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

点赞:30749 浏览:1432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及经济社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要求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不难发现大学英语教学在当前形势下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手段、课程设置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并提出了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做出有益尝试.

关 键 词 :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建议

一、引言

随着科技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显得日益重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成效.下面我就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相对陈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大英教学仍带有浓厚的中学英语教学色彩,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师生的大部分精力仍放在词汇、语法、长难句分析及翻译上,英语教学始终走不出费时低效,聋哑英语的阴影,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远远落后于社会的需求.从宏观来看,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仍没有实质性突破,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转变.

2.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在部分教师的认识中根深蒂固,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仍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上,教学过程俨然成了教师上演的独角戏,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及创造性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使得英语教学变得低沉而压抑,收效甚微.此外,目前的教学模式大多延续以往黑板、粉笔、书本加老师的模式,虽然多媒体教学被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但仅局限于简单的运用,并未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未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及模式.

3.评价手段相对滞后

语言测试的形式及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国的英语教学从小学开始一直延续到大学,许多学生历经10余年的英语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了各种规格的考试后,却仍不能成功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这从侧面反映出现行的英语评价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未能以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目的而设计,对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检测不够.

关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能力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4.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各高校都普遍开设了精读课与听说课,可以说,这种课程设置在一定时期内确实对大学英语教学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与挑战,社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际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辅助专业学习及研究的能力,而目前开设的课程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5.教师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超负荷工作的现象,师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教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授课任务,还要兼顾大量的科研工作,参与著书、编写教材等活动,加之鲜有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因此,绝大多数教师很难将时间和精力集中投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同时,现有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不少教师在发音、语法、文化、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建议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我们尝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下建议:

1.改变教学理念

1999年9月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对原有大纲进行了三处重要的修改,这些修改集中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改变原来仅注重语言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加强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事实证明,仅仅注重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也应当成为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为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张口能说,提笔能写”.无论从教材的选择到目标的制定,还是从课堂程序的设计到课堂活动的开展都应该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首位,切实扭转学生听不懂、说不出、看不明的状况.

2.更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更新不仅仅是教学活动及教学手段的简单转换,更是转变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必须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第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则退到幕后当导演: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以及教材的不同编排或组织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场景”,促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从而“演”好每堂课.教师的作用则应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随时帮助和鼓励学生,除了必要的启发、提示、归纳和总结外,教师应学会保持沉默,克服习惯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将已有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

此外,在实现教学主体转变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从而构建基于课堂和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及图文并茂的教学优势(冯超,2009),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生动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大大提高授课质量,同时辅助学生在课下开展自主学习,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实现最优化教学. 3.完善传统的评价手段

测试方法的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必然延续和根本保证.多年来,不少院校提出大学生毕业学位的取得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挂钩的政策,虽然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但也使英语教学进一步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

为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逐步走向素质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手段必须得到有效的改革.首先,入学伊始,为了了解学生的已有语言知识及实际语言能力,教师可采用分级考试的形式,根据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分级教学,以便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其次,每节课之初,教师可进行复习性提问、课堂小考或单元测试等,随时纠正学生语言运用上的错误,并起到督促学生课外学习的作用.再次,教师可设立期中测试,增强针对性,及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近况,同时为师生提供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以便双方及时做出调整并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此外,加强大学英语四个阶段的课程考试,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测试,达到考教分离,从而了解学生在经过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可在笔试部分适度加大主观题的比例,作文环节设立最低分,同时增设相应的口语考试,真正做到客观反映教学情况,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合理改革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强调培养学生“输入”接受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内容应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一般而言,大学生在经历了初、高中多年的英语阅读训练后,在“读”上问题不大,语言应用能力的欠缺主要体现在听、说、写、译上.因此,建议各院校适当地降低精读课的比例,相应地增加听、说、写、译的课程设置,并注重在听说课程上给学生营造真实、多维的语言气氛,最大限度地将教学课堂模拟成自然交流的环境.

此外,一些院校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上调整课程设置的做法也是值得借鉴的.实践证明,分级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际应用配以相应的选修课,切实做到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各院校应力争做到加大后续教学力度,保证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为迎合素质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结束后,各院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开设对口的过渡性专业课程,通过一至两个学期的学习,真正过渡到开设专业英语课,通过以英语教师为主导,专业教师为主体,精选或精编教材,从而实行各专业分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5.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也是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业务水平及语言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因此,加强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培养扎实的教学能力,切实过好语言关、备课关、组织教学关、教书育人关等,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扎实教师基本功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跨专业教学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坚持走以科研促教学的道路,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力争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

四、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是任重而道远,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我们必须及时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结合实际,统筹全局,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切实培养迎合时代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