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民工荒”问题实证

点赞:20483 浏览:933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西宁市从2012年起出现了“民工荒”问题,在西宁市劳动力仍然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之下,西宁市的“民工荒”问题实质上是结构上的供给矛盾,笔者从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的角度,分析西宁市“民工荒”的成因并对此提出建议.

【关 键 词】“民工荒”;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

2004年,“民工荒”问题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浙江等传统的制造业大省爆发,大量工厂招不到满足生产需要的农民工.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改变,引起了社会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近年以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西北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发展中西部地区等战略规划的持续实施,“民工荒”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扩大的趋势,部分劳务输出地如安徽、四川等省份也逐渐出现“民工荒”问题.2012年新华网发表的《西宁市成为缺工的大中型城市之一》也表明西宁市进入缺工的大中型城市的行列.

那么,西宁市“民工荒”问题是否真的存在?在西宁市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需求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转变的情况下,为何会出现“民工荒”的现象呢?是城市生活的高成本让低收入的民工无力负担,但是紧张的劳资关系让民工学会了“用脚”,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如何理解和应对这反常的“民工荒”现象?笔者将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西宁市“民工荒”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分析西宁市“民工荒”的特点和原因,并以此为基础作出政策建议.

一、西宁市“民工荒”问题现状

西宁市“民工荒”问题实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劳动力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求人倍率是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它表明了当期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所需求对应的求职人数.求人倍率1以上表示劳动力供不应求,求人倍率在1以下表示劳动力供大于求.笔者通过中国就业网,收集了西宁市2004年至2013年每年第一季度的供求数量及求人倍率,发现西宁市“民工荒”问题显现时间要比媒体所报道的时间来的早,于2005年就已出现了求人倍率在1以上的情况,2005年第一季度求人倍率为1.15,可见在2005年西宁就出现了“民工荒”问题.近几年由于工资水平的提高及政府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缺工问题已有所改善,求人倍率已经降到1以下,但基本在0.95以上.因此,现在西宁市“民工荒”问题,主要是结构性供给出现问题.

二、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

(一)完全竞争下的劳动力市场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的总量随工资的增加而增加,而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求,企业用工需求则随工资的增加而下降,两条曲线综合起来决定均衡的工资水平和均衡的劳动力需求数量.


(二)“民工潮”时期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

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边际生产力低下的劳动力,即剩余劳动力.当城市中的工业部门因累积而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时,根据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描述Mt等于f(P*Wu-Wr),只要城市工业部门能够提供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预期收益大于农村劳动的收益与转移的成本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会选择迁入城市谋生.在“民工荒”问题以前,农民工的供给曲线是无限弹性的,是一条平行与横轴L的直线SL0,其中OA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最低收入,W0/P0表示农民工收入及城市物价.SL0与需求曲线DL0相交于B点,B点为民工潮以前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到达B点后,由于城市预期收益仍然大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劳动与迁移的成本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会无视城市的失业率继续选择迁入城市,造成了城市部门用工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即所谓的“民工潮”现象.当然随着经济扩张对劳动力过度需求,劳动力供给到达一定限度后,其供给曲线也会稍微上扬,变成SL0曲线部分.

(三)“民工荒”时期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在“民工荒”以前,农民工数量是无限供给的,因此造成了从前“民工潮”现象,其供给曲线是一条无限弹性的曲线SL0,此时的劳动力均衡点为B,劳动力需求为L0.但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偏好的改变,农民工工资低下城市物价上涨、劳动力市场中年轻工人供给相对减少、劳动力供给中的结构矛盾等因素,现在农民工的供给曲线由原来的无限弹性转变成有限弹性SL1;而随着经济的增长等因素,企业用工需求增大,原来的需求曲线DL0向右移动了DL1.新的需求曲线DL1和新的供给曲线SL1形成新的均衡点E,此时劳动力需求为L1.但是,由于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他们不愿意为农民工提高工资,仍然以之前的工资水平来试图雇佣劳动力,但是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此时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只有W0/P1.这时,劳动力供给小于劳动力需求,农民工的总供给量为L2,而此时的用工需求为L3,这就造成了农民工的短缺,缺口总量为(L3-L2),于是就出现了近年来的“民工荒”现象.

图1.1“民工荒”时期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均衡

三、影响西宁市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因素

(一)低工资与高物价

西宁市农民工工资水平过低,生活成本过高造成农民工供给劳动力意愿下降.

从最新公布的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水平来看,西宁市1050元/月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全国处于比较靠后的.在本来工资已经不高的情况下,西宁市农民工还经常遭遇用人单位克扣工资,拖欠工资的恶意欠薪事件,这相当于降低了农民工的实际收入.

另一方面,物价的上涨过快使得农民工的实际工作收入下降.近几年,一些生活消费品的一直处于上涨的状态.必要生活消费品尤其是食品、医疗、住房等消费占据居民的主要生活消费,说明了西宁市农民工在西宁务工的生活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阻碍了农民工进入西宁务工的意愿.

(二)西宁市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1.年轻劳动力供给相对下降.根据西宁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1年西宁市16岁及16岁以上的劳动人口152.61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长22.11万人.劳动人口平均年龄35.68岁,比2000年增加了1.93岁.西宁市劳动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壮年化、老年化的趋势,年轻劳动力资源供给相对下降.2011年,西宁市16岁-24岁劳动力人口占21.65%,同比2000年下降0.23%;25岁至34岁劳动力人口占21.43%,同比2000年下降12.16%;35-49岁劳动人口占41.89%,同比2000年上升11.02%;50-60岁劳动人口占15.03%,同比上升1.38%.西宁市劳动人口壮年化、老年化使得西宁市劳动力市场中青年劳动力供给量相对下降.

而从西宁市近2003年-2013年的生育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可预测,在未来,西宁市老龄化问题会越发严重,年轻劳动力资源会进一步减少,造成轻工荒.

2.结构性矛盾导致西宁市有效劳动力供给减少.随着西宁市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而西宁市劳动力结构的矛盾,致使劳动力供给出现结构性的矛盾.

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公布的2012年西宁市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数据来看,西宁市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劳动力本身的文化水平导致了西宁市劳动力市场中技术工人供不应求.

导致西宁市劳动人口文化技术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面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农民工文化素质低,接受培训意识弱;(2)西宁市农民工技术西宁市多民族的劳动力构成是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西宁市高新开发区的大力发展,对技术型工人需求越来越多.以2005年第一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西宁市劳动力市场技术工人需求显示,对技术性工人的需求明显增多.

但是,眼下我市农民工的文化技术水平仍然较低.2005年西宁统计局对西宁万户农民工进行调查显示,西宁市12683个农民工当中,初中文化以下的占打工人数的88.78%,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占10.57%,受过专业培训的外出劳动力更是缪缪无几.西宁市劳动力市场仍然以无技术职称的劳动力为主.

西宁市是一个由汉族为主,回族、藏族、蒙古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近年来,汉族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上升.根据2010年西宁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宁市常住人口中,汉族1635217人,人口比重占74.04%,同比2000年下降0.47%;少数民族越573491万人,占25.96%,同比2000年上升0.47%.

在劳动适龄人口方面,西宁市汉族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劳动适龄人口有老年化的趋势;少数民族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年轻劳动适龄人口增长较快.这意味着西宁市劳动力市场中少数民族劳动力资源所占比重正在增加,少数民族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越发重要.

西宁市少数民资人口受教育水平要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全市少数民族具有小学以上程度的人口为487850人,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93.19%,比全市总体平均水平低2.49%;全市少数民族文盲人口35663人,文盲率5.42%,比全市平均文盲率高1.98%.

一边是劳动力市场比重的上升,一边是教育水平的不足,面对西宁是劳动力市场中高素质人才的短缺,西宁市少数民族劳动人口的素质不足是造成西宁市技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影响西宁市农民工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西宁经济的增长,用工需求也在逐渐增长.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就业弹性表示,表示GDP每年增长1%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增长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就业(需求)弹性等于就业人员增长率/GDP增长率

笔者通过对比西宁市2005年至2012年的就业弹性系数发现,西宁市的就业人员增长率基本与GDP增长率成正相关关系,前一年的经济增长会影响下一年的就业增长率,如2009年GDP增长率为13.3%,2010年就业弹性系数为6.26,而2010年GDP增长率为18.2%,2011年的就业弹性系数为28.67,可见,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来下一期劳动力需求的增长,这也符合经济学中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理论.

五、对策建议

(一)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西宁市农民工供给不足的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的反应.由于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存在,并以此为基础造成的经济、社会保障、教育资源、就业等城乡二元化,是农民工短缺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改善,“民工荒”问题就无从解决.尽管西宁市在2011年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户籍管理方式,改用农村和城镇户口管理方式,但这并为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化的局面.笔者认为,可以从过失地农民开始,从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开始,循环渐进,打破这种城乡二元化的结构.

(二)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西宁是民工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结构性出现了问题,在实行计划生育之后,西宁市生育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大幅度下降,造成了目前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的特点,青年劳动力供给不足,在国家放宽计划生育的政策之下,西宁市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

面对着西宁市少数民族人口在劳动人口比例上升及少数民族劳动力素质平均水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而造成的技术性供给不足,笔者建议政府应该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女童的受教育权利及意识.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