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新

点赞:27255 浏览:1219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教学环节.只有重视实践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校外实践“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关 键 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三结合”模式;保障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6号)(以下简称16号文件)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些要求强调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基础”课重要而必需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和摔打,才能促使他们加深对“基础”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的目的.

目前,全国高校在积极贯彻16号文件,实施2005年初、教育部先后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在实践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受各种因素和条件所限,特别是因学生数量多、组织难度大,经费不足、时间、场所、安全等因素的制约,实践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和影响着“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广泛开展.

一、“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规范化的组织、管理和考核制度

目前,全国各高校在进行“基础”课实践教学中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普遍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如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标准,没有实践教学的课程规划,缺少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以及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导致任课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各自为战”,随意性较强,加之组织实践教学费时费力,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2.校外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甚至存在以少代多、以点带面的现象

由于组织校外实践需要吃、住、行、参观门票等费用,且费用较高,所以即使个别院校组织校外实践,也只是选派代表参加,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导致以少代多、以点带面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由于条件所限,校外实践教学主要限于参观考察、社区怎么写作等常规活动.

3.经费不足

实践教学的进行大多需要经费的支持.而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教育经费日益紧张,对包括“基础”课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有限,特别是民办高校,更是缺乏相应的经费作保障.“基础”课教师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教师自身的因素

目前,从事“基础”课的年轻教师占多数.他们自身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不深,理论结合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社会实践经验不多,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造成开展实践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范围较为狭窄.另外,“基础”课教师理论教学任务重,科研指标要求高,牵扯其大部分精力,加之实践教学课难度大,特别是校外的社会实践,安全责任重大.因此部分教师不喜欢上实践课,缺乏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为使“基础”课教学走出目前的困境,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不断探索符合自身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模式,总结出“三结合”――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实践教学既包括讲授的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又包括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生活、交友、健康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和他们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用鲜活的社会现实和贴切的理论分析,启发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促使学生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例如,“基础”课中第四、五、六章,这三章主要讲人类生活的三大领域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可以以“谴责不良道德行为”为主题进行课堂实践.要求教师事先布置学生思考我们身边的一些行为,对材料进行加工、提炼、整理,最后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或相声,客观地反映社会或校园生活,歌颂学习或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或鞭挞不道德行为.第三章,可围绕长江大学的三名学生英勇救人牺牲生命与打捞船夫索要高价“捞尸费”的热点进行讨论,引发大学生对“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问题的思考.把理论学习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从中认识和体验所学知识,进而提高道德自律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取主题时一定要紧扣教材重点,并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

从教学方法上看,“基础”课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可以包括: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模拟法庭等,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课堂实践教学,可以直接与课堂理论知识相对接,可让教学内容“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对“基础”课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外在灌输与内在接受达到统一,提高教学质量.

2.校园实践教学

校园实践教学是指在学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校园实践将“基础”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层面上展开,可以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注重人文素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强化教学效果.加之,校外实践教学涉及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通、住宿等费用问题,成本较高,且学生安全问题难以保障等原因,大多数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难以开展大规模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情况下,就可采用较易组织,成本也相对较低的校园实践教学,并把它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校园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如组织校内调研、观看革命影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创业大赛、法律知识竞赛、诚信教育、小品表演、模拟法庭、撰写“道德观察”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既可以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又能扩展他们的视野,训练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协调与管理,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 3、校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的基础上必须向校外延伸.校外实践教学指在学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实践教学与校内实践教学的提升和检验,是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空间的广阔性,更能锻炼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脱离校外实践,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无法实现,教学效果也无从检验.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映射着一定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在选择校外实践的方式时,要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作多样化的安排,争取使学生通过更多方式参与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监狱、法庭等参观考察、到养老院、福利院进行怎么写作,以及参加“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等.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书面文字,撰写出调查报告或实践感想.通过校外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将理论知识、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信念;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在实际操作中,校外实践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经费问题.为了缓解经费紧张,可以采取就近原则,在本市或者本地联系相关单位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构建并运用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基础”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

三、“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保障

实践表明,“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是提高该课程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基础”课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加强对实践教学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法的研究,准确掌握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实践活动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据此,笔者认为,要想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要从“五要”人手.

1.要给予实践教学足够重视

“基础”课实践教学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系统工程,不仅授课教师要重视,它还需要社会、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和严密的组织,人力、财力的及时投入,学校有关部门及社会的支持.

2.要规范管理机制

实践教学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课堂教学的载体和教学内容的延伸.因此,必须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根据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确定性、广泛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为保证实践教学正常开展和高效率,我们建议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应制定专门的“基础”课实践教学规划、教学大纲、成绩评定标准、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等一系列文件,提高和保证“基础”课实践教学效果和效率.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从而克服实践教学的盲目性,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要确保专项经费

“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进行多数情况下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来进行,需要相应的经费支持.高校应响应国家和教育部门的号召,设立“基础”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进行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切实将经费投入实践性教学的环节之中,要层层落实,专款专用,使实践性教学得到最基础的物质保障.

4.要建立健全教学实习基地

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基地.首先,选择建立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实习基地.可与革命圣地、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建立长期合作的参观考察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其次,建立必要的社会怎么写作基地.可定期到当地的养老院、福利院进行义务劳动,走上街头宣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等,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增加道德感悟,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5.要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基础”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要有高尚的师德和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教师自身要拥有过硬的“基础”课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社会知识,平时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要具有创新意识、较强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能较好地组织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广大“基础”课教师除了要加强理论学习,同时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开阔视野,了解社会,研究实践教学的规律、特点,丰富自身实践教学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只有这样,“基础”课教师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基础”课的实践教学.

总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是“基础”课的本质要求.教师在“基础”课教学中应坚持实践性原则,不断探讨“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多种模式,拓宽实践教学的渠道,选择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让大学生将道德、法律认知转化为道德和法律实践,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严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思想教育研氪2009,(4).

[2]熊玉坤,顾德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3]申艳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8).

[4]陈春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2).

[5]王书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