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本土化

点赞:9709 浏览:428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国社会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之路却远未停止.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政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本土性社会工作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关系,警惕“社工万能”的意识.

【关 键 词】社会工作;本土性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本土化

目前,我国200余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政府为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成立了社会工作司,社会工作机构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中国大地.取得进步的同时,围绕社会工作本土化展开的争论也颇为激烈.

对于社会工作内涵理解和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不能截然分开,只有知道社会工作是什么,才能对社会工作本土化有更好的理解.

一、本土性社会工作

文献良将社会工作的含义分为三种,第一种可以理解为“在社会上工作”;第二种意味本职工作之外从事的助人活动;第三种是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现在对于社会工作的认识更多的是在专业的角度对社会工作进行理解.

王思斌指出我国“本土性社会工作”具有行政性和非专业的特点.我们采用的工作方法与西方不同,尽管我们有社会工作之实,但缺少社会工作之名,故只能称之为“本土性社会工作”.


建国后,整个社会被国家整合到一起,国家成为社会救助的主体,行政性成为“本土性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如今,这种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引进西方专业社会工作实为必然.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般进程

在引进西方专业的社会工作的同时,大家也都意识到其“种族中心主义的色彩”,联合国第五次国际社会工作培训调查提出了“社会工作本土化”要求.Walton和AboEINasr将本土化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

(一)引进阶段.在该阶段,社会工作被视为能“超越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解决人类共通的问题”.我国专业的社会工作是起源于高校,缺少社会现实的评判,所以开始这种颇具“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并未引起太大的争议.随着社会工作走向实践,这种“拿来主义”做法的不良后果开始暴露,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呼声不绝于耳.

(二)本土化阶段.社会工作本土化,就是对于社会工作这个“舶来品”适应本地文化,顺利发挥作用的过程.一味强调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对社会工作发展无益,社会工作发挥作用需经历本土化的阶段.

(三)扎根阶段.Walton和AboEINasr指出,虽然本土化可以使西方社会工作实践适应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解决他们的问题,本地的社会工作教育者和实务者应该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策略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满足自己的需要.所谓扎根化指按照本国的环境和制度,重新组织社会工作职业的方方面面.

上述划分在李迎生的观点中得到印证.他认为:最初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借鉴是一种必然选择;随后,“建构本土特色”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新阶段,对西方社会工作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对本土社会工作经验和方法加以专业化提炼;最后阶段是“超越本土特色”的新阶段,本土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工作的一部分.

社会工作本土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工作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阶段,为推动社工事业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注重如下问题:

(一)政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王思斌认为本土社会工作制度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在“强政府-弱社会”的背景下,“行政主导模式”成为社会怎么写作资源的提供者和功能的执行者;随着社会力量的增长,政社关系进入到“强政府-强社会”的阶段,社会怎么写作的主体也由一元走向多元,与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建立良性伙伴关系,是社会工作发展的近期目标;在“社会主导模式”的阶段,社工逐步摆脱了对政府的依赖,专业化和社会性是社会工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我国社工的发展已经跨过“行政主导模式”,正处于“行政-社会模式”中,并不断向“社会主导模式”迈进.在该阶段,社工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从长远看政府的角色必须转变:由“包办者”的角色向“推动者”的角色转变,将“购写怎么写作”作为推动社工发展的主要方式.

(二)本土性社会工作和引进社会工作的关系.许多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本土化是“异域”文化进入“本土”对于本土文化的适应,强调本土的主体性.但很容易引人误解:把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解为西方社会工作被本土文化改造,忽略了对本土性社会工作的挖掘.本文认为应当从发展的意义上把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既包含西方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涵盖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

我国社工发展要求我们有一种文化自觉意识,将本土性社会工作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弥补社工发展的“理论缺失”.

另一方面“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中体现社会工作一般规律的内容是具有普适性的,不仅适用于西方,对中国同样适用,可以为我国社会工作理论建设所借鉴”.

(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社会工作发展道路上,有一种“社工万能”的倾向尤为值得警惕.社会工作帮助对象既年龄涵盖老中青少幼,领域覆盖医务、司法、卫生保健、精神健康,如此跨度使的有些人自鸣得意,陷入一种“社工万能”的误区.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对自身的能力和局限有清醒的认识,摒弃“社工万能”的观念.

四、结语

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学界、社会的认可,尽管我国社会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前路漫漫,在专业化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思考.“建构本土特色”过渡到“超越本土特色”,即使本土社会工作理论上升一种国际化的理论或成为国际化的社会工作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仍需社会工作相关领域人士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