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

点赞:18013 浏览:810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人们医疗安全及法律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促使医疗改革不断深化, 医院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多数孕妇选择在医院进行分挽, 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怎么写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 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减少护理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本研究就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 键 词 】 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人民群众医疗安全意识的提高促进医疗改革不断深化, 同时随着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项目的开展, 多数孕妇选择在医院进行分挽, 增加了产科护理工作量, 医院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妇产科怎么写作对象特殊, 不安全因素复杂.本研究结合实际工作总结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析相应的对策, 旨在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具体如下.

1.不安全因素

1. 1 环境因素 主要是病床问题.在院分娩人数不断增加, 对床位要求越来越多.大多数医院采取扩大病区方式来缓解床位压力, 但这也使得病区不集中, 增加了管理困难.院内感染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不安全因素[1].院内病原体种类多, 构成复杂, 容易引发交叉感染.新生儿免疫功能弱, 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及在出生时体征过低的新生儿, 对常见病菌的抵抗力非常低, 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

其次还包括设备问题等, 妇产科仪器设备密集, 且人员集中, 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较多, 都可能成为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 2 人员因素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涉及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新生儿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因素中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有:综合素质欠缺, 操作不规范, 仪器使用不当, 工作不到位, 不认真, 责任心不强, 等.新生儿无语言表达能力, 没有意志支配行为能力, 护理对象这一特殊特征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家属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有对护理知识了解欠缺, 护理不科学等.这几方面的因素相互交叉, 都使得新生儿护理工作变得复杂.任何一方工作做的不好, 都会成为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如果医护人员之间工作分工不明确, 协作能力差, 对新生儿检查及护理工作不到位, 新生儿即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住院过程中家属对于新生儿护理和管理意识淡薄, 单纯依靠医护人员进行护理, 不重视辅助工作也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医护人员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不足, 进行某些护理操作, 如新生儿疫苗接种时未告知产妇及家属, 易引起医疗纠纷.

1. 3 管理因素 妇产科护理人员不足, 无法满足新生儿安全及生活护理和严格实施等级护理的需要.长期高强度工作容易引发精神紧张, 如果心理调节不良, 可能导致护理工作出现差错, 给医患关系埋下隐患.

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监察也非常重要.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 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并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测.责任是否明确到个人, 分级护理制度执行是否到位, 监控及修正是否及时都影响护理质量[2].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责权不清、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对护理安全标准认识不统一、交接班和护理记录不规范, 管理人员对上述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处理方式不得当、修正不及时都会成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 4 技术因素 科技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仪器逐渐应用于临床, 同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大, 多数医院也引进了最新的电子管理系统.要求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且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按规程在电脑上做护理记录.这就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程度和内容也越来越复杂.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 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或经验不足都对影响新生儿护理产生影响.

2.防范对策

首先, 医院应加强病房巡视采以尽量保证病区安全.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和新生儿物品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合理使用抗生素, 同时规范医疗行为, 应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禁止探视人员随意进入, 以防止院内感染[3].

其次, 医护人员应做好本职工作, 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责任心, 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 定期开展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专科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训, 加强业务能力, 了解新生儿相关疾病基本知识和临床表现, 掌握操作技能及常规急救技术, 熟悉新仪器新设备和抢救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 明白护理记录、护理交接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重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和信息学知识的培训, 完善医护人员知识结构, 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同时要做好产妇及家属的教育工作, 多与其进行沟通, 加强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保护意识, 共同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4].

再次, 规范入院、住院及出院流程.入院时必须和家属一起对新生儿进行细致检查, 当面给新生儿佩戴腕带, 注明基本信息并签字;住院期间护理时应严格按照等级护理制度进行护理, 检查并核对腕带, 告知产妇及家属关于新生儿的基本注意事项;出院时再次严格核对、查看新生儿基本资料情况, 向家属进行育儿知识指导[5].完善管理和监察制度.尽可能增加医护人员数量, 注意对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监察, 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照护理分级制度进行巡视, 责任到人, 权责明细[6].规范交接班流程, 在床头进行交接, 认真核对新生儿基本资料和特别注意事项, 详细填写交接班记录和护理记录.定期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快速处理问题[7].

3.小结

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较复杂, 定期进行不安全因素分析有助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并针对不同时期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8].另外, 医护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的共同努力是保障新生儿护理安全的关键因素.要重视护理流程、医护人员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还要重视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的分析[9].注意观察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方法和表现, 收集医护人员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护理行为及操作规程的规范, 从而不断改进新生儿护理工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