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学里的大学构建真教育的殿堂

点赞:18955 浏览:835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走进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运动场上蓝色400米标准跑道格外大气、抢眼.这是学校从德国进口巴斯夫地坪材料建成的全国第一条蓝色无污染跑道.“它没有任何刺鼻气味.”化学教师出身,多年从事环境教育的校长张万琼在环保这块一向态度强硬,“虽然多花不少钱,但写到的是健康,值得.”

凤凰卫视著名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到学校讲座,一小时的讲座延长至两个半小时,并取消随后的高校讲座,还不收补贴,他从行动上对西大附中学子的学术热情及学术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那不叫鱼香肉丝,叫鱼香大葱”“我想喝AD钙奶”等学校食堂边BBS吐槽墙上,写满了学生的“真心话”.平时吃完饭,想起什么,他们就去写,非常自由.负责部门的老师也常去看,在理的,即刻做出调整.

这些只是西大附中在打造中学里的大学、构建真教育的殿堂过程中显露的冰山一角.

作为重庆市教委七所直属重点中学中唯一的女校长,张万琼既不失女子的细腻――在学校更名庆典时为每位到场专家“私人写作”相册,提醒教师在重阳节给父母送上温馨,又充满男子的豪气――在全市率先创办“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不遗余力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社会贤达来校开设讲座.诸如此类的做法,为西大附中营造出了浓浓的学术味、文化味.

多年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依托大学资源优势,秉承“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践行“行己有耻,君子不器”的校训,生成了“重素质教育、重文化品位、重学术素养、重君子淑女人格”的“附中性格”,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4年12月,西南大学附中将迎来办学百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校长张万琼在风云流变的大时代中,调控着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用显微镜落实细节,用望远镜把控全局,面向未来为这所百年名校敞开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语商培养,会做也会说

学生要开讲座谈“”,审核通过了.

张万琼听到这个消息,惊诧不已,赶紧叫来课程研发中心的负责人质问.“他们解释这是分析背后的文化以及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等等,不是教人打,我也就通过了.”

开讲那天,人山人海,学生听后说很有意思,对刮目相看.

这是备受西大附中学子追捧的“立人大讲堂”之小先生讲座.前年开始实施,去年全面铺开,校级层面每周一次,截至目前,已开展140余次,有的一个讲座上座率高达3000人次,深受师生欢迎.

学生对某一题材有兴趣,则组织兴趣组着手研究,自己选择课题导师,拟方案、写发言稿、做课件,分工协作,井井有条.课程研发中心审核通过,安排时间和场地.在此期间,他们要主攻一件事:吸引观众.

题材吸引人,海报时尚,演讲水平高,自然“客人”就多.因而学生常借助社会热点造势,并绞尽脑汁为演讲排兵布阵,甚至一段话的语气、一个字的语调也要琢磨好一阵.

通过小先生讲座,学生们获得了“秀一秀”的舞台,他们的研究热情、研究性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飞速提升.除此之外,西大附中还有很多策略,“逼”着学生开口说话.

早在张万琼还只是西大附中化学教师兼班主任时,她就意识到“会做不会说”的局限性,着手训练班里学生口才.每天中午,张万琼让他们提前十分钟到教室,进行中文演讲.

2010年7月,张万琼走上校长岗位,就是通过竞聘脱颖而出.由此,她相信,未来人才的竞争,除了拼智商,还要拼语商.

她在全校的语文课中,特意开设了口语课,让语文学习回归“听说读写”的正道.有教师这样上口语课:最先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回去准备三分钟发言.学生自信逐渐建立起后,便改为现场抽签选题,准备一分钟,演讲三分钟.讲不出来,微笑面对大家,三分钟满后再回座位.渐渐的,学生的胆儿练出来了,也能淡定地表达.

学校还单独开设了英语口语课.采取学唱英语歌、常见英语术语表达、值日报告等活动式教学,绝不将就了事.国家级、市级各类中学生英语竞赛,附中学子均有不俗表现,每年一度的英语晚会是附中学子的英语狂欢.

日复一日中,西大附中学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在同年龄段的孩子中脱颖而出,他们也开始更受高校自主招生团队的青睐,而类似“西大附中的孩子真会说,什么问题都能应变自如”的夸赞,不绝于耳.

文化活动,化育真人

除了小先生讲座,“立人大讲堂”还包含由院士、科学家、社会贤达等开设的专家讲座和由学校教师开设的大先生讲座,旨在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尤其是专家讲座,不在乎学生听懂多少,能把窗户打开,让前沿风景隐约浮现眼前,足矣.曾有一名院士讲天体物理,让学生听得如坠五里云雾,却没想到,这间接培养出了一名攻读天体物理专业的哈佛高材生.

张万琼特别注重典礼文化教育的力量.新生入校,必须参加两至三天的入格教育.建班礼、拜师礼、升学礼、成人礼、毕业礼都有一套系统流程.这些仪式,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更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油然而生一种庄重感,积淀优雅的人格.

西大附中的校园内,可谓书香四溢.教学楼道、室外等公共区域有图书角20多个,班级和年级办公室有漂书角120多个,学生自主登记借还,处处有书,随拿随读.有些班级的门口还自创对联,教室、办公室更是翰墨飘香,散发着文化的味道.采访当天,正值周末,不少家长来接孩子放学,边等边坐着看书,不失为一种享受.

缤纷节,也是学校培养“多向度的人”中的重要一环.

夜幕降临,一个个节目,既精彩又富有文化品味,“让人感到这不是一所中学在办晚会,而是大学的学子在进行一次超水平的艺术表演.”著名教育记者陶继新对此赞叹不已.

如果以为缤纷节只是几场华丽晚会的堆积,那就错了.书法展、辩论赛、附中好声音、附中梦想秀等在时间上、空间上,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多元展示的机会.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止演绎出缤纷青春,还懂得了爱与责任. 比如颇受欢迎的“附中梦想秀”,经过层层选拔出的冠军,可以得到企业赞助的两万元梦想基金.但这些孩子将钱化作崭新的学习用具和温暖的冬衣,捐给了特殊学校、农村留守儿童.

面对各种检查,学校从不让学生说检测话.“你教了学生说检测话,平时再倡导学生讲诚信,这叫什么教育?”张万琼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西大附中要构建真教育的殿堂.

在西大附中,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没有必要三年都耗在题海中.”张万琼一直坚持“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培养多向度的人,走“素质教育与应试成绩双优”的道路.

多元课程、分层教学、四度课堂

构建“三维一体”全效育人体系

张万琼率领的这一届领导班子无疑对课程改革有着充分自觉.

打造中学里的大学构建真教育的殿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附中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在综合分析校本实际后,学校建立起四个纵度(国家标准课程、校本课程、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课程、国际课程)、四种方式(必修、必选、任选、自修)、三个层级(基础级、综合级、高级)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高中保持60多门校本选修课,初中保持30多门选修课.

学校副校长刘其宪介绍:“虽说课程多样,但并不都要学生消化,除了必修课,学生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

除此之外,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弹性小课程”.“弹性”是指课程的容量、难度、师资等有弹性,例如把语言和社会类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素养升级课程两部分,“小”是指课时少、微型化,这使得弹性小课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课程整合是西大附中课程改革的又一大亮点.

比如整合初中数学课程,初一就将三年的数学教材发给学生.教师根据班里学生的整体水平,打破教材的知识结构,研发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教材只是基本的教学蓝本,教师授课并不局限于此.

但是问题接踵而至.因为实行抽签入学,每个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如何保证教学方式适应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这就涉及到分层教学的问题.考虑到教育公平以及因材施教的要求,学校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两层,让各层学生接受难度不一的教学.

有家长不服气,跑来学校闹着要把孩子从B层调到A层.了解情况后,张万琼第一时间给家长打了,聊了半个多小时,解释即便将学生分层,也是师上课,并且更有针对性.这自然化解了分层教学导致的矛盾.

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张万琼提出了“四度课堂”的主张,“教学内容上有宽度、知识结构上有深度、学生参与上有热度,学生发展上有生成度.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但她并不赞同全校一个教学模式,而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多元创造.

在实践过程中,西大附中逐步构建起“三维一体”的立体课堂体系:第一课堂指传统课堂,主要承担国家课程学习,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第二课堂指活动性课堂,主要承担校本课程学习,以拓展、动手、体验为主,第三课堂指物化的隐性课堂,主要承担生活实际场景的摄入、筛选、积累,以熏陶感悟为主.三个课堂交互,形成了立体全效育人体系.

整合资源,创新实验

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自由、宽厚的土壤

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的附属中学,西南大学附中非常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将环境教育、科技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纳入学校整体课程教学规划之中,注重学生创新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西南大学30个实验室签定了无偿使用协议,附中学生可以直接使用大学实验室.”张万琼介绍,西南大学也到附中建立实验室,并让大学教授和中学教师以双导师制形式指导附中学生做课题研究.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近20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完成8000余个学生课题,300余名成员获国际“环境小硕士”.学校还承担着指导全国百多所中小学环境教育的任务.

依托大学优势,西大附中于2011年联合西南大学在全市率先创办了“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创新在哪儿?用张万琼的话说,主要就是“师资配置和课程设置两大方面”.

西南大学校长担任名誉班主任,配备了人生规划导师、科研导师、学科导师.课程由西南大学教授共同研究设计,分为国家高考课程、国际高考课程、理工科技学科突破和人文素养课程、情感励志课程,以“个性化+小班教学+分层教学+分项教学”的形式实施.“如果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圈养,那么这种就是放养.”

这种宽广、自由的培养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到释放.今年毕业的第一届创新实验班学生,已全被“985”重点高校录取,其中王旎瑞在清华大学领军计划中还获得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历年高考,西大附中的重点率、本科率始终居于重庆市重点中学前列.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精英和高素质人才.西大附中因此获得了人才成长的“超级梦工场”的美誉.

学术引领,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根据教练指令,每位教师用同样的纸折叠同样的花样,期间不能相互商量,只允许向教练提问.对折三四次后,撕掉一个纸角,再打开看.结果折出的形状五花八门.

2011年8月全校教职工素能特训的这次体验式折纸训练,让学校党委书记邓晓鹏记忆犹新.“这引起我们深刻反思:仅有师生互动效果尚且如此,教师霸占课堂海讲一气,学生接收效果又如何?可能对许多教师来说,‘以生为本’的要求早就听腻味了,但这次训练只是让他们当回学生,效果就出来了.”

然而,仅有思想转变并不足以使教师支撑起高水准课堂,为此学校进一步将课堂置于公众视野下,迫使教师主动发现问题,在比较中去粗取精,提高教学艺术,推动高效课堂形成.

“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每位教师打磨自身的同时,也在给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张万琼希望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做到大气,保持开放的心态、展现真实的面貌. 学校与西南大学良好的对口合作关系,为教师带来不少福利.各教研组对接高校院系进行专业提升,在其指导帮带下开展科研,教师可进一步学习和深造以提高学历,高校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也可随时去听.

今年9月20日,全国“鲁迅文学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西大附中举行,这是鲁研会首次选择在中学召开.会上,西大附中师生对鲁迅进行了“重估”“重构”“重塑”等,在思想碰撞中产生了不少创见.

此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搬到校外进行.张万琼相信:“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度,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教学姿态.”

人文关怀,享受职业幸福与尊严

这是一场特殊的敬颂活动.音乐响起,一左一右两名学生,搀扶着西大附中的离退休教师,走过红地毯,登上颁奖台.青年教师致颁奖词,讲述领奖人的教育人生.接过私人写作的终身贡献奖水晶奖杯,教师们热泪盈眶,哽咽着致谢学校.

“他们为附中耗费了太多心血,其实更多的感谢是放在师生心中.”张万琼一直强调营造尊师氛围,“行动是跟着心走的,教师在附中有主人翁的感觉,自然会尽力完善自己的家园.”

西大附中里外省市的教师不少,即便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因工作任务繁重,也难以投入太多精力照顾他们.张万琼便将关怀一直延续至教师父母身上.一到检测期,她便倡导教师带着家人出去走走.每逢重阳,还会特意嘱咐他们给家里双方父母送礼物,让教职工的家人感受到学校浓浓的爱意.

张万琼强调“教师要追求有尊严的生活”,“不要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去喊学生补课,失去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尊严.”因而学校教师私自有偿补课的情况基本绝迹.


《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一直以来,张万琼提倡“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鼓励教师张扬个性,在独当一面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合力与战斗力.

学校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100余人,研究员级教师8人,特级、高级教师100余人,硕士生导师近30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重庆市名师等诸多荣誉及称号获得者30余人次.80余名教师在全国、全市各类竞赛中获得奖,主持主研各级各类课题400余项等

“嘉陵弦歌地,缙云志士乡.”如今,走过百年历程的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在校长张万琼的引领下,在宽视域、厚基础、重选择、课堂高效、评价多元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成绩双优”的道路上走得更有底气,在“打造中学里的大学,构建真教育的殿堂”的过程中绽放出特立独行的傲人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