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号作品创作的历史溯源

点赞:18368 浏览:821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前这一时期中国小号作品创作的繁荣程度、创作数量、作品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来研究中国小号作品创作的历史溯源.

关 键 词 :中国小号作品;诞生;创作;历史溯源

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创作思维的集中反映,而作曲家的创作与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简单地说,音乐作品是作曲家的成果,作曲家创作则是特定社会与时代的产物.中国小号作品的问世和创作是从1949年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出现的.之所以会在这一时期出现,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小号这个西洋管乐器在解放前只是乐队中的一员,受到当时演奏水平、生活条件、文化背景以及其他诸多条件的制约,可以说当时的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还没有创作中国自己小号作品的条件和土壤.当时的小号主要应用于军乐队中,军乐队主要是用于礼仪或是检阅,演奏的都是外国名曲,小号在乐队中作为主奏乐器以演奏旋律为主.而在民间的西洋管乐队或是小合奏,主要是为红白喜事伴奏为主,所演奏的曲目也是以西洋管乐名曲或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为主.在舞厅乐队中的小号,演奏的是一些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爵士乐、外国名曲或是当时中国的流行歌曲,虽然也有一些中国的小号演奏者在音乐会上独奏,但演奏的都是外国小号经典名曲.我们目前还没有解放前中国小号作品的记载,所以,中国小号作品的创作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笔者通过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到“”前这一时期中国小号作品创作的繁荣程度、创作数量、作品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来研究中国小号作品创作的历史溯源.

一、中国小号作品的诞生和朱起东编写的《小号曲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这一时期,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重新起步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小号专业和其他各类乐器一样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中国八大音乐学院的成立和各省艺术院校的建立,中国的小号演奏也随之走上了专业化道路,中国风格的小号作品也从此问世,并推动了这一时期小号事业的发展.

从目前现有的资料中得知最早的中国小号作品是一首小号十重奏《新疆舞曲》,它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丁善德教授于1955年创作的.中国的第一首小号独奏曲于1956年诞生,是由军委军乐团(总政军乐团的前身)的梅宾先生创作的《红军解放南沟岔》.

在这一时期中国小号作品创作方面有着最为突出贡献的是上海音乐学院小号教授朱起东先生.朱起东先生在中国的小号界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1939年留学美国,先后获得美国芝加哥音乐学院小号演奏专业学士学位、美国阿美利坚音乐学院音响学硕士学位、美国西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哲学博士学衔,是我国最早获得国外小号专业学士学位的人.他编写了我国第一本中国小号音乐作品集《小号曲集》,曲集共收录了12首中国小号作品,包括10首中国小号独奏曲和2首小号二重奏作品,其中由朱起东改编或编写的曲子就有6首.《阿拉木汗》是他根据新疆的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改编的,这首民歌在吐鲁番地区广泛流传.阿拉木汗是个美丽姑娘的名字.黎英海将这首民歌进行了编曲,朱起东先生将它改编为一首幽默、轻松的小号独奏曲.《秋收》是朱起东先生根据电影《白毛女》中的插曲改编的,原曲是一首陕北民歌风格的独唱歌曲.《喜相逢》改编自民间乐曲《喜相逢》,它原是内蒙的一首民间乐曲,后流传到张家口北部一带,被吸收入戏曲“山西梆子”及“二人台”等地方戏曲中作为过场牌子吹奏,常用于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的伴奏.此曲先是由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和专业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将它改编为笛子曲,后来小提琴家杨宝智将它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朱起东先生又根据小提琴独奏曲的版本将它改编为小号独奏曲.这是用小号演奏中国民间乐曲的一个大胆尝试.《故事》是朱起东创作的一首小品,全曲使用小调创作,乐曲由庄严的引子开始,有一种悲壮的情绪,似乎在叙说陈年往事,接下来是欢快跳跃的舞曲,把人们带入美好的时光.最后的快板非常的流畅,虽然小调的调性有一些暗淡,但情绪上是非常活泼、快乐的.朱起东先生还把新疆民歌《送我一枝玫瑰花》和福建民歌《采茶扑蝶》这两首民歌改编成了小号二重奏.

《小号曲集》中除了朱起东先生自己的作品,还收录了许林创作的小号独奏曲《青海瑶》,此曲是作者根据1949年在西北农村采风时记录的青海民歌“花儿”编曲的;黄凌创作的小号独奏曲《快板》;女作曲家刘庄创作的小号独奏曲《回旋曲》,这首乐曲是作者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为当时也在上海音乐学院军乐学习班学习的总政军乐团小号独奏演员朱尧洲用中国五声音阶创作的一首独奏小品,它具有民族音乐的特色并充分发挥了小号的技巧和特性;蓝之创作的小号独奏曲《山歌》;贺绿汀的《幽思》,这首小号独奏曲《幽思》是作曲家贺绿汀为长笛创作的一首独奏曲,后经朱起东改编为小号独奏曲,改编时根据小号的音域和乐器的性能、特点,在音区转换等方面作了一些调整和改动,但不失原曲风格,效果极佳,该曲曾列入上海音乐学院小号专业教学大纲,并被选入1961年全国音乐院校教材会议制定的教学大纲;还有黄日照根据内蒙古哲里木盟地区广泛流传的一首叙事诗歌和颂扬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而改编的《内蒙民歌变奏曲》(又名为《嘎达梅林主题变奏》),经他改编后,这首乐曲也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小号独奏曲,并被入选1961年全国音乐院校教材会议制订的教学大纲.朱起东先生编写的《小号曲集》在这一时期中国小号作品的推广和运用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其他早期中国小号作品的创作

这一时期在音乐学院任教的黄日照先生改编了多首小号名曲,他在音乐学院教材丛刊上发表了三首小号独奏曲,《毕业的前夕》《山歌》和《嘎达梅林主题变奏》.他还创作了另一首小号独奏曲《小顽童》,但遗憾的是这首乐曲没有出版发行.为了推动中国小号演奏水平的提高,响应当时提倡的西洋乐器民族化的口号,他还编写了一本《小号练习曲二十首》,该练习曲全部采用的是中国民族民间的旋律和音阶,也是第一本中国音乐风格的小号练习曲. 1961年陶嘉舟创作了我国第一首小号协奏曲《赶车》,收录在朱起东编写的《小号独奏曲选》第二集中,也是这本曲集中唯一的中国小号作品.《赶车》的问世引起一阵轰动,作品相当成功,极富民族特色.在小号的技法上也有突破,曾在电台上进行播放,影响很大.出版后很快流行全国,成为各音乐院校小号毕业考试演奏作品.《赶车》的问世填补了中国小号协奏曲的空白.之后他还创作了《蜀乡叙事》和《建设者》两首作品.《蜀乡叙事》是1963年作者从川剧高腔曲牌的韵味中提炼出一个音乐主题,由此发展成了一首抒情小号独奏曲,《建设者》是1965年作者到东北兴安岭林区修森林铁路的部队中体验生活时创作的.这两首乐曲当时没有出版,但也很快被传抄到一些音乐学院.

中国小号作品创作的历史溯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号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这其间还有一些其他的中国小号作品,如樊祖荫的小号独奏曲《郊游》,由音乐学院油印作为教材使用.朱起东根据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改编了同名小号独奏曲,该曲收录在朱起东先生编写的《小号独奏曲选》第一集中.许林的小号独奏曲《秧歌》,这首小号作品也是许林的管乐处女作,这首作品的雏形是1949年作者在陕西泾阳由部队的司号员调入文工队改任小号演奏员以后,在解放甘肃岷县入城式去东校场举行庆祝大会那天,乐队行进齐奏大秧歌,因原秧歌歌调只有12小节,来回无限反复稍感乏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演奏小号时尝试即兴加花变奏,并记录下来,解放后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便完成了这首小号独奏曲,并被选入1961年全国音乐院校教材会议制定的教学大纲.这首小号独奏曲曾被国内外多名演奏家演奏、播放和录制.另外还有陈贻鑫根据皮影戏音乐素材创作的《F大调协奏曲》,该曲创作于1965年,由天津市歌舞团乐队协奏,陈贻鑫指挥,王子申担任小号独奏,该作品在天津音乐学院礼堂首演,并在天津电台录音,遗憾的是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未能出版发行.

新中国成立后至“”前这一时期是中国小号作品创作的开创性时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小号作品大多由民歌、民间音乐和歌曲改编而来,少数作品改编自民族风格的器乐曲,旋律也是以民歌、民间乐曲和歌曲的旋律为主,音乐的体裁、发展多数是对音乐主题旋律比较初级的变奏和旋律重复,作品在形式上比较单一,在数量上、层次划分上都有所不足之处,这和当时小号演奏的水平、普及与发展的滞后有着很大的关系.


本篇论文:{$getarticleurl}

追溯历史的同时,尽览我国各个时期的小号作品,为小号创作作品的作曲家不多,尤其是建国初期和“”时期更是寥寥无几,创作者以小号教育和演奏者居多.这直接导致了由非专业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形式比较单一,多采用变奏曲式,其他形式较少,能够广为流传和应用的精品不多.因此,要繁荣我国小号事业,推动中国小号作品的发展,与世界水平接轨,需要中国优秀作曲家更多地关注和创作中国小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