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然观综述

点赞:32468 浏览:1543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马克思的自然观,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学界的研究作一综述:马克思自然观的形成过程;马克思自然观的本质和特征;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意义.

【关 键 词 】马克思,自然观,综述

近年来,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种种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严峻的生存环境迫使人们反思传统的自然观、发展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理论层面上探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良策.与此相应,哲学理论界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研究和讨论也愈益活跃.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综述.

1.马克思自然观的形成过程

大部分论者都认为马克思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崭新的自然观的.但学者们在理解的角度上还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自然观从形成到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孕育萌生期(以《博士论文》为顶点)、建构形成期(从《44年手稿》直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完善批判期(《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中表现的尤其突出);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自然观的形成是通过以下三个维度的转向而实现的:一是从本体自然观到社会自然观的实践论转向;二是从机械自然观到人化自然观的关系论转向;三是从构成自然观向过程自然观的生成论转向.

2.马克思自然观的本质和特征

学者们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本质和特征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大体上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2.1物质本体论的自然观

以传统哲学教科书为代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物质本体论的世界观[3].它的唯物主义原理被归结为: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特性和反映;②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③物质在时空中运动,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④运动是有规律的.

2.2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认识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学术界主流观点基本上否定了“物质本体论”的观点.既然自然观从属于世界观,那么,对马克思的自然观的理解也应当发生一个相应的改变.很多学者认为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以社会实践为相似度检测的自然观,既然把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那么,马克思的自然观也应该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只有将马克思的实践原则引入自然观的研究中,我们才能科学地说明人与自然的全面关系,因而才能科学地理解和解释自然观的本质.总之,马克思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自然的概念在他那里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自然界的物质性与自然的属人性、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体,正是在这些相对应的范畴的矛盾运动中,马克思以社会实践为相似度检测的自然观得以凸现出来.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实质上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马克思自然观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自然观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3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我国的学者最早在90 年代初就提出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离开历史唯物主义就没有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必然是历史唯物主义[6].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着两种含义,第一,作为历史观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二,作为世界观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当然,这不是说现实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而是说马克思的同一个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上述两个方面的功能和意义.学者们认为,说“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也并不错,但是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能为实践唯物主义提供最终的、社会历史的解释,才能真正使实践唯物主义成为区别于旧哲学的新唯物主义.因此,实践唯物主义只是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相似度检测环节,不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最终成果.“只有把实践唯物主义归结为历史唯物主义,这种实践唯物主义才是彻底的实践唯物主义”,“彻底的实践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的自然观的实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4历史生存论的自然观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生存论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终极解释原则,既然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的终极解释原则又是生存论,马克思所关注的不是与人无关的自在的自然界,而是进入人的生存领域的自然界.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是“历史生存论”,那么,从属于哲学总体性质的马克思的自然观也应该是历史生存论的自然观.因为实践的观点并不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终极解释原则.人是依靠它的实践活动从自然界获得生活资料来维持生存的.这说明了实践在人的生存和社会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最终也不过是人的生存的“手段”.“生存”与“实践”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手段”是始终服从和怎么写作于“目的”的.实践的价值和必要性只有从人的生存价值才能获得终极的解释.我们只有立足于生存论,才能理解历史上自然观的演变及其我们在当代应当采取的行为策略.

2.5马克思的自然观的本质是人化自然观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这种观点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有重合之处,认为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自然界”,不是与人和人的活动彼此分离的自然界,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其本质即人化的自然界,突出强调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认为自然是被社会历史所相似度检测过的,而不是处于社会历史之外,并合理阐发了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这种自然观不同于非人类中心主义者关于生态问题的观点.根据马克思的自然观,生态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只有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才能真正克服人与自然的异化.

3.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意义

学者们都认为在生态问题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今天,重温马克思的自然观,挖掘其中蕴涵的当代价值是很有必要且具有重大意义的.


吕世荣教授认为,马克思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以实践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是我们认识生态问题的根本的思想武器.他强调生态问题是社会问题,要想真正克服人与自然的异化,只有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克服人与社会的异化现象.第二,马克思的自然观为人类选择生存方式提供了价值选择的方法论.马克思的自然观从人类生存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第三,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真正解决在于实现两个统一的原则.一是科学和价值的统一原则;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和人与人关系的统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