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点赞:31443 浏览:1372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 探讨不同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9月到2010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6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a/APO2)、PH、PO2和PCO2等动脉血气指标,两组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及两组合并症情况.结果 改良组治疗后的a/APO2、PO2及PCO2指标以及其他项均优于传统组.结论 改良注入PS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确切,合并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 键 词 】

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注入方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常见疾病及主要死亡原因,常需用机械通气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NRDS已有20余年历史.PS的给药方法有传统法和改良法.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采用改良法给药治疗NRD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本文比较两种不同注入PS方法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改良法优于传统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9月到2010年10月收治NRDS患儿60例,所有患儿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标准.出生后1~6 h内出现呼吸困难、鼻扇、吸气性三凹征、及青紫症状,经X线诊断为NRDS.男32例,女28例,胎龄25~35周,平均(32.1±1.2)周,体重1.1~2.5 kg,平均(1.5±0.6)kg,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不同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合并症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入院后均给予一般治疗如保暖、吸氧、防止感染、吸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静脉营养等,同时均于生后12 h内给予气管内给予PS(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首次给药100~200 mg/kg,12 h后可重复给药1次.传统组:经复苏囊正压短暂通气给氧,用无菌注射器吸取已加温至37℃的药液,连接的细硅管经气管导管送至气管分叉处,分别采取头高左、右侧卧位,然后头低左、右侧卧位4个体位给药,每体位注人1/4量药液,每次给药后机械通气1~2 min.改良组:在心电监护下置于辐射台保暖,摆好体位,气管插管吸干净气道内分泌物,给予复苏囊正压通气给氧,用2 ml注射器吸取已预温至37℃左右的PS,接上5号半头皮针,消毒气管插管,在接近口腔处插人管内,缓慢注射,边注射,边用复苏囊正压通气给氧,无需改变体位.


1.3 统计学方法 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动脉血气指标变化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见表1.

2.2 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比较:改良组的机械通气(7.8±1.5)、氧疗(13.7±3.0)及住院(15.2±3.9)时间短于传统组的机械通气(10.5±2.4)、氧疗(19.6±4.2)及住院(24.7±6.1)时间(P<0.05).?

2.3 合并症比较 两组不同注入PS治疗NRDS的合并症比较:改良组的合并症发生率10.0%(其中:药物反流、发绀和颅内出血各1例各占3.3%)明显低于传统组33.3%(其中:药物反流和颅内出血各3例各占10.0%;发绀4例占13.3%)(P<0.05).?

3.讨论

NRDS是早产儿的一种常见病、危重病,由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引起,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2].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呼吸支持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数十年来, PS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临床,使NRDS的病死率明显下降.常规的PS注入方法在插管和注药过程给患儿造成人为的缺氧,大大增加缺氧合并症的发生率.本文的比较结果显示,改良注入PS组的动脉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合并症均明显优于传统注入法,充分说明改良注入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张雁,李东,陈伟新,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评价.中国药房,2008,19(17):1321-1322.

[2] 陈超.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1):65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