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是保险企业的内在动力

点赞:13441 浏览:574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关 键 词 ]保险企业,风险管控,内在动力

一、风险管控是保险企业发展的重重动力

风险管控是是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和精髓,是企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具体说来,它是企业和员工在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微观上层建筑,它包括经营理念,工作目标,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是通过风险管理体系来实现企业管控的要求.从而实现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保险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实现保险的本质,即风险经营和风险控制.保险业因风险管控缺失或不到位引致企业破产乃至引发行业性危机的例子举不胜举,在中国保险业即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的今天,更应保持一分警醒,越是发展速度加快,越应重视风险管控,科学处理发展与风险管控的关系,为保险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风险管控是保险企业的内在动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风险管理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是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企业发展的实质是企业生命活动机能的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企业发展好坏与所有制性质没有必然联系,不论什么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都要遵循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什么时候违背了企业发展规律,企业就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什么时候遵循了企业发展规律,企业就会发展壮大,充满活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体制和机制,好机制可以让企业有不竭动力去自我完善.搞好企业必须按规律办事,实现出资人机构和代表逐级到位,明确出资人职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必须坚持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责任落实和压力传递的工作机制,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的体制,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机制.

二是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行业背景,不同行业的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程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行业的现状与演进趋势及行业的技术经济等特征的变化,对企业的成长环境与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要求,是企业发展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据行业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及时对自身发展模式做出适应性调整.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变化,跟踪市场变化和波动,深入研究行业运行的周期和特点,科学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提高预测预警预案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

分析行业规律,我们就要准确认清我国交通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注意树立战略思维和远近目标相结合的工作规划,注意顺应现代交通投资企业的发展趋势,注意深化企业改革发展和尊重市场规律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研究加大融资投资力度,抢抓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

三是企业自身发展规律.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生命体.企业从初创、成长到消亡,也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遵循企业自身发展规律,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员工的素质、管理团队、关键技术、管理精细化程度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省属企业发展除了遵循上述三个规律之外,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准确把握自身定位,探索自身发展规律,实现差异化发展战略,探索独具特色的竞争力结构、组织结构、改革路径和管理方式,依靠高素质的员工和管理团队、良好信誉等,增强自己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和发展优势.

近几年,交通集团抓住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机遇,全力做大路产业务,实现了业务创新,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资金循环缺乏弹性、“一主两翼”发展不平衡、人才资源储备不足、项目管理水平需要提供等等,如何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不容缓的课题.

二、保险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表现为客户保险需求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经营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安排其风险管理与保险计划,另一方面表现为保险人通过国际间的保险资本运作、对冲机制、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满足巨灾保险、金融风险管理等迅速增长的需求,在国际范围内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真正意义下的自保公司,70年代由荷兰人首创并迅速风靡全球的银行保险,80年代人寿保险业出现的以万能寿险和变额寿险为代表的产品创新,90年代出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以及大量新型风险转移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处于前锋地位的保险人、保险经纪人、政府保险机构及民间保险组织,如安联保险等,已经在综合风险管理(Integrate Risk Management)、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Alternative Risk Traners)等新型保险产品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保险保障的范围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可保风险范畴,从而预示着未来保险业的革命性变化.

(二)保险资金面临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与融合,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拓宽,可投资品种逐步增加,从普通的债券投资发展到权益类投资、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境外市场,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业资金面对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例如,寿险保单存续期一般都长达20~30年,相应的在资金运用中要考虑20~30年存续期的投资与之相匹配.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的寿险资金,对利率的变动非常敏感,市场利率的微小波动会导致资产价值的较大变动.据统计,到2006年8月,债券已经成为保险资产配置的最主要工具,投资规模已经达到8 777亿元,其中,持有国债和金融债余额分别达到3 674亿元和 2 416亿元,债券资产占保险资产运用的比重由2001年的 28.4%上升到2006年的55.2%,保险公司持有的企业债、银行次级债、国债和金融债的余额分别占总余额的69.6%、45.5%、12.1%和11.6%.在央行上调利率、国债等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显然还在加大.投资效益低下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据测算,1999年以前的保单会导致我国寿险业利差损每年增加约20亿元,到2004年底寿险业利差损总额超过 720亿元,占到行业总资产的9%左右,即便各寿险公司将全部业务盈余都用于弥补利差损,也需要10年的化解时间.而权益类投资,包括金融衍生物投资风险巨大,给许多公司带来几亿以至几十亿金额的损失.□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