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严厉打击科场

点赞:2606 浏览:64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自从科举制度产生的那天开始,科场舞弊的幽灵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贡院的号舍.可以说,从隋、唐开始,历经宋、元、明、清,在这1300多年间,求取功名的科场上,舞弊与反舞弊一直像魔道竟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到了清朝,科场的隐秘手法与猖獗程度都达到了科考史上最严重的程度,屈指数来,手法竟有十几种,诸如徇私请托、夤缘赌写、暗通关节、夹带入闱、场内传递、替请代、冒籍应试、冒名顶考、隐匿捏报、割换试卷、篡写代改、泄漏考题、乱号抄袭、罢考哄闹等等,真可谓五花八门.相应地,比起以往各朝,清朝官府对科场的打击,力度是十分严厉的.这里,让我们透过清宫档案,来看看清朝的几位皇帝是如何挥起铁拳打击科场的.

顺治:贿卖关节――考官李振邺等7人处斩

关节,是科举时代隐蔽性最强的一种舞弊手段.这种手法,始自两宋,盛于明清.北宋真宗景德年间,朝廷制定了两项在古代科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考场规则:一是糊名,二是誊录.糊名,是将试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项用纸糊盖起来,使批阅试卷的考官不知道手头的卷子是何人所做;誊录,则是在考生交卷后,另由考场专雇的誊录人员将考卷重抄一遍,然后再交考官评阅,这样,就连考生的笔迹,考官也无法认出了.可是,就在有了弥封糊名和誊录易书这两项防弊措施之后,又有了新的“对策”,即订关节递条子.所谓关节,就是考生与考官串通,约好在试卷内诗文某处用什么字作为记号,其中多数是用“夫”、“也”、“矣”这一类虚词作暗示,大多用在某文开头、某段结尾.者暗订关节的绝招,使弥封、誊录的防范作用大打折扣.

在清朝十几起科场大案中,关节案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关节者一般都是处以死罪.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天乡试,大理寺左评事李振邺奉命充任同考官.入场前,李振邺拟订了几十个关节条子,唆使他人四处兜售,临到入闱时,共卖出了25份关节条子.进入考场,李振邺把所有关节用蓝笔写在一张纸上,让跟随入场的家仆灵秀去查找试卷.案发后,李振邺等5名贿卖关节的考官和2名严重的考生被斩,家产全部查抄,各家老幼共108人流放关外边地尚阳堡.另有王树德等40名考官和士子,杖责流放.

雍正:叫卖秀才――河南学政俞鸿图人头落地

清代的学政,执掌一省文教大权,三年一换,属钦差大臣.学政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主持省内岁、科考试,即在到省的第一年巡视各府、州、县学校,轮回举行岁试,第二年再到各地主持科试,通过岁、科两试,从童生中考选生员――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秀才.国家能否通过科举选到真才,士子能否迈上科考的第一台阶,学政选拔秀才的考试是最为基础也是至为关键的一步.可是,在贪婪腐败的官风下,各省学政往往把一手掌管的秀才考试当成纳贿发财的良机,舞弊之风十分盛行.清代档案中就说,各省学臣中“校士公明,一文不取”的很难找出几个,而因循营私者则十有.河南学政俞鸿图就是这样丧生的.

雍正十年(1732年),朝廷简派时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的俞鸿图为河南学政.俞鸿图来到河南后,自视独掌豫省科考文教大权,把学政衙门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肥缺.俞鸿图前往各处巡回考试,就像地主收租一样,走到哪里,把钱财收到哪里,谁送银子,谁当秀才.

据清宫档案载,雍正十一年(1733年)4、5月间,俞鸿图来到许州主持秀才考试.他与充任提调官的临颍县知县贾泽汉等人密谋,以贾泽汉当时在许州开的一个油店为窝点,通过亲戚、朋友、师生、同乡等各种关系,到处揽生意,四处叫卖秀才.俞鸿图在许州总共卖出去多少秀才?经河东总督王士俊严密追查,先是查出写秀才的考生23名,看到风声紧张,主动投案自首的考生又有24名.这样,在许州经俞鸿图之手卖出的秀才总共有47名.

那么,俞鸿图一伙在贿卖秀才的过程中,究竟收了多少银子?河东总督王士俊的奏折说,几位串通贿卖的“合伙人”当初这样议定:每卖一个秀才,收银子360两到400两,送给俞鸿图每名300两,剩下的银两由其他人瓜分.这样看来,几个做考场“生意”的,还是把大头送给了学政俞鸿图.若按这一分赃比例进行粗略估算,俞鸿图本人收取受贿银两当在1.4万两左右.

清朝皇帝:严厉打击科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关节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俞鸿图主持许州秀才考试收了大把大把的银子,他一边出棚主试,一边往京城老家汇送贿银.他让随身家人邵裕将银子交送当地的元顺、通顺、义兴等号油店兑汇,然后再让家人到北京蒜市口的通顺、魁升、源远等号支取.关于这点,不仅“确凿有据”,而且顺天府府尹还在案发后在蒜市口的几号油店“起追”到这笔赃银.对河南学政俞鸿图贿卖秀才一案,经过半年多的,雍正最终下令:立即处斩!

乾隆:雇人――考生写作教程一律斩杀

替,是清代科举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什么是替?者,请人怎样写;替者,请人代考.所谓替,就是指请人冒名入场试卷.那些受雇的人,就叫写作教程.

替现象,在考取秀才的初级考试童试中普遍存在,在考选举人的乡试中也时有发生.为制止此弊,顺治年间规定,每个府里各州县的县试要安排在同一天举行,一个省内各府的府试也要在同一日内进行,以防学习好的童生,自己刚参加完这场考试,又替别人去应答另一场考试.按规定,童生参加县试,必须5位考生互结联保,并由本县一名廪生作担保人;参加府试,除了同考的5人互结外,要有2名廪生认保.考场上若是发生替之弊,一经发觉查出,互结的5名考生要一同连坐,保结的廪生也要黜革.

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进一步规定:“写作教程代请,为学政之大弊.嗣后凡有如何写之写作教程,照诓骗举监生员人等财物指称写求中式例,枷号三月,发烟瘴地方充军.其雇代请如何写之人,照举监生员夹浼营干写求中式例,发烟瘴地方充军.知情保结之廪生,照知情不首例,杖一百.”这是《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286所载的.据此,不管是受雇替别人考试的人,还是请人代考的考生本人,最后都要发配到边远烟瘴地区充军.

至乾隆年间,对替的处罚就更重了.且看这样一桩案件: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七月,广西土田州知州岑宜栋的长子岑照赴广西省城参加乡试,入场前,他先到永安州知州叶道和的寓所拜访了两次,恳请这位知州找个有些才学又可以信赖的人代考.叶道和让一位在他的州衙内充当了多年幕友的曹文藻,充作考场内的书办,混入场内,替岑照答写了全部三场试卷,事前许诺考中后有谢银300两.岑照果然高中解元.案发后,乾隆作出这样的处理决定:考生岑照、永安知州叶道和,立即处斩;写作教程曹文藻等人,绞监候,秋后处决;岑照的父亲土田知州岑宜栋,罚银5万两.

咸丰:听人说情――一品大员柏命丧黄泉

咸丰朝的柏,是朝廷的一品大员.在清朝,不设宰相,官位到了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便是到了顶峰,在九品官员等级中位居一品,史书上常把这样的高官叫做宰辅.柏于咸丰六年(1856年)升任军机大臣,并且内阁大学士,成为不叫宰相的宰相.他于咸丰八年(1858年)充任顺天乡试主考官,就在这次科考中,柏因为听别人说情,而最终身败名裂.

咸丰八年(1858年)顺天举行举人考试,有刑部主事罗鸿绎应考.入闱前,罗鸿绎找到肇庆府同乡兵部主事李鹤龄,拟定三场考试所用关节:第一篇,文末用“也夫”二字;第二篇,文末用“而已矣”三字;第三篇,文末用“岂不惜哉”四字;诗的末尾,用“帝泽”二字.这样,共定了4处关节,全用在各篇结尾的地方.李鹤龄拿着为罗鸿绎拟订的关节,找到即将入闱充任同考官的同年翰林院编修浦安,请他在场内照应.浦安凭这几处关节,找到编号是“中皿恭字十二号”的卷子,在同考官“荐阅”一栏内写下批语“气盛言宜,孟艺尤佳”8个字,推荐到主考官手中.身为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的主考官柏在审阅浦安试卷时,认为该卷才气平平,初步拟定列入备取的副榜,后来连副榜也不上了.浦安得知后,急忙请柏带入场内的家仆靳祥出面说情,最终柏以第238名举人将罗鸿绎录取.事后,通过关节中举的罗鸿绎拿出500两银子,分别酬谢柏、浦安、李鹤龄、靳祥等人.就是这一纸关节,主考官一品大员柏竟人头落地,同考官浦安、考生罗鸿绎以及代拟关节的李鹤龄也一同处斩.


光绪:为子串通――鲁迅祖父蹲狱8年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三月,鲁迅的祖父、身为内阁中书的周福清,因母亲去世,丁忧回乡.这年浙江乡试的主考官通政使司参议殷如璋,恰是与周福清一同登科的进士.周福清遂想“为子求通关节”,同时为几位亲友子弟请托,以图得到“酬谢之资”.七月二十七日,主考殷如璋乘船自京抵达苏州.早已在此等候的周福清,派家仆陶阿顺登船送上密信一封,信内请殷如璋关照其子周用吉等6位考生,暗订关节均用“宸忠”、“茂育”四字,另在一张纸上写着“洋银一万元”,是许诺事成酬谢的价钱.

由于家仆陶阿顺的莽撞,周福清致送关节之事在考官船上当众败露.殷如璋立刻翻脸不认人,把陶阿顺连人带信送到苏州府,信内提到的几位举子“一并扣考”,不得参加考试.至于周福清,先是逃到上海躲避,后听说朝廷已下令将他革职,正四处查拿,遂回浙江会稽投案自首,被押赴杭州.周福清先是判为“斩监候,秋后处决”,后又改为“牢固”,最后在大狱蹲了八年,从宽放了出来.恰是由于周福清的科场舞弊案,才导致周家衰败下去.这也正是鲁迅后来经常回忆的小时候家庭所遭受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