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在梦中

点赞:3896 浏览:145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72年,我25岁.当时招收工农兵学员,截止年龄是25周岁.
1972年3月26日,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公社四面办指定了三位同志到县里检查身体,准备上大学.羡慕他们.检测如说我计划一百件事情要做,现在第一件都还没有做成.”
1972年6月29日的日记这样写道:“大学秋季要招生了!对于一个每天都没有放弃学习的人来说,这是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必须创造条件!但是,怎样创造呢?歪门邪道的路我不会走,而光明正大的路是什么呢?”
7月6日清晨,我离开当农民工的苏加坡水电工地,前往上杭,找到厦门大学中文系到上杭来招生的许老师.我向他倾吐了求学的热切渴望,把自己在农村习作的一本手抄诗集给了他.许老师告诉我,厦大要在古田招收两名中文系学生,但都要求是在职的.当然,他鼓励我:“不要失望!报名,还是应该去的.”
7月7日晚上,我在县城临江楼整整一夜没睡,朦胧晨曦中依着栏杆涂鸦了一首诗:“我伫立在汀江身旁,/江面披着淡淡的晨光./汀江啊,/请流进我的心坎,/带走我的迷惘,/冲掉我的失望等/汀江啊,/请快快地流淌,/把我的思路/带到远方等啊,不远的将来,/我们祖国将变得富强./再不会有人像我这样,/为求学彷徨在汀江边上./蓦然,/一个庄严的思想闪烁光芒:/为了这一天早日到来―――/未来的弟妹们/幸福地走进大学课堂,/我要在田野里/洒下更多的血汗等”回到苏加坡,我病倒了.
当时苏加坡,有一个驼背老人,他多次请我为他给县福利院写申请,要求福利院接收孤苦伶仃的他.驼背老人常给人看相,我为他写完申请后,他总要说:“我看你的面相,以后一定上大学!”我苦笑一下,心想:“他连自己的未来都不知道,还能预知别人的命运?”随着1972年的流逝,我的大学梦无可挽留地流逝了.
历史有时不可思议,过了五年,1977年秋天,报考大学的机会来了!当时,我在厦门开元区育新小学任教,是毕业班的班主任.尽管中学的老同学们奔走相告,但许多人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10月23日,星期天,我刚刚向父母说了一句自己报考的念头,马上被强烈地反对.他们说:“你几岁了,还想读书?我们家好容易熬到今天,你还是快快成家吧!”为了让我断绝报考的念头,我父亲说:“如果你报考,马上离开这个家!”10月24记开头便是:“听着妈妈用凄楚的口吻说出来的一席话,我读大学的念头动摇了.”母亲列出了反对报考的五条理由,其中一条是,父亲已经退休,虽然返聘,但厂里一旦不需要,就只剩每月36元退休金了,母亲和两个妹妹的生活怎么办?另一条理由是,以前读了十二年书,一点好处没得到,反而吃尽苦头,现在为什么又要读书?
动摇的同时,我给厦大中文系写了封短信,简单介绍自己的情况,询问高招条件中“确有专长”是指什么,有否包括文学创作.厦大办公室很快回了信:“1023来信收到.系领导阅过你的来信,对你热爱文学,爱好诗歌写作,表示赞许.希望你继续努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风口浪尖里,争取更大的成绩.至于你爱好诗歌创作,是否是‘确有特长’,我们至今尚不明白.校高招人员这两天才上省里开会.具体情况可能各地区招生办都会传达.你到厦市高招办询就可以了.”(77、10、25)
到底要不要考?我写信征求了一些师友的意见,其中,福师大中文系孙绍振老师的回信这样说:“大学没有什么神秘.你如果要考,目标就不是做个平庸的大学生,而是更高些.将来起码争取当助教.等省团委似乎已知你不想到编辑部了.上大学的事要当机立断,干,就干到底,力争上游,不干就绝了这个念头.目前你的水平有待提高,但大学里那些教条主义的东西你可别迷信,主要是自己攻关.你父母反对算不了什么的,你自己决定,他们无非是想要早点抱孙子,你如果不忙着生崽子,想干较大的事业就报吧.报上了,还可以不来嘛.要考就考北大,复旦!懂吗,不敢就死了这份心.大学是可爱的!我喜欢大学.但要走自己的路,绝不能跟老学究跑.”我在收到信的那一天日记里写道:“说到雄心,我还是有一点的,可惜的是没有物质基础.即使北大要我,我也置不起到那儿去所需要的冬衣.而且,这一来,连鼓动派、支持派都会一下子变成反对派.当然,仓促上阵,我考得的分数肯定是达不到北大、复旦所要求的.”
当时,报名必须交报名费和3张一寸的照片,连这点钱也让我为难.如果不是日记勾起我的回忆,穷到这样真是难于想象.“这个月卿(按:我未婚妻)支持我四元钱,作为写讲义和报考的费用.我给岳父写了一元四角的烟,给丽珍(按:未婚妻的妹妹)写了一元的糕(她病了,住院),等一下子就出现了‘赤字’,连报考的报名费和照相的钱都没有啦.深夜,我复习功课,饥肠咕咕.我竟像馋小子一样希望有一点什么东西吃吃,让自己多一点精力.然而我清醒地知道,我袋里既没有钱,也没有粮票.”(11月14日)
还是日记,为我保留了报考大学的另一个细节:“教育组要我改报考志愿为‘师大’,据说超龄的报考时必须对口,算是‘有实践经验’的.我思考再三,不愿改,仍只有一个志愿:厦大汉语言文学系.领导说,这样子很可能被‘抽掉’.我毅然回答:‘抽掉就拉倒,不考.’这不是睹气,是实在话,经济上决定我只能考厦大.如果到师大读书,每逢检测期,哪里有钱作路费回家呢?”后来,育新小学洪校长告诉我,我的“准考证”是省里发的,因为市里发现我只填一个志愿,且不对口,就请示省招生办,省招生办批准我参加考试.
12月11日《福建日报》发表我的拙作《挑选吧,祖国》,其中,反复出现的是这么两句:“大学报考表摊在面前,长江黄河涌到笔尖”.涌到笔尖的有多少酸甜苦辣呀!十余年了,当年的课本和讲义早化成纸浆.我回到母校一中,母校的老师给了我一份复习提纲.每天深夜,当我批改完我所教的学生们的作业和考卷,便自己当起了学生.
十余年了,其间七年多我插队于上杭县古田竹岭凹头村,务农、当民工、任民办教师,除了语文,数学、政治、史地等科均变得十分陌生.
有几段日记,可以看到我当年复习功课的一鳞半爪.11月8日(星期二):“晚上到一中听倪朝根老师上数学复习课.在教室门口,他握住我的手,我说:‘又来当你的学生了!’他笑了起来:‘不,不!欢迎你回来进行指导!’已经整整十一年半没有听他的课了.他似乎什么都没变,音容笑貌,甚至连每一个手势都和十多年前一模一样.好像曝过光的相纸放进显影液里,影子逐渐浮现、清晰,我听着他的课,多少中学时代的往事浮现在我的脑里.失去的时间是再也追不回来的啊!”11月21日(星期一):“晚上又是政治学习.复习功课的时间太少了!连把学过的数学公式浏览一遍的时间都没有.”12月7日(星期三):“陈安心同学七三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六中教数学,晚上我到六中请教他,他热情地帮我解答难题.”12月14日(星期三):“在我的大脑皮层,被生活极端痛苦和极度欢乐的事情所磨灭了的数学公式、历史年代,许多又重新刻上,‘消失’了的地图上的河流也在我心中‘复活’了.”
1977年12月15日,高考前夜,我失眠了.作梦也没有想过,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没有让我想及,我在高中毕业十一年半后,在“三十而立”之年,将回到母校参加高考.
翌日上午,我回到一中五四楼―――我高中入学时的教室,把“准考证”摆在桌上,开始高考的第一场考试.由于新中国诞生后,学位制便废止了,所以,这场考试也可以看作是新中国第一届学士学位的第一场考试.
“第一科考的是语文,考卷上第一大题的有关常识和第二大题的古文,我不费吹灰之力、一口气做完,那三十分算是白白给我的.至于作文,题目是《〈大庆见闻一则〉读后感》,我写得也很顺手”(12月15日―――18记).想不到我们小学的洪师到我家询问考试情况,我背着父母报考的事情一下子露了馅,“家庭战争”爆发了,母亲骂我“没良心”,父亲骂我“有野心”.让生养自己的父母亲如此痛骂,我心如刀绞.许多年以后,我还梦见那一天“战争”的场景片断.
年近花甲,快退休了,有时我还会梦见考试.从小学到大学,三天一小考,半学期中考,期终大考.走上工作岗位后,党校、干校、培训,也总少不了考试.数不清的考试中,最难忘的还是三十年前的高考―――那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
高考发榜了,我迟迟未接到录取通知书.不少人安慰我,我反而很平静,连自己也不相信多年的梦想能够实现.后来我收到的录取通知书注明是“走读生”.
比起厦门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我的同学,我高考的成绩不理想.一次回到母校一中时,我遇见黄校长,我说,高考数学我只得了86分(百分制).他说,77年一中应届毕业生,数学最高成绩也是86分.
三年后,我在厦大校园里碰到一个我教过的育新小学学生,原来,她也成了厦大的学生.她老师长老师短地称呼我,我笑着说:“现在,我们已经是同学了!”
梦圆了,但大学四年,我一直觉得是在梦中.1982年初的一天中午,毕业前夕,我在厦大芙蓉四宿舍里醒来,突然想起苏加坡驼背老人的预言,我问自己:是在梦中吗?
【责任编辑 黄哲真】

大学四年在梦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文系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