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不在目而可心

点赞:9612 浏览:424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清初四画僧之一石涛,被著名画家吴冠中尊为“中国现代艺术之父”.石涛所著《画语录》共十八章,吴冠中称其为“货真价实的国宝”.

王宏印先生所著《画语录注译与石涛画论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付梓已逾五载,但至今未见任何评论文章.

《画语录注译与石涛画论研究》(以下简称《注译》)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画语录》文本注释与研究,分两节:第一节《画语录》文本注释与疏解,包含原文、注释、今译、英译、疏解.第二节《画语录》与石涛之评价研究,概述了国内外石涛研究现状、石涛其人、其画、其书、其论,及其基本评价.第二章《画语录》与《画谱》之比较研究,用考据学方法对两个版本进行了校勘和比较,也变相说明了以《画语录》为英译原文的理据.第三章石涛题画诗文研究,系统梳理了《画语录》与石涛题画诗文的关系,补充拓展了《画语录》的基本思想.第四章石涛绘画精品解析,论证了石涛的绘画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最后为附录,包括翻译体会文章一篇,另有《石涛画语录术语英译表》.

笔者以为《注译》一书的独到之处在于:(1)中国文化典籍翻译范围的拓宽.以画论为英译对象,源于王宏印先生对国学及中华文化典籍翻译的认识,即有别于“认为国学只是文学,或者等于四书五经的狭隘认识”.从体例上说,坊间所见典籍英译一般只含原文与译文,有的甚至没有原文注释,译文本身也不做说明,而《注译》却不同.其第一章设有古文注释、今译、英译与疏解,形成了完备而和谐的典籍注译体例.(2)中国典籍对外翻译方法的探索.翻译方法本身的研究,对于《画语录》这样哲思玄奥、画理深邃的典籍尤显必要.在附录“意明笔透,法障不参——石涛《画语录》英译问题探讨”一文中,著者从基本术语、句法结构等层面对《画语录》翻译进行了全面分析,特别提出了语源知识、基本定义、搭配关系、语境变迁、系统构建等典籍术语意义确定中的考量变量以及“翻译变体”等认识,可供典籍翻译和研究者参考和借鉴.(3)石涛艺术研究的深入与突破.由于石涛本人的艺术魅力和学界研究的倾向,石涛研究文章如汗牛充栋.但近六十年来,石涛研究多集中于其生卒年月、家事、评传及《画语录》文本的字面解析,鲜有突破性成果,对于石涛思想概貌及其思想的系统性,尤其是对《画语录》的思想结构,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注译》对全书十八章各章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石涛题画诗文和石涛绘画精品的解析,基本上建立了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体系.就研究范式来说,此书可以说是中西思维模式的有机结合.《画语录》与《画谱》版本校勘、辨伪属国学中的考据之学,而疏解、题画诗及绘画精品解析中的逻辑阐释,分条明析则是西方的.


以下就“译”与“艺”两方面对该书进行介绍.

一、意明笔透——关键术语的厘定与英译

译者译意.典籍英译的难点之一在于古文中单音节词的多义性及术语的模糊性.《画语录》是一部集玄思妙想的画论典籍,其中的“一画”玄而又玄.“一画”难解多因其语源的模糊性.就“一画”语源问题,评者往往儒释道等各执一端,非此即彼.王宏印先生对“一画”的描述,融各家学说,理解较为全面:“石涛一画说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禅宗,并糅合了儒家思想,易学思想、道家思想等,形成了‘一画说’丰富的内在理论结构.这也是石涛那个时代三教圆融思想的一个体现.”[1]《注译》各章古文注释部分对“一画”及其他关键术语的语源都有清楚交代,使《画语录》与诸家思想的互文关系清晰可辨.如“太朴不散”的注释为:“太朴:道家术语,指原始混元之气等”“吾道一以贯之”:“原出孔子《孔子.里仁篇》等”“尊受”中“受:为佛学用语”;“蒙养”“来源于《易经》‘物之生必蒙’和‘蒙以养正’等概念等”《注译》一书的附录中表明,“一画”语出“一字不加画是什么字”的禅宗公案,其意经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及书画上的“一笔一画”而得到衍生.一画章第一的疏解部分就“一画”进行了三个循环的诠释,从宇宙与艺术共生论,物理形象与心理形象互感论,意向活动与躯体动作协调论三个层面上确定了“一画”的内涵与外延,建立了“一画”翻译的“术语系统”[2].现举例如下:

(1)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章第一)

What a kind of order is there to bee,then?It was the great Oneness of coic order.

(2)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画章第一)

The great order of Oneness is actually the great origin of all things and the general source of all phenomena in nature.

(3)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章第一)

With this great Oneness of arts in mind, man is able to depict all forms of things in nature at his brush tip directed by his artistic intention.

(4)以一画观之,则受万画之任.(资任章第十八)

Each stroke strives to achieve manifold effect in the connection of others.

对“一画”这一关键术语的翻译,王宏印先生的处理方法是围绕着“Oneness”(大写One既有强调之意又与西方文化中上帝的统一性相通),依语境变迁及词语搭配变化,分别用其翻译变体the great Oneness of coic order,great Oneness of arts及stroke 来表示一画在宇宙本体、绘画艺术及具体笔画上的三层意思,在术语的动态稳定中保障了意义的相对完整和系统性与层次性. 二、石涛绘画思想的系统研究

王宏印教授在书中多次强调石涛研究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需要把研究对象的各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以下分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文本疏解的妙用.有关石涛的现存资料纷纭艰窘,造成了石涛研究的难度.王宏印教授既重视“五四”以来国学大师们注重从资料阐发观点,尤其是打通中西美学原理的阐发,同时也认同程抱一先生非考据的、但具有想象与分类分析价值的、长于学理分析的石涛研究方法.以这种理念进行古文的疏解,便能充分发挥中西思维并用,批判性吸收研究方法的长处.因此,王宏印先生的疏解部分,就大大不同于学界一般就事论事或者架空谈理论的做法,而有了原理性的突破和研究上的发现.

2.题画诗新解.一般认为,画上题诗为中国画独有.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是“有我之境”——借自然景物抒发自我情怀.题画诗是通向画家精神世界的一扇窗口,成为解画的一种语境.诚如美国艺术史家Michael Sullivan所说:

An inscription carries us deep into the philosophy, literary critici and tells more about the author and his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friends and his life than can be derived from any other sources.(题画诗文使我们深入到哲学,文学批评,提供了比任何其他渠道都丰富的关于诗人及其生平与交游的信息)[3].

以往的题画诗研究多从题画诗的内容,题画诗与诗人(画家本人),题画诗与画的关系等角度展开,从题画诗与画论角度所谈不多,且零散无序.

题画诗是分散的、无系统的甚至是随意的,不加修饰和不事修改的.这是常理,然而,探索《画语录》的思想体系却要求连贯和贯通,要求一定的系统性,至少是条理性和思想性[4].

王宏印先生认为:“大量的题画诗文,不仅揭示了画家许多重要的生平活动线索,而且补充了《画语录》的不足,甚至提供了不少有待发掘的思想线索.”[5]可是由于《画语录》的谋篇和立意所限,这些思想并没有在其中得到系统而深入的发掘和阐述,而是在题画诗文中分散和流散了.因此,搜集、挖掘和整理、阐释这些思想,是全面了解石涛绘画美学思想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6].

著者将题画诗文与《画语录》各章匹配对照,清晰勾勒出二者间的联系,从《画语录》的原型追问、绘画“大道”和“天下之法”思想的提出、师法自然与“不似之似之”艺术标准的重申等十个层面说明了石涛题画诗文对《画语录》的补充,另外,对题画诗文与《画语录》相对应章节的先后也做了考证及分析阐释,是对石涛题画诗的系统研究,阐述之条理清晰十分难得,实践了著者系统性条理性的研究追求.

3.石涛绘画精品解析.不同于一般书画著作的是,王宏印教授未将石涛绘画作品简单地附于书前或书后,而是对其二十组代表画作逐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理分析,以字解画,互文见义.比如,在《观瀑图》中,著者“找到了许多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难以找到的因素”.不同于传统国画游目式的散点,此图为“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特例,一个焦点的绝妙特例”“和西方现代绘画的原理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奇妙的契合”[7].按书画欣赏的惯常思维,我们可能会纠结于偶然与必然,拷问缘由,如将这种相似性归于石涛年怎么发表端的西学东渐,臆测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的石涛是否受过西画的影响等.然而,著者的解析止于“契合”.用石涛的话来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8]曾有人说吴冠中的某些作品像美国现代画家洛克,对此,吴冠中说:“我以前没有见过他的画等我根本不可能受他的影响,是‘他就我,非我就他’了,当然,他也并非就我.面对大自然,人有智慧,无论古代现代、西方东方,都会获得相似的启迪,大写意与印象派,东方书法与西方构成,狂草与抽象画等”[9]噫!无他,唯至人画魂之邂逅耳.此幅画的解析思路也验证了王宏印教授在本书所说的:归根结底,石涛的绘画艺术,显然是中国式的等其散文化和题画诗文的写作形式等可能和西方某些艺术家的观点或说法有偶合与相似,但那毕竟不是必然的.必然的只是一流的艺术家在心灵和感觉上的相通相合[10].

障不在目而可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录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王宏印教授苦心孤诣,历时数载,为译界、画界献出《画语录注译与石涛画论研究》.笔者仅截取译与艺之个别层面粗论浅谈,难免挂一漏万,恐未彰该书之精彩.好在从石涛处懂得“尊受”,尊重内心真实感受,遂成以上文字,望与学界译界共勉耳.

注释:

[1][2][4][5][6][7][8][10]王宏印:《画语录注译与石涛画论研究》第10、 329、235、241、 250、 297、 26、 172页,[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3]Sullivan, Michael:Three Perfections:Chinese Painting, Poetry, And Calligraphy. New York:Braziller,1999:17.

[9]吴冠中:《 我读石涛画语录》第8页,[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8年版.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