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现代政治的新思路

点赞:5246 浏览:159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网络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和热情,推进了现代政治的发展进程.本文从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客观地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给我国政治建设、政治稳定等方面带来的双重影响,并提出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关 键 词: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政治

中图分类号:D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4-0054-04

收稿日期:2011-12-20

作者简介:王菲菲(1980―),女,内蒙古通辽人,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国际政治;何思杰(1982―),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省工程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1]网络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和热情,从2007年底“华南虎”事件开始,一波又一波的网络舆论大潮不仅改变着政府传统的治理模式,也加大和拓宽了公众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我们正在走向“网络”,这个时代已经到来.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崭新的民众参政议政的途径,为民众接收政治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提供了新方式,为现代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和特点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制定过程的行为.网络政治参与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政治参与方式.它的内涵来自于对一般意义上政治参与的延伸,主要是指现代公民以虚拟的网民身份或者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发表政治主张、政治意愿,影响和推动政治决策过程、监督行政管理的活动.[2]可以说,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生活模式,给民众带来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参与的机会.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参与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它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参与,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⒈从参与主体看,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平等性.在网络平台上,政治参与主体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从传统意义上的“公民”转变为身份内涵复杂的“网民”.“网民”这一概念既包括传统意义上实名的公民概念,也可以是匿名或虚拟的个体.在网上,网络成员身份被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匿名性和隐蔽性被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网民能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3]无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财富、权力相差多少,每个网民都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平等的参政机会、平等的政治权利、平等的网络权利.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平等、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政策的态度,并形成舆论以影响政府的决策.

⒉从参与过程看,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便捷性.网络政治参与能够实现“足不出户掌握国家大势”,网民只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对政府政策草案进行表决,参与时政讨论,给政府决策献计献策.正如谢尔以色列在新著《微博力》中所说的:“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4]微博正在给中国公众带来新的话语空间,使得信息交换、公众参与变得更加轻松便捷.

⒊从参与效能看,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高效性.政治参与效能是指公民参与政治的效率和效果.[5]传统的政治参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时间、地域、交通等.因此,某项重要政策的出台,往往要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调研、和论证,信息反馈周期长,参与效率低,最后出台的政策有时会滞后于现实的需求,政府决策失灵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而网络政治参与能及时汇集网民的意见,使政策酝酿和讨论的周期大大缩短,参与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另外,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如网络听证、网络监督、网络论坛、网络信访等,是传统政治参与方式的有益补充,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保证了公民参政的效果.

⒋从参与原因看,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复杂性.在现实社会中,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进入政治体系,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利益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而在网络空间的虚拟世界里,公民政治参与却是多种原因纠结在一起.除追求利益和精神理想之外,有时为了获得某种技术突破的成就感,有时为了某一未经确认的政治信息而一时兴起参与到网络政治中,甚至有时被人煽动利用.总之,物质的、精神的、技术的、情感的、主动的、被动的等多种参政原因的交织,反映了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复杂性.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网络政治参与对现代政治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其中积极的方面,我们需要肯定和传承;消极的方面,我们需要规避和警惕.

(一)正面影响

⒈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推进政治建设.西方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的实质内容是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参与主要是指公民介入国家的政治过程,其结果可能是扩大政府控制人民的权力,也可以是扩大人民控制政府的权力.不论政治参与导致何种结果,都意味着国家权力的重新分配.”

毫无疑问,广泛的政治参与将成为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形成了全新的经济模式、文化理念,改善了的技术手段,也可以促成新的机制,为现代政治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开放式的政府、广泛的公民参与和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已成为现代政治的核心内容.对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借助开放式的网络平台,规范并扩大网络政治参与,实现政务公开,是发扬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地位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⒉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人们在利用网络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也使党能够及时了解民意,发现问题,因而实现了民众与党之间的直接信息沟通,极大地增强了政治系统的传导与反馈能力.2008年6月20日,国家主席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 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并提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6]网络问政正逐渐融入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中,至2008年底,政府部门和地方省市一级已全部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各级政府在出台重大政策前,通过互联网征求意见已成为普遍做法.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都通过互联网征求公众意见.领导干部已经习惯于网上收集民情、网下解决问题.这种互动方式较好地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关系.

⒊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形成公民文化.所谓“公民文化,又称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往往公开地取向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以及政治的和行政的结构与过程的文化;公民文化中的单个成员对政治对象的各个层次可以持赞成的或不赞成的取向.”[7](p22)网络为形成公民文化提供了可能.公民可以在网络上较容易地介入国家政治生活,了解政府的政策制定及实施情况.这种超越时空界限与其他网民、政治家进行观点交流和意愿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公共决策.这些都促使公民对公共事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之能够站在更为成熟的政治立场上理解政治,使政治权利观和思想得到较大的发展.政府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在无形中形成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规避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同时缓解各种矛盾冲突,对政治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负面影响

⒈从政治稳定的角度看,不良的网络政治参与危害社会健康和政治稳定.网络政治参与既可能是政治冲突的缓冲带,也可能是政治冲突的催化剂.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8](p51)他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政治参与高涨的时候,如果与此对应的政治体制的制度极其先进,则政治体制是稳定的;否则将带来政治不稳定.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相关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同时,网络政治参与方式的隐蔽性,导致虚检测言论横行,极易引发件、引起社会性恐慌,直接冲击社会秩序和国家政治稳定.如2010年9月,一名男子在网上散布南宁“永和桥塌方,三个公交车掉江里” 的检测消息,这一帖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其网络上的累计点击率就超过1万人次,很多市民致电相关部门询问此事.可以说,网络时代,传统的政治安全防范面临全新的挑战.

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现代政治的新思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联网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⒉从社会阶层的角度看,不平等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由于参与主体的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个人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参与主体的参政机会存在差别.实际上,没有或较少网络政治参与权利的人群大多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只占总体网民的27.4%,并且农村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的占了71.1%,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上网的设备上,农村网民相较于城镇网民来说都处于绝对的劣势;网民的性别结构失衡,男性网民占了总体网民的54.8%;30岁以下的网民占了总体网民的59%.[9]结果是,在网络平台上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集体失声,利益诉求无法表达,当面对不公平、不公正、不合法的事实时,也没有问责的能力.公众民意失衡归根结底是网民的这种结构性失衡造成的.可以说,网络创造了一个僵硬的阶级壁垒,使受到良好教育者和未受到良好教育者阵线分明.因此,理论上平等的网络政治参与权利和机会实际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状态.[10]

⒊从网络特点的角度看,网络的开放性导致了非理性政治参与范围的扩大.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大量的互联网信息有真实、有效的, 也有虚检测、无效的.网民如果没有理性、客观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在参与政治活动时就会出现从众心理,就会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在网络上,公众可以采用隐蔽的身份进行政治参与,许多不法分子纷纷将牟利黑手伸向互联网,导致近年来网络安全威胁和诚信危机事件频发.网络政治参与的这种不可控性使非法政治参与范围扩大.这些因素都极易导致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理性因素的加大,进而影响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

三、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一)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塞缪尔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到,一定的政治参与有助于社会政治的发展,但是在没有有效政治制度规范的情况下,过度的、无序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动员则会造成社会动荡.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积极作用的前提是政府的积极调控和管理,否则,会使传统控制手段失效.因此,减少非规范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制定网络法律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遵循网络立法适时性、整体性、针对性和国际性原则的基础上,应制订较为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对网络资源管理、网络信息怎么写作、电子商务以及政府、组织、网民在网络中的权利和义务等做出规定,为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这些法律既要维持网络秩序,又不能妨碍公民政治参与的自由,在秩序和自由之间,网络立法要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政治体系的革新之处主要在于将政府带入到数字化的行列中来,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应运而生,政府正在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及信息的全面共享.公民通过网络向电子政府输入参政信息,电子政府利用电子政务系统处理参政信息,再通过网络和政务平台进行反馈,就完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全过程.电子政务能够为有序的网络参与提供许多技术支持和便利条件,能够提供一条制度化的途径,把公民的网络参与纳入到政府规范管理的范围内.政策信息对公众开放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公众政治参与的程度,决定了决策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随着政府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以及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程度将有更大的发展.电子政务平台将成为合法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路径.网络政务的公开性、透明性、效率性对我国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创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弘扬主流政治文化,引导网络政治参与和谐发展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宣传阵地的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加强主流文化的引导,不断创作网络精品力作,丰富网络文化产品,占据网络主阵地,使主流政治文化占据有利的网络空间.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各种不同性质的政治文化对人们认知的混淆,帮助人们建立对本民族及本国家政治体系合法性的正确认知,增强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意识.网民只有具备了主流政治心理,才能在大量的政治信息面前保持较高的判断能力,才能不被外来因素腐化、侵蚀和影响.

(四)注重教育引导,提升网络政治参与者的素质

政治参与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政治参与的方式和结果,影响现代政治生活的发展进程.首先,要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增强他们的政治效能感和政治义务感.其次,要引导公民增强主体意识.加强公体意识的培养,使公民逐步形成一定的政治思维和行为模式,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使其积极、负责任地参与社会行动,自觉履行公民责任.最后,提高公民网络信息分辨能力.培养公民正确区分、对待各种信息和全面、深刻看待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他们政治参与的能力与素质.[11]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在网络化时代,当电脑被广泛应用于连线政治后,它必然会推动公民与政府官员的直接对话,提高民意在政府运作中的分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未来政治参与的结构和模式,从而加快现代政治建设的发展步伐.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网络政治参与仍会加速发展并出现新的形式.“我们要主动顺应这个历史潮流,掌握主动,要把互联网政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的新形式,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12]


【参考文献】

[1][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2011-07-19.

[2]蒯正明,杨新宇.网络政治参与对党执政的影响及其应对[J].理论探讨,2010,(05):54.

[3]刘文.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3):48.

[5]王冉.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进程中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25.

[6]张晓燕.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洛学院学报,2008,(10):81-84.

[7](美)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M].华夏出版社,1989.

[8](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

[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2010-07-15

[10]初.刍论网络政治参与对执政安全的负面影响[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19):21.

[11]刘雅静.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发展研究[J].理论研究,2011,(01):25-26.

[12]沈宝祥.领导干部要适应“互联网政治”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7-06-04(1).

(责任编辑:高静)

Standard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New Ideas

Wang Feifei,He Sijie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 China,influences of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level of enthusiasm,advance of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s development process.From the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implic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in China's political democracy,political stability of the dual effects,search fo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network effective.

Key words:political participation;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d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