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

点赞:23558 浏览:1065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起步较晚,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从而取得长远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改善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民办教育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 键 词 :民办高职;“双师型”;师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基金项目 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3年度课题 民办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课题主持人孙晓娟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充分体现出了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端人才、发展科学及为社会怎么写作等方面的功能.但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尤为突出.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办学质量,就业率等,归根结底都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各大民办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则是完善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

一、 民办“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首先,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有误.

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上存在误区,片面的认为具有“双证书”、“双职称”就是“双师型”.这种仅从字面上做出的解释已经给各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一是有些民办高职院校把“双证”首肯为“双师”,其实有些教师所具有的另一个职业资格证各专业并不对口,比如,计算机专业教师有“会计证”就算是“双师”了.二是有很多职业资格证书都是通过理论的学习才考取的,根本没有实践经验.因此,以此作为判断“双师型”教师的依据显然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其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引进困难.

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分为专职和两大部分.由于民办高职的办学时间短,社会认可度差,资金投入、社会保障不足,科研实力有限,这些都使得民办院校的专职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应届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数没有实践的经验.而民办高职的教师主要是外聘的公办院校的在职教师,这些外聘教师虽然有实践经验,但大多上完课就走,没有太多的责任心,也不能在课后辅导学生.这样就造成了职称普遍偏低,理论课教师远远多于实践课教师,“双师型”师资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了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民办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校教师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再次,“双师型”师资不受重视.

“双师型”师资在民办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各种政策倾斜力度不大.“双师型”教师在职称的评定,福利、工资待遇等方面没有特别地体现出“优待”,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始终还是以职称的高低,重学历,轻实践的模式来评判.这样就导致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培养自身的学历而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

最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办高职逐步的重视,民办高职的教师正逐渐走出去参加培训,但大多是理论方面的培训,很少有真正到企业参加的培训.或者参加培训的地点是在学院的内部,这样的培训方式使教师根本无法从中锻炼实践的能力,不利于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养成,缺少企业融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将阻碍民办高职师资的培养.即使教师自己联系到可以培训的企业,也是很困难去的,因为,每学年教师都有一定的授课量,即使提前申请企业培训,学校也是不能提供与在校上班时相同的工资待遇.

二、 改善现状的对策

1. 准确认识“双师型”内涵

首先,民办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应当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而不应单纯以“讲师”职称作为基本要素.

其次,“双师型”教师要具有专业对口的实践应用技能.也就是不应看到“双证”就认定其为“双师”,应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否符合所教专业,即是否对口,二是取得的方式是否是通过实践过程获得.因此,我课题组建议按如下认定“双师型”教师,即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有累计两年企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合格高校教师.

2.资源共享,引进师资

民办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师资共享原则,即从现有的各大高校聘请一些优秀、知名的“双师型”教师充实到民办院校的师资队伍中来,从事教学和管理岗位,这里所说的“充实”并不单纯的指外聘,而是给予相应的职位.由于这些教师大多数是中年教师,精力较为旺盛,经验相对较多,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并且对学院的教学改革及学科的建设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共享的教师又具有较高的学历,充实到民办高职的师资队伍中,可以使专任教师的师资结构更加合理;另外,这些共享的教师在社会上比较知名,充实进来后可以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整体师资素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3.完善激励政策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能空谈,应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民办高职院校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要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与相关制度,在工资待遇,职位、职称晋升,福利等方面应给予相应的倾斜.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性的措施,鼓励教师朝着“双师型”教师努力.只有保证政策和制度的前提下,教师才会真正转变思想,使他们从内心上产生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有质的飞跃.

4.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

民办高职院校应当设立专项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用于“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和提高,以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培养单靠自身是难以投入大量资金的,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民办高职院校,力求建设政府引领,企业投入,学校参入的多元化资金保障.一方面,院校要与企业合作,开拓教师培训的实践场所,建立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第二方面,企业积极吸纳高职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让教师感受企业的文化,培养教师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第三方面,企业要经常派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到学校指导教学,他们有着先进技术和对企业人才需要的准确理解,能很好地帮助民办高职院校准确地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升民办院校的办学实力.此外,民办高职院校对外出培训、实践的教师要给予时间、费用上的支持.考虑到培训的专业内容不同、时间不同等各种难于控制的因素,各民办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需要酌情考虑.

随着时代的进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不应是目前谈到的“双”,而应是专业理论技能、专业实践技能及专业素质的整合.但是,“双师型”教师又是时代进步必不可少的过渡产物,总之,只要民办高职院校足够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相应的对策,一定能建设出教育理念新、素质过硬、结构合理,并且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以此来提高民办高职的办学质量及地位,使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