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

点赞:20966 浏览:945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保障职工退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国务院通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山西、上海等五个城市的实验效果还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文章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现状为基础,突出研究此次改革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关 键 词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伴随国有企业改革提出,是从国有企业扩展到所有企业.但事业单位保险制度改革一直沿用传统的财政供给制,从而导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社会保险缴费与待遇不平等问题的突出,为此,加快完善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促进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形成和人才合理流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现状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成型于1978年,基本确定行政事业单位有关干部退休条件、待遇、抚恤金等问题.后又经过86、92、93、94年多次的修改与补充,至97年底,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机关、事业单位都已参保,人员超过1千万,但各地适时细节方面也存在差异.后来,为发挥绩效工资在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国务院再次要求事业单位要落实绩效工资制度,从此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发放政策分为基本退休费和生活补贴两部分,基本退休费即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生活补贴即隶属地方政策的生活补贴.该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职工退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企事业单位人员流动、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过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国务院在2009年制定了该制度的改革政策,并在山西、浙江、上海、广东和重庆五个省市直辖区进行试点,主要改革内容是:首先,在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及个人承担养老保险费比例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其次,在基本养老金发放办法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尤其在个人缴纳年限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再次,为保障养老金在社会经济发展时代性的变化,建立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第四,为满足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要求,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最后,逐步实现省级统筹.但目前试点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阻碍改革发展因素较多,较难确定具体的改革实施范围,难以制定出较为合理的统一改革方案,从而导致改革推进步伐缓慢.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现有待遇不降低,激励约束机制创新

保持待遇不降低是推进改革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说改革参与者的待遇在改革后遇到降低,所得利益受损,其必然不愿参与改革,甚至阻挡改革.相反,改革参与者所得利益在改革前后不发生变化,那么对于他们而言,选择何种制度规则均无所谓.更甚者,如果改革后的参与者的所得利益增加,那么他们自然会选择改革,采用新的制度,推进改革向前.目前,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退休养老制度,采取养老金替代政策,即无论退休前单位工资效益好坏,退休后均可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退休的85%-95%的替代方式支取养老金.当前多数企业养老替代率相对较低,存在较大差距,该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为适应未来发展,而对现有退休养老制度的一种调整.但任何改革必然要遵循最基本的经济法则,即保证改革后的待遇不降低,并能够随经济发展而有所增加或逐步提高,该经济法则是决定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本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运用绩效工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事业单位整体活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目前,多数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存在平均主义的倾向,在职贡献与退休待遇挂钩不挂钩,不能起到足够的激励作用,严重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使产出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除了要保证目前待遇不降低外,更关键的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个体的在职贡献充分体现于未来养老保障中,提高未来退休预期,是保障待遇不降低的重要措施,更是增强激励约束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协调好改革推进度与承受度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任重道远.任何改革都要考虑到改革的时机选择、改革的成本付出与分担比例等问题.这些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成本计划,因此,只有把握好改革的推进力度和承受能力的关系,才能保证改革持续向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支持类、公益类和经营开发怎么写作类.三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缴纳养老保险金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现象,但在退休后待遇均按在职工资一定比例支取,与之前缴纳费用无关.那么到底是所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一起改,还是分类后逐步改,是需要做深入调查研究,特别是该类单位的分类改革还未定性完成之时.如果仅以某类单位为先,开展改革,必然造成该类单位人员的抵制与反抗.另外,在确定改革切入点之后,还需进一步考虑改革的力度,到底是齐头并进,还是先富带后富.无论哪一种的改革均需照顾到民众的期待.改革的周期过长,容易损害公共部门形象,改革的周期过短,容易引发直接参与者的心理不适应性,会积聚阻力,影响社会稳定.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制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深入研究推进力度的情况下,还需考虑社会对改革推进度的承受力问题.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逐步调整现有的退休养老制度,实现原有退休养老制度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必然需要改革成本.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本主要包括诱导直接参与接受的额外补偿及制度设计运行的成本.目前试点改革成本的支付主要靠财政资金,从改革现状来看,一定财力的支持可以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但如果过多地用财政资金支付改革成本,自然会压缩财政资金使用范围和力度,不利于政府机构的经济宏观调控.因此,改革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三)处理好相关制度改革配套的协同性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极为关键的一项.如果在养老保险体制内的各项配套机制中不能给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个良好预期,改革将极难推进.目前,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方面,依然存在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等情况,还存在依据级别享受养老保险的问题.运行机制方面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多根据行政机关模式运转.财政体制方面,还存有吃大锅饭、铁饭碗等平均主义情况,难以体现员工的工作绩效.由此,延伸的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诸多问题,必然降低员工收入和养老激励效果.为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进一步思考养老保险制度所配套改革的各项制度,协同改革,避免彼此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