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课本插图需要完善

点赞:5021 浏览:1568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材中的插图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中除了文字的表述之外便是各式插图,主要有漫画、摄影图片、截图等,从画面的内容来讲,有人物形象、历史事件、社会百态等.高中思想政治课本《生活与哲学》模块插图丰富,共有60多幅.丰富的插图首先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高中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依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其感性思维更为活跃.如果课本只有单纯的文字表述形式,简单枯燥,学生易产生厌倦感.尤其是哲学课本,哲理不仅语言表达生硬、拗口,而且深奥、难懂,学生就易产生距离感,不愿意亲近,也会给学习造成障碍.因此,通过丰富的插图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有效增强课本的可读性,让学生愿意去读、有兴趣去读.其次课本中的插图丰富了教材的形式和内容,形式上的丰富显而易见,内容的丰富也不言而喻.各式各样不同内容的插图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学生思考、想象和感受的空间.学生可以从哲理漫画中体会到哲学的趣味,可以从史实图片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可以从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等等.再次课本的插图定要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60多幅图片分布在课本的各个地方,或作为文字内容的佐证,或是辅助说明相关哲理,或是展现相关哲学家的形象魅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利用相应图片来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生活与哲学》课本插图需要完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物形象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然而,笔者认为《生活与哲学》课本插图仍有一些值得改进之处.

一、漫画中的中国元素偏少

教材中的漫画插图并不多,仅有的几幅大多是外国人物形象.教材第6页《烛光照亮小屋》、第15页《一人骑二马》、第28页《上帝在第四天造出了太阳、月亮和星星》、第29页《古希腊哲学家激烈的争论》、第39页《谁先谁后》以及第71页关于吃水果的漫画均是高高的鼻梁,从衣着和形态上学生都不难看出是外国人物形象.第9页《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中画面上的建筑也是长条尖顶的西方建筑特点.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对教材中的漫画特别感兴趣,然而学生在研读时感受到的比比皆是西方文化的元素,仿佛所学的哲学是一部西方哲学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然而如果没有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亲近,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便无从谈起.作为高中政治学科理应承担起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情感的责任.除了在《文化生活》模块中进行集中的教学和感受外,也应在其他模块教学中进行渗透.然而《生活与哲学》漫画设计中国元素偏少,学生自我研读时缺少必要的感受,也妨碍了教学中对中华文化的有效渗透.

二、部分图片标题说明欠妥

教材第7页漫画画面内容是古人对着一头牛弹琴,急得满头大汗,而牛却不以为然,陶醉于享受美味.依据画面的内容完全可以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然而该幅图片的标题却是“动物听音乐”,让人颇感意外.中国一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如古诗词、成语等语言简洁却富含哲理、寓意深刻,不仅能帮学生感悟哲理,更能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哲学生活教材在这一点的设计渗透上似乎考虑不周,存在明显的欠缺.再如课本94页《璀璨的中华文明如一幅瑰丽的历史画卷》这一插图,对构成这一组图的四幅图片是这样表述的:都江堰——长城——莫高窟——文学名著《红楼梦》.文字语言表述不工整、不合理,《红楼梦》前有修饰语,而其它却没有.阅读时总让人感觉别扭.《红楼梦》是文学名著,那其它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不点拨到位呢?笔者认为应改成这样: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长城;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莫高窟;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这样一改更易让学生读懂,给学生更大的兴趣想象空间,也更贴近和突出主题,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


三、部分图片需要紧跟时代

教材第38页展现的是2003年杨利伟坐神五进入太空,距今已整十年,从2003年至2013年神舟号系列飞船已从神五发展到了神十,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有了快速的发展和最新的成果.教材中有些图片是作为经典历史事件图片出现的,而现代科技成果这类图片应紧跟时代,否则学生在阅读时不免产生陈旧感,虽然也能说明相关哲理,但若能使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图片效果会更好.教材中存在类似问题的图片如教材第48页的200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的图片,距今也近十年的时间.教材在历次修订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对其中的部分图片进行更新.

四、部分图片如果附有注释则更完美

在新一期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刊登了王恒发老师的一篇文章《视通乾坤万里外 思入风云缥缈间》,此文对《生活与哲学》中的《文苑图》进行了解读及教学价值的研究,说明文苑图不仅恰当地反映了教学内容,更蕴含着丰富的国学知识,深入研究让学生收获颇多.但对多数教师而言,如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往往很难解读得如此清晰、透彻,要带领学生读图也只能是浮光掠影;有时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甚至无暇顾及教材中的图片展示内容.如果教材能对部分专业性较强、较难懂的图片如《文苑图》、《庐山高图》等加以注释,既丰富了教材,扩大了学生的知识涉猎范围,又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还能激发部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探究热情.虽然多费了些笔墨又何妨.

教材中的插图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如教材内容本身一样做到反复斟酌并不断修订完善.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