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棉花生产的农民心境与政策

点赞:15797 浏览:692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受气象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山东省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和质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广大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种棉积极性和对棉市的信心对于稳定种植面积、提高棉花质量作用重大.本研究随机选择棉农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种棉基本状况和种植心境,旨在分析得出农民种棉意向的影响因素,在今后指导鼓励棉花种植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及时遏制棉花种植颓势,从根源上解决农民种棉意愿低下、棉花产业萎靡不振的问题.

关 键 词 :山东省;棉花生产;农民心境;政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D422.7(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4-0145-04

山东是棉花生产和加工大省,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5%左右,仅次于新疆.然而近些年来,山东的棉花生产却一直呈现下滑趋势,2012年的种植面积为70×104 hm2,环比2011年又减少了10%.山东农民为什么不愿意多种棉花?为什么还有一些农民坚持种棉花?2012年10~11月,课题组成员分赴山东滨洲和德州棉区,随机访谈了部分棉农,对农民的种棉心境有了一定的了解(表1),有些信息还具有较高的政策参考价值.

12种棉比较收益下降

棉花和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两者之间存在着争地、争肥、争劳力的问题.据调研测算,2012年德州市种棉花收益远不如种粮食:按平均6667m2产籽棉200 kg(实际许多地区达不到)、平均每公斤售价920元计算,6667m2种棉产值1 840元,扣除棉花种植直接成本560元,加上棉花良种补贴15元,种棉花收入1 295元;种粮食按一季小麦、一季玉米计,6667m2小麦平均产量530 kg、玉米550 kg,小麦平均每公斤售价220元、玉米230元,种粮食产值2 431元,扣除小麦直接种植成本420元、玉米种植成本360元,再加上120元的种粮补贴,种粮食收入1 771元.种棉花与种粮比较,在都不计算自投人工费用情况下,种棉花每6667m2少收入476元.

这种收益差距的拉大,是导致农民放弃棉花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粮棉争地矛盾突出,山东省有些地方已经出现“拔棉种麦”的现象.有数据统计,德州市2012年植棉面积在87×104 hm2,较2011年下降2×104 hm2,减幅在20%左右,仅为2008年棉花面积的45%.滨州市常年植棉面积167×104 hm2,2012年仅为147×104 hm2,下降了12%.

13棉花种植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

棉花生产周期长,种植环节多,同时机械化作业率低,人工成本高,田间管理复杂,从播种、田间管理到采摘、拔棉柴,用功很多,从4月份到10月份要忙半年多.就现场调研来看,滨州市和德州市的棉花采摘依然完全依靠传统的人工劳动,并未看到有农机作业.种粮则实现了耕种收割全部机械化,几个小时就完成收割,省下来的时间外出打工,月收入可达一两千元且较为稳定,远比种棉花收益大.因此在调研中发现,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种棉花,棉田中采摘棉花的主要以妇女和老年人为主.

由于用工成本居高不下,棉农特别是植棉面积较大的农户收益大幅下降,甚至亏本.调研组采访了解到,滨州个别地区出现了棉花成熟后无人收获的现象.这种情况也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种棉自信心和积极性,继而转向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或外出打工.

14国家政策对棉花的扶持力度不强

种植粮食作物有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约合每6667m2补贴98元;种棉仅有15元的良种补贴,且现场调研发现,还有一些地区因各种原因并未将补贴发到农民手中(被采访的5户农民中,仅有1户领到了良种补贴).另外,粮食作物有较稳定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而同样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作物,棉花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却迟迟未出台,难以抵御国际棉价对我国棉花市场的冲击.

山东棉花生产的农民心境与政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棉花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5棉花波动频繁,市场风险大

棉花市场开放后,棉花受到纺织品出口和棉花进口的影响,波动很大.2004年棉花大丰收,棉价却暴跌,籽棉收购每公斤不到4元;2008年棉花丰收,籽棉收购价却从每公斤62元下跌到45元.收储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是收储企业不是农户,且收储政策出台在棉花收获期前后,传导到农户时籽棉出售旺季已过,因而对托市、稳定棉花和农户植棉收益作用甚微,无法较有效地稳定当年的棉价波动.

16棉花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因而农产品相对于工业产品,波动性更大.棉花生长周期长,对自然生长条件要求较高,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相比,更容易受到自然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导致减产甚至绝产.

本次调研的山东省棉花大幅度减产,就是受恶劣气象灾害(台风)的影响,使有些种棉大户损失巨大,有的损失甚至在十万元以上,再加上灾害预警机制和农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被调查的绝大多数农户只能自己承担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农民种棉的积极性和对棉市的信心.

2山东棉农种植棉花的驱动因素分析

面对上述种种困难,依然有部分农民坚持种植棉花(被访问的5户农民,只有一户准备在来年放弃植棉),有些经过精耕细作和科学管理还在灾害年份获得了可观收益.积极利用这种心态扩大植棉农民数量,提高棉花品质,是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而本研究从经济、社会、文化传统、地域限制等各个方面,分析了农民选择继续种植棉花的驱动因素.

21土壤条件限制

被调研的滨州、德州地区属于土地盐渍化较严重的地区,大面积的土地因土壤条件的限制,在种植棉花之前是颗粒无收的盐碱荒地.棉花具有抗旱耐盐的自然特性,在其他大宗作物无法生长的盐碱荒地上,开发种植棉花可以缓解耕地紧张、粮棉争地的现状.因而农民选择在盐碱地种植棉花具有理论条件和经济意义上的可行性,在不让土地荒废的同时,获得一定经济收益.据统计,在滨州、德州等地的轻度盐碱地,种植粮食作物的产量仅为高产区的30%~50%,而种植棉花6667m2单产则可达到200 kg左右,约为全省的平均水平. 22农户家庭条件限制


人力资源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其人力资源是有限且稀缺的,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人力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每个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必然选择.由于人力资源的禀赋不同,每户农民往往选择文化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而中老年人(尤其是妇女)则因为家里有老人、小孩等需要照顾的人群,无法放弃土地外出打工.为不让土地闲置,被调研地区的许多家庭留守妇女在照顾家庭之余,选择继续种植棉花.留下来继续种植棉花的妇女和老人,由于劳动力本身的禀赋限制,市场适应能力差,无法准确分析棉花供求趋势,加之缺乏相似度检测组织将农户与市场联系,并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波动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因此在棉花产业不乐观的情况下,还是会选择继续种植棉花.

23种植习惯和从众心理的影响

改变农作物种植结构需要支付一定的转移成本,其中包括学习新田间管理技术的学习成本、面临未知风险收集市场信息的交易成本和失去现有收益的机会成本.当前的情况来看,种棉的持续成本较小,转移成本较大,棉农为避免巨大的前期投入变为沉没成本,有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心理,使得种植惯性持续.山东棉花种植历史长,许多被采访棉农都有着5年以上的种棉年龄,对棉花种植熟悉、田间管理经验丰富,这使得种棉花的“进入成本”较小,因而在2012年收成不好甚至亏本的情况下,依然有多数棉农表示继续植棉,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种植惯性的影响.

从众心理指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决策时,会受到身边其他行为人决策的影响,当自己的观点与群体的观点不一致时,往往认为主流观点信息充分或预测正确,从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而追随群体观点的心理行为.在调研中,有棉农表示,他们选择种棉,是因为本村其他农户大多都在种棉.这显然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从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民自身在信息和判断力方面的不足,但也会影响到农户的理性决策.

24棉花可随收随售,变现快

首先,棉花的生物特性决定了生长在植株顶部的棉桃先成熟,越往下越晚熟,因而山东地区棉花收获完成一般需三到四茬,从9月初到11月份,随时可收获.另外,棉花采摘后可及时被收购,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之后,棉农销售渠道增多,各地“棉贩子”走街串巷,在田间地头或农户家中直接与农户议价交售,当场结清,不拖欠费用,满足农户不定期的用钱需求,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农民而言效用较高.相比之下,种小麦等粮食作物则需要全部成熟收获后,集中运到采购点,其变现能力不及棉花.

25地块条件的限制

有些农民的承包地过于分散,地块分割现象严重,难以进行播种和收割时的机械化操作,因而不适于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在调研对象中,有一户农民的承包地中因有若干电线杆伫立,同样导致机械化种植难以完成.棉花栽培虽然耗时耗力,但其种植过程均依靠人工,在这种人为导致的不连续地块上比较适宜.因此为不使零散土地荒废而种植棉花,也是部分农民的考虑因素.

3山东棉农种植棉花的支持政策思考

31规划引导盐碱地植棉有序开发

盐碱地应当成为日后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突破的关键地,有潜力成为稳定棉花生产的助推器、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缓冲器.山东省有宜棉盐碱地荒碱地533×104 hm2以上,现有盐碱地棉田约333×104 hm2,占全省棉田面积的45%左右,盐碱地植棉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盐碱地开垦难度大,需要开挖排灌渠道,平整土地,架设输电线路,工程大、耗资多,需国家在政策和财力上予以扶持,然而当前已初步开发盐碱地棉田多数由农民自行开垦,缺乏统一规划和财政支持,多为低产棉田.因此盐碱地的二次开发和排灌、电力等设施的配套对产量提高很有帮助.在政府支持引导的同时,可以合作社或者公司运作的形式吸引棉农和棉花科研机构,实现开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

32政府出台相应优惠政策以稳定棉市

人工、化肥、种子、农药是构成棉花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国家应通过良种补贴、农资直补等形式对棉农给予生产补贴,其种棉补贴总额不低于种粮补贴总额.国家应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在主产棉区建立优质棉基地县,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成本.同时,尽快出台棉花“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棉市,规避市场风险.针对棉花收储政策中的不足,在及时综合发布市场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不同棉区所具有的不同销售进程特征来实施棉花收储政策,以保证棉农种棉收益.

33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农业保险制度

2012年山东省棉花大幅度减产,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大,有些种棉大户损失甚至在十万元以上,然而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户灾前并未得到相关预警,灾后也无相应农业赔偿,大大降低了农民种棉的积极性和对棉市的信心.

首先,实现自然灾害的整体预警,气象部门、农业管理部门、民政部门等各系统之间应互联互通,对各种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减轻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其次,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棉花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应建立以政府补贴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辅以民间农业合作保障基金,共同降低和分散农业自然风险,保障灾年的棉花种植收入.

34提高棉花生产与收购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

棉农合作社、棉花行业协会的创建可有效组织分散的棉农进行统一生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棉花质量的一致性.通过统一招标采购棉花良种,购写质优价廉的种子,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用种成本;通过统一适时播种、统一肥水运筹、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化学调控,严格控制和降低田间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通过制定相应的棉花生产技术规程,强化配套栽培技术管理,对田间操作实施技术指导,扩大农业机械作业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植棉综合效益.

致谢:参加调研的还有葛颜祥、周玉玺、方金、李平英,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