的.

一切艺术都需要对生活加以变形.戏曲程式就是一生活的一种夸饰化的变形.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说∶“优美的戏曲程式,不仅是对戏曲表演艺术,而且是对生活的一种特殊提炼”.也就是说,程式化是戏曲提炼生活并对之加以变形的一种艺术逻辑.通俗的说戏曲不同于生活,是因为程式带来的艺术美感,加之于演员的高超,更激发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愫,使人的心灵震荡,使人的生活美化,这是戏曲艺术发扬光大的真谛,也是戏曲满足大众审美的追求.

根据人物性格和规定情境的要求,把若干程式按照生活逻辑和舞台组合起来,才能塑造出独立的、具有某种具体思想感情的舞台形象,最终完成对戏曲审美客体的塑造.也正是表演程式把诗歌、舞蹈、音乐、剧情完善地统一起来,在一种综合的、水融的状态下创造了一种涵养,模糊的审美条件,从而使戏曲最适合也抒情写意.

戏曲表演程式戏曲审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戏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