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庄子2016年2期

点赞:3036 浏览:104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庄子的生平、价值观念、主要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庄子》著作等方面引出庄子的思想.庄子对自然界永恒性的思考以及对自由的渴求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在时间的车轮碾过千年后仍具有极高的政治价值、哲学价值以及文学价值、文化价值.“道法自然”,他立言卓迈,振聋发聩,超脱凡尘,以无为的政治思想,对道与天的阐述,对修养的见解以及对命、时与处事的见解构成了庄子的思想.而他也有许多奇闻异事,散发独特的人格魅力并昭彰对人生独到的视角与态度.

漫庄子2016年2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科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 】庄子;道;政治思想;社会观

一、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汉族,东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他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而战国这样一个充满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的阶级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庄子看到了不合理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才产生了其较为消极的思想与观点.

二、价值观念

1.道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i这是庄周对“道”的解释.他注重自然性,认为“道”与个体生命结合紧密.他认为“道”指的是生存状态、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通过回归自然来实现.

2.文明与自然

庄子认为文明与自然存在冲突,他对混沌蒙昧的原始状态的向往是一种警示,其崇尚自然的要义在于以自然的纯粹、质朴对文明进程中人类的变质与异化进行批判.庄子的“无为”旨在维护人与万物的自然天性.他拒绝到楚国做丞相,也表明他认为政治社会无法按照理想去改造.他渴望原生、古朴的社会化,这是一种自然天性.

3.对“物”与“我”以及“人”与“神”的思索

《庄子》一书中,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ii,“夫子,物之尤也.”都昭彰“物”与“我”的对立统一关系.

而对于“人”“神”,他认为可在精神领域超越权贵君上,可接近甚至成为至人、真人、神人,与造物者平等.

可见他对政治与王权的藐视.

4.生死观

庄子认为应理性对待生与死,在社会中迷失自我,沽名钓誉、趋炎附势使生命误入歧途才可悲.他赞赏“散木”与“木材”“无用之大用”,认为“无用”与“不争”是生存于世俗的不二法门.

5.小大之辩

“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iii以及《逍遥游》中蜩、学鸠、大鹏都是对“大”与“小”的辩证观点.其目的在于告诫世人超脱于“小大之辨”的界限才能真正实现逍遥.

三、社会观念

1.社会批判

庄子社会思想的起点既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其一是庄子的社会政治批判思想.在李锦全、曹智频的《庄子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思考:庄老学派及其同道们的社会批判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条“作为现实政治反对派的异端思想路线”.其二是对仁义道德的批判,庄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与仁义礼智信绝对矛盾.

2.社会理想

“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追求一种至德之世,人无政治道德规范的约束却能够民风淳朴.崔大华先生在对庄子深入研究后表示,庄子的理想社会思想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另一方面具有远离实际的幻想性.而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一书中,吴根友谈到,庄子的社会理想一方面主张人与自然界的高度和谐,另一方面提倡人类自身的平等和睦.学者认为,庄子追求社会的原始性,并认为应通过养生以达到.

3.社会理想实现途径

个人将自己的心灵的知、情、意的活动终止,以达成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死寂的境地,外弃人为的文明,内弃过度的物欲与个人竞争力;而在政治方面“无为”,抛弃人类文明,回到原始态社会,便能恢复到自然状态的“至德之世”.


四、结语

有学者说庄子思想始于积极而时常终于消极,不建议青少年学习,但鉴于对庄子感兴趣,仍旧选择了庄子作为研究人物.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庄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和演变中,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以及文学造诣都彰显其研究价值以及可借鉴性.然而,关键是对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优良的部分,并传承且创新,使其具有普世价值,对当代大学生能够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注释:

i 《南华经.大宗师》

ii 《庄子.齐物论》

iii 《逍遥游》

【参考文献】

[1]廖静梅.庄子生命哲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6.

[2]徐治初.论庄子的政治思想[D].苏州大学,2006.

[3]张丽.老子“无为”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何亭.卢梭“自然”与“文明”对立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5]孙宝安.庄子生死观初探[D].四川大学,2005.

[6]吕洁.严君平《老子指归》道论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7]党西民.责任与逍遥[D].陕西师范大学,2005.

[8]杨国安.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

[9]王晓红.卢梭的异化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5.

[10]沈晓武.柏拉图的人与自然的思想及其与老子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05.

[11]包兆会.二十世纪《庄子》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文艺理论研究,2003(02).

[12]贤霍希曼.庄子与伽达默尔:忘己与体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5).

[13]陈少明.现代庄学及其背景[J].中国哲学史,2002(01).

[14]陈喜辉,付丽.道家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的缘起与现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15]王治河.后现代主义与中国[J].求是学刊,2001(03).

[16]尚永亮,肖波.文学《庄子》二十年[J].中州学刊,2000(01).

[17]颜世安.论庄子的游世思想[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02).

[18]卜松山,赵妙根.时代精神的玩偶──对西方接受道家思想的评述[J].哲学研究,1998(07).

[19]D.C.霍伊,王治河.后现代主义:一种可供选择的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8(04).

[20]陶东风.当代庄学与文化研究的“后现代”误区[J].学术研究,19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