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不必投学生所好

点赞:13107 浏览:574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大师级的人物就是大学的文化典范和教育典范,能使大学得以树立起来,而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些大师级人物.即使不是大师,也缺少一些能成为文化典范意义上的教授,这一点与国民教育息息相关.

“教育离不开一些教育的典范,离不开大师和第一流的学者,一个学校没有大师,没有第一流的学者,大学内涵就会大打折扣.”

我演讲的题目叫“国学和国民教育”,讲教育离不开一些教育的典范,离不开大师和第一流的学者,一个学校没有大师,没有第一流的学者,大学内涵就会大打折扣.上世纪40年代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一次演讲就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先生的仪态和胸怀,现在不容易找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是中科院院士,学问很好,负责任,把华中科技大学建设得很不错,我与他有很好的交谊.但是他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完全用网络语言发表演讲,大学校长不必这样,不要投学生所好,大学校长的演讲,不论开学还是毕业,都应该是有理想的憧憬,有思想,有问题意识,完全用网络语言,学生很高兴,又能怎样?随后不久,据说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也有类似的演讲,这与北京大学的传统没有关系.

大师级的人物就是大学的文化典范和教育典范,能使大学得以树立起来,而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些大师级人物.即使不是大师,也缺少一些能成为文化典范意义上的教授,这一点与国民教育息息相关.

现在的应试教育误人不浅

“现在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和知识教育.这样一种教育,如果我说它完全失败,大家不够相信,换个说法,相当不成功,你们没法反对.”

什么叫国民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算不算国民教育?其实不是,现在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所有年轻人都走到这一条路上,通过一级一级不断考试拿学位,给未来的工作奠一个基,可真正到工作的时候,所学知识与工作能否连接大成问题,误人不浅.当前教育就形态而言是应试教育,就内容来讲,是不完全的知识教育,是自晚清民国以来,吸收西方教育体系演化而成,以知识教育为中心的学校教育.

如果大学或中小学都是应试教育,那么这个教育是有问题的,内容主要是知识性教育,也有极大缺陷.这种教育方式除传授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告诉年轻人怎样做人吗?或者换个说法,有没有价值教育参与其间?仔细对教育有一些反思,就会知道在我们的大学以及中小学,价值教育微乎其微,沾一点价值教育,也是极端混乱,不知从何说起.这样一种教育,如果我说它完全失败,大家不够相信,换个说法,相当不成功,你们没法反对.我说它不成功是有证据的,自1949年建立新中国,已有63年,虽然培养出大量人才,但科学技术方面属于独立知识产权的发明或发现极少.

我研究思想文化史,对教育问题的主要站在人文学科角度,如果大家觉得我对当今教育现状的分析不是没有道理的话,那么国学与国民教育这个题目就能够成立.

国学概念混乱且过于宽泛

“这几年有一点传统文化热,相伴而来是国学热.但是,如果问到底什么是国学,能回答出来吗?不容易回答,因为国学概念本来就比较混乱.”

长期以来,教育告诉我们要与传统彻底决裂,更不用说在动乱时期的一些极端做法,社会提倡子女揭发父母,学生揭发老师,街坊揭发邻里,整个社会的毁坏不知有多么严重,所有传统美德被抛得干干净净,所带来的后果至今仍存在,对基本的毁坏表现在各个方面,甚至语言所反映出的价值都是混乱的.

幸好改革开放30年以后,特别在近10年开始有一点文化自觉,有些人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以及一些基本的价值理念,不一定已经成为过去,对现代中国人的生存和成长也有直接的好处,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此认识.但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文化有兴趣的人,已经开始出现这些文化自觉.


这几年有一点传统文化热,相伴而来是国学热,报刊上相关的文章很多.但是,如果问到底什么是国学,能回答出来吗?不容易回答,因为国学概念本来就比较混乱.

“国学”这一词汇《周礼》中就出现,魏晋时期也经常使用,唐宋以后一直沿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国学只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庐山旁边有个白鹿洞书院,朱熹创办,白鹿洞书院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就叫白鹿洞国学,是一个学校.

现在所使用的国学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在晚清,国学概念是在与西学相比较中提出来的,此前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我所看到的材料,最早是在1902年黄遵宪在广东老家与梁启超通信,梁启超在信里提出可以考虑办一个《国学报》,黄遵宪回信说现在办《国学报》可能还不是时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黄遵宪给梁启超的信,梁启超给黄遵宪的信还没看到,至少国学这一概念在1902年就出现.

大学校长不必投学生所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应试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906年章太炎到日本开始讲国学.上海的刘师培等人办《国粹学报》,章太炎也参加,其中发表的国学文章比较多,对国学的概念也有所探讨.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也讨论了国学,称现在有人担心西学一来,国学可能就被吞并,梁启超认为不会,越是西学进来,国学才能够在比较中得到彰显.

这一时期所讲“国学”,与张之洞在1898年讲的“中学”或者“旧学”,在概念上有同等意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现在大家都觉得最早是由张之洞提出,其中有一个误读,张之洞最早提出的一个概念叫“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出自《劝学篇》.梁启超把张之洞的“旧学为体,新学为用”概括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没有大的差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发明权也就算到张之洞的名下.梁启超转述的“中学”,以及张之洞原来讲的“旧学”与“国学”概念非常相似,但是大家都没有对国学概念做分梳,没有人探讨到底什么是国学.

第一次开始探讨什么是国学是在1923年,1921年底北京大学成立国学门(编者注:由蔡元培创立的人文学科研究机构,因为“整理国故”口号获得许多北大教授响应,兼具今日大学研究所与专门研究机构两种性质),清华大学国学院1925年成立.后来因为北大国学门创办刊物《国学季刊》,创刊词请胡适撰写,胡适在发刊词中讲国学就是国故学的省称.国故概念是章太炎发明的,指所有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人物、语言等一套知识,国故学简称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