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

点赞:15472 浏览:618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三个“倡导”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及个人层面高度凝练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思想政治课是中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贯彻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过程,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统观《生活与哲学》,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可谓比比皆是.以笔者之见,不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几个层面去寻找《生活与哲学》教材中与之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点,再运用具体的哲学知识去分析与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效果比较好.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概括为“富强、、文明、和谐”八个字,它们具有极其丰富的哲学理论依据.

第一,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是从国情出发提出的总体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方法论原则;富强并不只是经济上的,理应还包括经济以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全面观;富强尽管有阶段性的目标,但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的追求过程,没有最富强,只有更富强,这又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等等.

第二,对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当今更是一个不断追求与崇尚的时代,没有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中对“文艺复兴运动、欧洲启蒙运动中的哲学思想”的追述,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可以结合《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 “为什么袁世凯、张勋复辟会最终失败”这一问题的追问与分析,得出“那种反潮流的专制行为不得人心、必然失败”的结论,培养学生“政治必定取代专制统治”的信念;可以用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哲学道理分析近代中国艰难曲折的进程,再结合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取得的光辉成就,帮助学生树立意识、坚定信念等等.

第三,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现阶段文明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括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所以对文明的理解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全面观,绝不能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党的十八大在以往对文明高度重视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这五大建设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而建设生态文明,又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在历次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是第一次,这足见我们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体现了从实际出发,抓主要矛盾等哲学道理.另外,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也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的发展理念,这体现了我们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等哲学道理.


第四,和谐一词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同时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说明从纵向来看,事物联系呈现出的是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决不是全盘否定,对旧事物中的积极的合理的东西必须继承与弘扬,并结合时代精神补充新的内容、充实新鲜血液,这也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和谐并不是意味着没有社会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不能幻想一个无矛盾的社会的存在,我们正是在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中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另外,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同时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不包含共性的个性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和谐也并不意味着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并不是只有高度统一,而没有个性的张扬与发展,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和而不同”.

其次,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概括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八个字,这八个字本身也具有极其丰富的哲学理论依据.

第一,自由指的是由自己作主,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不受限制和约束的意思.对学生进行自由观念自由意识的教育也是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以下一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自由意识”的教育:结合第一课引言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自由意识.该引言中指出,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的有意义的生活,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人要有主体意识和自由意识;可以从“文艺复兴运动、欧洲启蒙运动中的哲学思想”中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自由精神的可贵之处;可以结合“意识的本质”的教学,让学生思考分析教材中运用的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的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等因而,我们得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这里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自由意识及自我理性意识等等.

第二,平等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泛指地位平等,如平等互利、男女平等、师生平等、官兵平等等.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平等教育的具体知识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角度:可以结合“真理的客观性”这一内容的教学对学生开展平等观念的教育.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可以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学对学生开展平等意识的教育.教材指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围.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是人民群众,那么大家都是历史创造者中的一员,都对社会发展起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讲大家都是平等的一员. 第三,公正指的是公平、正直与正义.公正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它所侧重的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方面的教育就与对学生的“公正”教育相契合.例如,在《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教学中,怎样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才是正确的呢?教材首先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因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规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这才是最为公正的.教材又指出,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这就告诉我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是最为公正的选择.

《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第四,法治即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切、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从纵向角度通过历史的回顾,挖掘法治思想在中国社会历史中的变迁与发展,也可以从横向的角度就目前我国在法治方面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相比所呈现出的长处与不足,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法治与、平等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运用哲学矛盾观分析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我们还可以运用发展观以及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点分析我们当前提倡的法治与我国古代法家提出的法治、我国当前提倡的德治与我国古代儒家提出的德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等.《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直接切合对法治思想进行分析思考的角度表面上看似乎不多,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运用相关的哲学原理对法治思想进行多维度的深入的分析,这样也就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教育.

再次,从公民个人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概括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这八个字本身同样也具有极其丰富的哲学理论依据.

第一,爱国,顾名思义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千百年来,爱国主义思想成为激发人们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富强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的动力,这充分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的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在当前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强调爱国作为公民的核心价值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从当前实际出发的一种正确的选择;这里的爱国其实与公民的国家意识、大局意识等密切相关,在《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中,可以结合“人的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大局意识,以此加强爱国教育等等.

第二,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不负责的态度.敬业的精神与态度影响与制约着人的工作状态与效果,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而敬业精神无疑就是一种积极的高昂的精神状态.敬业精神又能体现出一个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中,同样可以结合上面提到的“人的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等内容的教学,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乐于为社会敬业奉献的教育.

第三,诚信,在一般意义上讲,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一种外化行为.所以诚信既是一个态度意念,也是一种实践行为,诚信也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则可以从意识对物质(思维对存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角度寻找到诚信的哲学理论依据.;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这实际上已经从哲学的高度对诚信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与凝练,诚信已经成为一种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齐家之道、诚信是交友之基、诚信是为政之法、诚信是经商之魂、诚信是心灵良药等等,这就表明诚信已经在哲学的高度上成为人们的一种最为基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第四,友善指的是朋友之间的亲近和睦的社会人际关系.试想,如果友善能够真正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那么我们整个社会将是一个怎样的美好的景象,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就会成为现实.为此,我们可以用《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发展观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哲学道理进行分析,也可以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进行分析.友善传递的是一种友好与善良的态度与信息,这种态度与信息将发挥无限的能量,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将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又充分体现出意识活动的巨大能动作用.友善是打开人们心结、实现人们有效沟通的一把金钥匙,因此,友善的价值无疑还将体现在能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矛盾双方的良性转化,从而促进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上.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我们在《生活与哲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一定要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有效地贯彻到《生活与哲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切实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