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点赞:18296 浏览:823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数量更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庞大的人口群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如何教育好这一数量庞大的人口群体,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提出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一现状的相关对策.

关 键 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44-02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一)不当的家庭教育内容出现的问题

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育”,影响了孩子的健全发展.在一些家长的观念中,智育就等于全面发展教育,只注重对孩子智育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其他各育的发展[1].

只注重孩子的“智育”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学习兴趣的减退、创新能力的丧失等.据笔者的了解以及笔者在与家长聊天中,发现现在很多孩子都出现了厌学的现象,有的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讨厌上学,逃学、逃课更成了一些孩子的家常便饭.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家长以及老师并没有过多关注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很多孩子也是只学会了“死读书”、“读死书”,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只注重对孩子智育的培养的一个很大的弊端.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出现的问题

在不同的家庭中,由于家长的素质与性格不同,所受的教育影响、文化熏陶不同,早期的生活经历、从事的职业和兴趣、特长等的差异,加上孩子在性别、气质、智力、相貌、健康等方面的差别,家长的教养行为也会千差万别[2].

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概括为四类.第一,专制型.家长的道德责任感十分强烈,但不理睬子女的需要,常用命令和责难来强迫子女顺从自己的意志.第二,溺爱型.家长不是从社会关系角度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而是把子女视为纯粹私人的财产,用过分的生物本能的感情去满足子女的需求,对子女百依百顺.第三,放任型.即家长在对子女采用专制式教育方法不奏效后,滋生了“朽木不可雕”之类的失望情绪,常常缺乏耐心,撒手不管.第四,型.父母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的信息,并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而家长则表现出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3].


不当的教育方式使得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家长应理解有的时候孩子逆反心理背后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与其批评打骂,倒不如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聊天,帮孩子一起找到错误的根源.第二,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眼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热情十分高涨,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参加各类辅导班而忽视对孩子真正兴趣的培养.另外,家长攀比心理比较严重,要求自己的孩子跟人家孩子一样优秀.

(三)不当的家庭教育目标出现的问题

本文所说的家庭教育目标是指家长培养子女的目标.家庭教育目标决定着孩子的成败.因此,家庭教育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目标模糊.民间流传着一些谚语,例如,“好孩子不用管”、“树大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等等,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些家长对孩子成长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顺其自然的做法,无论对家长,还是对孩子,都缺乏一种奋发向上的前进动力.

2.目标过高.家庭教育目标过高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孩子的这种心理压力家长往往并不了解,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不但学习成绩上不去,性格也会变得不好,最终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时常发生.

3.目标过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低,不强迫孩子进入各种辅导班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一些孩子一出现厌学情绪,家长就放任自流,同意他们辍学.让他们过早地进入社会,没有一些本该在校园里学到的一些书本上的知识以及人际沟通交流的知识,即便进入社会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这一层面来说,家庭教育目标过低易埋没人才[4].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长教育素质的欠佳

1.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一般来说,家长的文化素质越高,就越能较为准确地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而确定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使家庭教育不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使家庭教育更好地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2.家长缺乏积极的学习行为.有关儿童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很多家长在婚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这就需要在结婚前后进行补课,可以通过参加社会上办的各类家长学校、讲座等.但是很显然,在实际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还是比较缺乏积极的学习行为.

(二)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

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是家庭教育失误的根本原因.“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来自家长方面的原因,由于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而孩子又往往是家长对自己期望的延伸.因此,为了孩子所谓的成功,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有过多的参与.其次是来自祖父母方面的原因.由于家里只有一个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唯一的希望,当然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孙女或孙子,祖父母将其视为小公主、小皇帝.当孩子犯了错,受到来自父母的教育和批评时,祖父母往往是站在孩子的立场跟父母理论.最后是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无法受到来自兄弟姐妹的影响,从小就是自己一个人独享家里的一切物品.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得孩子不能够与人分享,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世界也是自己的,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5].(三)学校教育环境的偏差

不可否认,多年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机制实际上一直是应试教育的实施机构.在此体制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片面追求高分数.形成了一切围绕分数转的局面.这样的结果无疑扼杀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质,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综合素质.整个教育环境对孩子的要求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长们受到整个社会、整个教育环境的“洗脑”,也开始认为只有孩子学习好了,分数高了,考上重点大学了,才代表孩子是优秀的.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孩子本应从家庭教育学到的东西完全被忽视.但令人可喜的是,近几年,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呼声日高一日,这就为家庭教育走出误区提供了可能性.

三、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家庭方面的改善

1.家庭的“特殊性”的完善.首先,要及时改变家长错误的观念.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唯一的希望,会受到家长过多的关注,但请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而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觉地磨砺自己,使其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其次,要有效扩展孩子的交际圈.独生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孩子很容易感到孤独,而且孩子经常独处,对孩子的身心是不利的.因此,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提高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

2.家长方面做出的努力.首先,家长要给孩子正确的定位,所谓“正确定位”就是父母期望的合理化.父母的期望只有化为孩子的愿望和兴趣才可能是合理的、有效的.其次,家长还要加强对有关教育知识的学习.包括对孩子年龄特征的了解,以及孩子发育过程中心理变化的特点等,不让孩子做跨越年龄界限的事情.最后,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从小就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学校方面的改善

1.慈、严相结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对独生子女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挺身而出.但是作为教育者,还要明白,明智的爱和严格要求是统一的,越是爱他们,就要更加严格要求,不能因为爱,就放任他们,同样道理,没有严格要求也一样没有教育[6].

2.加强劳动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伴,在家从小娇生惯养,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就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以及自我怎么写作劳动意识,引导他们和伙伴们友好相处,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同学互相帮助,学会培养他们的怎么写作意识.从而在不断的劳动中认识到班集体是一个大家庭,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集体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

(三)社会方面的改善

1.加强儿童间的友好往来,贯彻互教原则.整齐划一的单元楼房,加之繁重的课业负担,作为独生子女,难以与外界进行正常的沟通.因此,必须鼓励孩子到群体中去.儿童是从模仿开始他的学习生活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儿童伙伴,尤其是从一些优秀的儿童身上.因为他们之间往往是无所不谈的,一旦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共同体,最容易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健全人格.如今广大父母在煞费苦心为孩子补充生理上的钙质的同时,却忽略了人的成长所必需的另一种更为重要的“钙”质,那就是精神上的“钙”质.包括: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和自信;拥有坚强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耐心,这样他们才会勇于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才不会被困难所击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