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的思维教育

点赞:20290 浏览:938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

一、让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

但有的学生不同意此看法,认为是消极性为主,造成中国的与世隔绝,从而落后挨打.对待这个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既要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地化解、消除学生之间存在的对立、抵触、以及不信任等不良情绪,把注意力转移到共同学习上,促使学生积极质疑,大胆创新.

高中政治的思维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课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让学生乐于创新

思想政治课较为抽象、趣味性差,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往往不能取得内在的一致和契合,学生往往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以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作好心理铺垫.

例如,在讲授“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这一框题时,我结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一时事热点,联系教材知识,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中,有的同学从国际组织分类的角度分析说明;有的同学从政权组织形式的角度分析概括;有的同学从国家职能的角度来解释.在充分肯定学生的讨论分析之后,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被极大的激发出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注意引导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去观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最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为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研究型课程可以真正构建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三、引导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参与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讲“集体主义”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进行“班训、班徽设计”比赛,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讲经济常识可组织“股市追踪”;讲哲学常识可进行“哲理辩论”;讲政治常识可以举办“时事述评”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好形式.只要教师精心策划,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就能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大力改革课堂教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重视教师主导为更重视学生主体,让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中自觉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人当一次“教师”.有计划的安排指导学生每四人一组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处理教材,搜集材料,强调学生要在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时,除了按照教材讲述之外还要继续追问“还因为什么”、“还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在课本外进行再思考.然后进行组内试讲,每节课给一个学生10分钟的上课机会,“老师”必须简明扼要的讲清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问题.最后,教师总结.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等而课堂讨论是训练学生两种思维的有效形式.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互相交流切磋甚至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讨论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分组讨论和全班集中讨论.分组讨论,争取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言.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

全班集中讨论,是面向全体学生,范围较大,它的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广泛交流思想,交流信息,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要是给予巧妙的启发和点拨,就能使学生熔为一体,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得到发挥.无论采用哪一种讨论形式,都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得到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辩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