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点赞:6475 浏览:216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所谓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文学需要想象,这是众所周知的;而数学似乎与想象关系不大.其实,数学也需要想象,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

关 键 词 :数学思维;创造条件;直观教具

一、丰富学生的表象

想象的水平是以所具有的表象的质量和数量的情况为转移的.表象越贫乏,其想象越狭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因此,在教学中,要使用教具、实物和画图等直观手段,以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为想象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我在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的时候,利用了实物计数建立表象.而认识较大的数,就可以依靠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较小数的表象进行想象.至于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应当先通过对材料的直接观察、实验,形成清晰、生动的表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使学生生动地理解和正确地掌握抽象的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表象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前所述,想象实际上是一种创造,如果只能人云亦云,就根本谈不上想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而对他们表达不够清楚的地方,则不要过分苛求,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格式都做了规定,例如,老师问:“2加3等于几.”学生回答说:“等于5.”则是“不完整”的,应该说:“2加3等于5”.这时学生的回答是准确的、清楚的,在这里主语承前省了,不会引起混淆和误解.由于教师的硬性规定,学生在回答问题前,首先要抑制自己的习惯,再从头脑中提取出老师规定的格式,这就影响了学生的思维.

三、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时,应注意运用直观教具

直观教具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对儿童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过分依赖直观教具也会使儿童的想象力得不到应有训练.例如,有的老师在教“相遇问题”时制作了十分精巧的教具:用细绳牵动两个纸人相对而行,把从出发到相遇的全过程都演示出来.或者让两名学生上台相对而行,现场表演.这样做当然能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相遇问题,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却得不到训练.当他们独立解决问题,没有直观手段帮助时,就难以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了.直观手段应该在学生通过想象不能理解时才使用,并且首先应使用具体程度不那么高的直观手段.只有这样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双河镇中心校)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