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就业能力培养现状成因

点赞:29122 浏览:1330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该文对当前高职高专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计算机专业为样本,结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试图找出影响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就业能力培养的原因.

关 键 词:高职;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49-02

1关于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和就业能力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持续扩张,教育的方向也由“精英化”转为“大众化”,高职高专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随着近年来招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了社会和广大家长关注的热点.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办学方法和模式都还在摸索中,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

当前就业市场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供需两旺,但却需求错位.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来讲,必须对这样的情况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寻找解决对策,否则势必引起各方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怀疑,影响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发展.这种尴尬的就业局面固然与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够成熟和国家部分政策不配套等原因有关,但更多还是我们教育本身的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也就是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

关于就业能力的概念中外学者一直都在研究,但并没有达成共识.[1]国际劳工组织(IL0)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大家普遍认可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各种有益于就业的能力组合.就业能力所指的“能力”并不是心理学所指的狭义的能力概念,而是由知识、技能、态度、个性素质、自我认知等组成的复杂“能力”体系,这种“能力”体系是与职业紧密相关的,以能否适应职业和就业的竞争为衡量标准.笔者通过对多家合作企业进行调研,并结合我院在学生培养和就业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得出就业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认知能力.专业技能指的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技术,包括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职业素养是指行业内部普遍认可的对相关从业人员需具备的个人素质的要求,如诚信,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等;就业认知能力则是指学生面对就业时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和就业定位是否合理.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入口,市场是人才培养的出口,学生毕业后要接受人才市场的检验,就业能力不足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上的错位,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自身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调研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积极推进教育和教学改革,积极寻找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2审视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现状,剖析影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内因

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还处于很模糊的阶段,缺少明确的定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还是沿袭本科教育的方式,忽视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应用的特点,教学上也没有针对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的区别做出相应调整,随着办学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逐渐成熟,很多问题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结合笔者对多所开设计算机专业学校的调研,影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内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专业定位不明确,盲目办学现象严重

专业定位不明确是很多高职专业发展初期遇到的主要问题,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其对教学活动的设置和学生的就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造成专业定位不明确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设置专业时没有做好市场调研,盲目跟风,对所设专业的人才市场结构中高职学生的容量,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知识结构是否适合高职学生进行学习等因素考虑不周,导致出现某些专业办了两三届就被迫停办,虽然这种情况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但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对学生,对学校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在专业选择和定位上做足功课,避免盲目办学.

2.2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照搬本科现象严重

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能力.当前高职学生就业的窘境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的教学上的有着很多急需改善提高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照搬本科现象严重,课程的设置和讲授方式也都沿用本科的方式,把高职变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2].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偏理论化,但又达不到本科生的高度,应用技能缺乏,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面向应用的特色,无法在人才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岗位.

2.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模式缺少创新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模式缺少创新,也是造成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高职学校教师教学上主要包括这样几类:一类是曾经或正在本科院校任课的教师,包括从相关专业转入新设专业的教师,大都直接借用原来本科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来套用到高职教学中;一类是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很有积极性,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又没有高职专业相关的一线工作经验,创新的效果不理想;还有一类就是数量很少的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具有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或资质认证,能够较好的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高职教育的主力军,但由于现在大部分高校采用的人才聘用机制不合理,这类人才很少能够或愿意进入高校任教.[2]教师本身在实践能力上的欠缺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应用技能差,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很多高职专业的应用技能类课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或流于表面,闭门造车现象严重.

高职计算机专业就业能力培养现状成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职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4教学过程中对当代高职学生特点认识不足,缺少因“才”施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受众,同时也是参与者,当代高职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多数学校的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呈下降趋势是不争的事实,高职院校的生源就更是如此.当代高职学生一方面在学习上习惯了高中那种被动的应试教育,对教师的依赖性强,自主学习能力差,同时由于对高职教育认识模糊,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3].另一方面现在社会压力大,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而孩子又多为独生子女,比较强调自我,生活自理能力弱,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差;轻德育,重智育,诚信问题严重,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都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进行调整,不能做到因“才”施教,培养效果自然不会好.

2.5对以职业素养为主的综合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专业知识传播一直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点,这无可厚非,毕竟专业技能是毕业生找工作的根本,但现在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除了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背景外,越来越重视包括职业文化素养在内的综合能力,而这些方面正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的短板.以职业素养为主的综合能力培养虽然已经引起了一些高职院校的关注,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学校和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对很多行业的职业素养需求无法准确获取,另一方面对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职业素养教育大都处于说的层面,真正落实在做的很少.

2.6就业指导方式陈旧,指导作用不明显

传统的就业指导主要以信息传递为主,简单的向学生发布招聘信息和一些常规的就业指导文件,容易忽视学生个体在就业上的差异性,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大锅饭”式的就业指导的弊端越来越明显[3].现在很多高职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自我定位能力,就业的积极性和就业职位选择的合理性都有很大的不足,比较明显的表现有啃老族的出现,有业不就现象,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和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对工作期望过高,甚至是对社会和就业过于悲观等现象.这些都直接反映了当前高职学生在就业认知能力上的不足,需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3小结

对于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就业能力的培养关乎高职学生就业的质量,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线.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办学中存在的不足,剖析其成因,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调整,提升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