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珍贵的《大学新闻》

点赞:28152 浏览:1314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笔者校友、贵阳报人朱曦辗转寄来一份1946年1月28日出版的第48期《大学新闻》,这可是台湾图书馆都未曾的.由于是土纸印刷,年代久远,有些印字已模糊不清了,笔者如获至宝,不仅复印备份,还逐字抄写,使这份《大学新闻》基本保存了下来.后来,原版报纸在邮寄中不幸遗失,而作者的这份也就愈加弥足珍贵.

1944年11月12日,由因抗战迁址重庆沙坪坝的国立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学生主办的《大学新闻》正式创刊.这是一份四开四版土纸铅印的周刊,经过当时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合法登记,面向全国发行.创刊初期,主要反映本校师生的疾苦和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以“中大新闻”为主,颇受同学们的欢迎.随着大后方运动的开展,作为报纸刊物,《大学新闻》反映各校潮流的内容渐以增多,逐步发展为沙磁区大中学校、全市大中学校,乃至最后面向整个国统区大中学校的学生报.同时它也是通过编辑、采访、组稿、发行等以报纸名义组织进步学子开展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推动了学生运动的开展,被称为学生中的“新民报”.

搭台唱戏 中间姿态

《大学新闻》是利用一部分三青团员、国民党员的关系办起来的.他们在党、团中没有职务,属于非主流的“在野派”,试图在学校办小报,毕业后办大报,像《大公报》那样自成体系.登记证和经费都是由学生自行解决的,学校则提供了一间房屋和一些家具作为社址和办公用品.

抗战时期,南方局青年组在大后方组建秘密“据点”、筹建新主义青年社(以下简称“新青社”,是党的秘密组织),团结进步学生和青年,通过发行进步学生刊物、组织学生活动等形式积蓄革命力量,开展党的工作.《大学新闻》正式出版发行后,同是新青社成员的我和刘宪贞(刘晴波)从三青团手中夺过了编辑大权,而牛沦仙则具体负责出版、发行工作,我们都由南方局青年组领导,也有其他新青社成员和同学参加报纸活动.南方局青年组成员朱语今将这种办报方式称为“他们搭台,我们唱戏”.这份报纸到第48期已是我们的“戏”唱得最好的时候了,因此这份也愈加珍贵.

当时,南方局青年组给我们提出的办报方针是“中间姿态、进步内容”,以广大中间同学为主要读者对象,力求做到以事实为依据,文笔生动活泼,例如第48期的“复旦大学两个盛会”就比较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1945年,南方局青年组在总结宣传教育工作时,也谈到了《大学新闻》:“该刊在编辑形式上,是学习《新民报》的好作风,活泼趣味化,这样就吸引了不少中间层的学生读者.同时在许多趣味化的文章中,也注意到了对于青年施行思想的教育、暴露国民党法西斯教育的罪恶.这样一方面使趣味化不致流于低级无聊,使它在学生中起到相当的宣传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则利用这种趣味化把它的真实色彩隐蔽起来,使之不致被暴露而能长存下去.”这是对办报方针的进一步诠释和强调.这一期中“中国青年舒服党成立”的消息也是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笔调轻松幽默,细细品读,却能嗅触其反对内战的意向,要求的意愿非常明显,同时也蕴含着对当时的一些小党派妄想捞政治席位的讽刺.

《大学新闻》总共出版了52期,平时发行四五千份,而这第48期就发行了7千份,尽管当时物价高涨,我们尚可保证出刊.可以说,当时的《大学新闻》在国民党的“心脏”合法地站稳了脚跟.

各版细读 窥见史事

这第48期的《大学新闻》是四个版,紧扣办报方针,各版自有特色,但统一呼应于主题,发声于时事,风格鲜明,笔触生动,从字里行间窥探那段特别的历史岁月,很有一番感触.

头版是要闻版,突出报道重点时事.这一期的头条新闻如下:

沙磁区学生游行

促使政治协商会议成功

英法侵犯我国主权

效果良好幸未发生意外

(本报综合报道)沙磁区学生为英法侵犯我国主权,擅捕战犯,强修机场,召集各校代表联席会议,决定于二十四日游行,后中大同学以正在召开之政治协商会议之意义更为重大,亦须游行促其成功,于二十三日召开全体系科代表大会,讨论结果决定于二十五日举行.游行委员会遵照大会决定之原则、标语口号等游行事宜.次日通知沙磁区各校,重大、中工、教育学院、中大附中,经过分别讨论均参加游行行列等决定游行目标及日期时情势紧张,以压倒优势通过两种游行合并,以促成政协会为主等标语口号主要者如下:“政治协商会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党派退出学校”、“教学自由”、“实行蒋主席四项诺言”、“军队国家化,政治化”、“英国必须立即停止修屏山机场”等二十余条.宣言以超党派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原则起草等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后,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切,希望出现一个和平的新局面.为此,国民政府压力很大,试图通过发动英、法侵犯我国主权的游行,由内向外地转移国人的注意力.但中大新主义青年社很快察觉到这一阴谋,在南方局青年组的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把游行的主要目标转移到促使政治协商会议成功上来,大大出乎了国民党的意料.本条消息便是对当时复杂情势下学生们为促成政协会议举行而组织游行的报道.

围绕主题,第二条新闻的标题是:

游行队伍到国府

政治协商会六代表致辞

这则消息报道了参加号称“万人大游行”的单位、路线以及游行盛况.报道称,到达会场时,中大校长吴有训和重庆大学教授马寅初等走在队伍前列,还有宣传车开道.重庆市民夹道欢迎,广场上人山人海,鞭炮声声,气氛极为热烈.中大柏溪分校的同学也步行60里匆匆赶来,群情更加振奋.

消息还写道,政治协商会议临时主席孙科及代表周恩来、青年党代表陈启天、同盟代表张君劢、无党派代表莫德惠、国民党代表邵力子等6位代表向同学致辞,对同学们促成政协成功的愿望和举动表示赞赏支持.其中,代表周恩来说,各位同学今天以这种精神到开会的地方提出意见,这是中国人民的要求,中国完全同意,并且愿为它奋斗.政治协商会议达到紧张阶段,我们已经做了一件事,就是停止内战.虽然仍有小冲突,但要使内战停下来,必须人民拿出力量,“政治化,军队国家化”才行等中国人民已经觉醒,学生是人民的先锋,诸位的呼声是人民的呼声.我们愿意与大家站在一起,创造自由独立统一的国家.

一份珍贵的《大学新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接着,作为延伸报道,第三条消息是:

政治协商会将延期

小组会各方同意可公开

各方代表对游行秩序称赞

这则消息主要是本报记者在游行当天对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就个别热点问题进行的采访.其中,无党派代表郭沫若对学生的游行秩序倍加赞扬.当谈及“一切党派退出学校”和“政协会议有无决定”时,他说:“一切党派退出学校,讲学自由,这自然是非常正确的要求,不过政协会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只是说人民有思想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党派不得干涉学校行政,其主要意义和同学们的要求并无二致.”

关于“军队国家化”意见及当前协议程度的问题,罗隆基说:“军队国家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目前政协会正在解决之,原则上应该是有比例的裁军.等不过关于此点,目前尚未获得协议.至于政治协商会议,照目前情况自然要延期,各项大问题尚未解决.” 对于“宪章内容”,周恩来称:“宪章已获协议,虽然没有理想的那么高,但总还算不坏的.”问:“停战命令为什么不能执行是否命令之外还有命令”周答:“十三日后,各地局部仍有冲突,但此事三人执行委员会正详加调查,不久即有公报发表,真相当可大白.”

此外,本版还有一篇“游行前后”的零讯,将游行的其它相关情况如学校筹划、国外使馆的反应等进行了简约报道,有助于拓展读者对整个游行活动更全面的视野.

第二版是中学生版,多为批讽之音.头条新闻是:

内战使人头痛

使人舒服

中国青年舒服党成立

十二中一片光明

这则消息讲的是学校即将期考、准备复员,中校校长从国民政府教育部曹司长得来信息,国立十二中(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后迁至四川长寿的一所湖北藉中等学校――编者注)因为位置最近,可能第一个迁往汉口.

消息中谈到,元旦期间,校内出了许多壁报.“其中最引人注意者为中国青年舒服党主办的COMFORT(中文意为“舒服”)壁报,载有该党宣言.主张在不妨碍别人舒服的原则下去寻求舒服,并且坚决反对内战,主张,因为前者使人民头痛,后者能使人民舒服.”并对即将复员的十二中的诸如女生易男装等个别现象进行了评述.

此版第二条消息是对考试监考命令的讽刺性报道:

考试命令层层下

一元复始照旧来

(本报梓潼师范通讯)本期十级毕业生考试,校方已于去年十二月二十日举行完毕.嗣奉教育部训令,“该班毕业考试,另候本部派员监考.”于是校方宣布考试无效,静候特派员之到来.二十多天过去了,复奉部令,“已令饬省教育厅莅临监考”.旋接教育厅函知“已令饬第十四区行政专员公署派员监考”.又接专员公署函曰“本署已令饬梓潼县政府派员监考”.梓潼县政府已知该校日前举行之毕业生考试极为严密慎重,并无舞弊情形,亦即将该次考试成绩呈报,并未另行举行考试!呜呼“命令”,在实行时,你真可爱.

第三条消息是反映个别学生不思学业或者不闻时事等情况的简讯:

如此中华好女儿

这般业余中学生

十八中趣闻数则

(本报讯)国立十八中有少数“职业学生”,其上学的目的在乎“吃公费”,“天天过星期,夜夜谈密斯,餐餐想牙祭,场场靠派司”,为其最真实之生活写照.校长曾公开警告他们说:“这种学生,我脑子里有一张清清楚楚的名单.”

本校女同学多数外表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且有三不:不看报,不闻国事,不从事一切课外活动,终日埋头教科书.有人评之曰“望之可畏,思之可怜,糊糊涂涂,过了青年.说什么为中华民国好女儿,最好赶回厨房去当主妇.”

“为中华民国之好女儿”一句,为本校30余名女同学于青年从军运动展开时,请缨文中之佳句.此处弦外之音,即是对当时女学生的这种特别现象的批判,笔锋可谓犀利.

此外,还有这样一些诸如“奴隶教育已七年,国立六中麻木了”、“禁止、禁止、禁止,眉中到处不自由”、“国立三中新规定,谁要恋爱就开除”等报道,言语之间无不渗透着对当时教育生态的批判性揭露和深深忧虑.

这一版还刊登了《沙磁区学生促进政治协商会议成功游行宣言》,也是照应头版的补充性材料.

第三版是通讯、特写、副刊版,内容和视野更为丰富.其中,第一篇是通讯:

转变中的沙坪坝

的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沙坪坝的几个学校一向就不大有活气,很久以前华西坝的同学曾批评沙坪坝没有声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几千人的学校可以没有壁报,没有共同的娱乐活动,只在学期开始和迎新送旧的时候,有几次迎新送旧的会,吃吃桔子花生,谈谈笑话而已.男女同学之间有很大的隔膜.

自从上学期开始,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沉寂的沙坪坝渐渐现出了朝气.中大女同学出了一个壁报“青果”,专门讨论妇女问题,拒绝送审.接着就有许多壁报出刊,一致响应这个行动,使松林坡下成为文化走廊.工校和重庆大学的壁报团体先后成立了壁报联合会,争取言论的自由等过新年的时候,中大二十几个壁报出了一个联合特刊,请许多教授写文章、题字,漫画、论文都得到读者的欢迎.这在沙坪坝是一个创举,使同学明白了自己的能力.等


文章中还谈到这次组织游行的一些情况,说:“这些事实证明沙坪坝是在转变中.这转变是必然的,迟早总要来的.每天在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发生这种感想,这种要求.青年人是纯洁的、热情的、坦白的.在他们认清了大势以后,他们是勇敢的,决不如别人想象中的那样糊涂.这些事实证明的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另外,一篇题为“政协十锦”的读报杂感,也呼应了头版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而臧克家创作的一首讽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人员伪善面目的短诗,内容精短却余味深长,为整个版面带来灵动的气息.

“重庆人”

接收人员/还没到的时候/人民/祈祷着,盼望着他们.

接收人员/刚到的时候/人民/欢迎着,崇爱着他们.

接收人员/待久了些时候/人民/用白眼珠子/看他们/用最毒狠的字/骂他们/给他们一个称号:/“重庆人”

结合当时的情势,本版还着墨于学校的复员情况,比如有一篇题为“新生的中山大学”的通讯,写的是学校复员到石牌的有关情况.当时物价飞涨,校舍被驻军破败,破坏分子同学意志,图书、设备流失,困难重重.

另一篇“静水微波的兰州四院校”则报道了“复校声中的西师院”、“平安无事的甘肃学院”、“不堪写作技巧的西北医学院”、“富有乡意的西北农专”四个学校的复员情况.

第四版是大学版,这也是最真实果敢也最富朝气的声音.头条是社论――“关心国事”,文章摘录如下:

最近各地同学渐渐对国事关心起来,这是可喜的现象.上海同学追悼于再和英法侵犯我国主权的两次大游行,充分表明了学生们是如何沉痛的在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为国内的局势焦灼.

长久流血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每个人都兴奋快乐得流了泪,人们渴望重返家园,人民憧憬着新中国光明幸福的远景,尤其是学生们,从过去沉默冷淡的生活中醒过来,迎接着胜利.眼巴巴的盼望统一的新中国的到来.可是,事实不能叫人不失望,国内没有和平,国际地位在可怕的降落,新中国的诞生是那样的渺茫而困苦,学生们对祖国的期望,较一切人民还热切,所以他们的失望也来得更大,使他们不能不对国事关心,并进而有所表示,有所行动,向政府和人民说明学生的意见和期望.

中国学生从“辛亥革命”、“五四”、“一二九”,直到现在,都有其光荣传统,在中国政治进步上起了重大的作用.青年是热诚的,勇敢的,他们认清了中国的道路,每次都是最先的,大声的叫出全国人民的愿望.目前正在进行的政治协商会议,关系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世界和平的建立,关系全中国人民的命运,谁都只许其成功,不许其失败.沉寂多年的沙坪坝的同学,认识到这严重的时刻,勇敢的说出全国人民的意愿,用学生的力量,举行游行,作广泛的宣传来促进会议的成功,这的确是在全国人民焦虑会议成败中一个有力的可喜的表现.等国家是我们的,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心,而且要积极的督促它走上和平团结统一的康庄大道.

这是学子们心系国运的呼声.同样,本版还报道了复旦大学为和平建国召开研讨会的消息: 复旦大学两个盛会

广泛研讨和平建国

开会结果提供政协

(本社据复新社讯)十六日晚六时,复旦大学两个大教室都开了和平建国研究会,第一教室是“座谈和平建国”,第二教室是“讨论和平建国”.

和平建国座谈会在夏炎德、洪深、周谷城、张明养等先生指导下进行.有六、七百人参加等第一位同学讲的是改组政府和贯彻共同纲领问题.他认为在改组政府的前提下,可以尊重蒋主席的领袖地位和承认国民党的领导权.不过,国府命令要有人副署等第二位同学发言,他指出国民大会不特要制宪,而且要行宪,但代表要按公平原则重选.第三位同学就政治协商会议发论.他认为政协应为常设而有最高决策的机构.人选应按三、二比例(国民党五分之二,其他五分之三).第四、五两位都谈经济问题等还有人谈了妇女问题和青年问题,最后一位同学谈军事问题,认为只有一边建设政治,一边解决军事技术问题.在同学发言以后,周谷城先生讲最高权力机关应脱离国民党的关系及共同纲领、改组政府等问题.洪深先生勉同学加倍努力,不是很容易得来的.夏炎德、马宗融等先生相继谈话.十点钟整散会时,会场一致通过致敬马歇尔元帅并向政治协商会议提供意见.

和平建国讨论会在训导长芮宝公等指导下进行.首先讨论军事问题.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说:“一个国家的军队必须统一,否则就不成其为国家.”第二位除了阐明国民党的政权为国民所付与外,并反对政协,“今日政协会议实为一分赃会议”.他更指出最不的地方实在就是统治下的地区.第三位同学认为一个国家在国内军事重于政治是不对的.当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军队国家化,不应该拥有同样的武力.其后又有几位同学就军事、政治问题发表意见,最后一致通过了把这次开会的结果提供政协,在八时余散会.

两个会同时举行,两个会在事先宣布不要拍掌,免得妨碍邻室会议进行,这可以说是一个特色.

这则消息是本报“中间姿态、进步内容”方针的典型体现,事实说话,没有多余的评述.另外,浙江大学的系列消息也很引人注目:

费巩教授归不得

浙大同学发宣言

张其昀继长文学院

主要讲的是关于遵义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发出“敬告社会人士书”,吁请政府释放费巩教授,并取消特务组织,保障人民各种基本自由等等,其爱国忧民之情怀可见一斑.

本版还有关于“武汉学生大游行”、“东方语文专校开第三次晚会”、“康专校自治会成立 吁请改设西康大学”及“大学巡礼”等关于各高校的综合信息.

《大学新闻》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中间面貌和独特风格,在学生中颇受欢迎.直到抗战胜利后,学校复员南京、我们毕业离校之时,《大学新闻》便休刊了.1946年,南方局青年组决定以上海为中心,进一步开展青年运动,并出版几种进步杂志,在重庆由南方局青年组领导的合法报刊迁往上海,争取早日复刊.其中之一便是《大学新闻》,由我负责其复刊事宜.但由于大后方的报刊在京、沪出版,必须重新登记,而《新华日报》都坚决不予复刊,《大学新闻》这类学生报刊在上海复刊也就毫无希望了.但她的声音,对推动当时大后方的学生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