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配价理对现代汉语中“给”一词进行

点赞:5978 浏览:186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配价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将配价理论由起初的动词,扩展到了名词、形容词、介词,甚至句式结构等领域.配价理论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本文运用配价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给”一词进行分析,无论是作为动词,还是作为介词,“给”都有其自身的配价特点与配价要求.

关 键 词 :配价理论 给 语言现象

一、“给”一词的词性与词义

“给”一词在上古时期读音为[jǐ],许慎《说文解字》中:“给,相足也.从糸合声.”“给”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几个义项:

<形>①充足;充裕.②口齿伶俐;能说善辩.

<动>①供应、供给.②赐给;给予.③满足.④供人差使;服役.⑤及;到达.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列举了“给” [geǐ]作为动词、介词和助词的诸多义项.

作为动词,“给”有三个义项:

①使对方得到.②使对方遭受.③容许、致使,用法与“叫、让”相近.

作为介词,“给”有七个义项:

①引进交付或传递的接受者.②引进动作的受益者.③引进动作的受害者.④为、替,这种情况见于“给我”加动词,用于命令句.⑤加强语气,这种情况见于“给我”表示说话人的意志.⑥朝、向、对.⑦被动.

作为助词,“给”直接用在动词前,用于口语.如“杯子叫我给打碎了一个”.

简言之,现代汉语中“给”可表示给予义、使役义、处置义和被动义.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给”是动词“给”语法化的结果,仍然带有动词“给”的一些内涵.

二、配价理论

配价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首先提出.配价理论中的“价”,借自化学中的“价”.“价”在化学中指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能与多少个一价的氢原子化合,“向”在数理逻辑中指一个谓词能带多少个自变项或论元.把这两个概念运用到语言学中,“价”或者“向”指的就是一个词依据句法关联性能支配多少个从属成分.因此,“价”或者“向”的实质就是词的支配能力.配价理论强调把动词看做句子的核心,研究一个单句的位于核心动词能支配几个他类成分,以及动词与其所支配的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语义关系.

关于配价的性质,我国语言学界有以下四种观点[1]:

①配价是属于句法层面的,动词的“价”是有语义基础的,但这些语义一定要在句法结构中得以实现,才能记入“价”的指数[2].

②配价是属于语义层面的,动核结构是一种语义结构,也是一种深层结构,它是构成表层句子的基础[3].

③配价是属于“句法—语义”层面的,“向”是“意义·形式”的结合体,是深层格在具体语言结构中的实现,它因语言而异,是有确定数量的,有序的[4].

④句式配价.句式的配价或论元主要是由句式的整体意义决定的[5].

三、现代汉语中“给”一词的配价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给”作为动词的配价分析.

“给”作为动词,首先具有“给予义”,表示“给予某人某具体事物”或者“使某具体事物位移至某人”.这时的“给”带有很强的“致移性”、“物理空间性”与“方向性”.这意味着“给”具有以下三个意义特征:

①存在着“与者”和“受者”双方;

②存在着与者所与亦即受者所受的食物;

③与者主动地使事物由与者转移至受者[6].

朱德熙提出“给”字构成的给予句有以下三种句式[7]:

S1:Ns+(V)+给+N'+N 我(送)给他一本书

S2:Ns+V+N+给+N' 我送一本书给他

S3:Ns+给+N'+V+N 我给他写一封信

张伯江在此基础上把“给”字构成的给予句概括为以下三种(其中A表示施事;R表示接受者;P表示受事)[8]:

S1:A给RVP 他给我寄了一个包裹

S2:给RP 他寄给我一个包裹

S3:P给R 他寄一个包裹给我

以上三个句式中,S1中的“给”是介词,S2中的“给”是介词,S3中的“给”是动词.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归纳:

“给”是一个三价动词.它的支配成分分别是给予者(给予动作的发出者)、给予物(给予动作的致移对象)、接受者(给予事物的接受者),从语义上看,分别是NP施事、NP受事、NP与事.我们可以记作给3(NP施、NP受、NP与).

其中NP施必须具有[+有意识]、[+可控]、[+自主]这样的语义特征.典型的“给予义”表示的是一种领属关系的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说,施事将受事转移至与事,也就是把这种领属关系交给了与事.所以NP与也必须具有[+有意识]、[+可控]、[+自主]这样的语义特征.但是在“同志们的帮助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句子中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借用认知功能语义语法中的隐喻来解释.“给”是指将某事物由某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引申开来,就是使“与事占有受事”,再加以引申,又可以理解为“使与事产生受事”.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

给3能构成A类格式:NP施+给3 +NP与+NP受.如:

我给小王一个苹果.

给3能构成B类格式:NP受+ NP施+给3 +NP与.如:

这张贺卡我给他了.

给3能构成C类格式:NP与+ NP施+给3+NP受.如:

小王我给了一巴掌.

这三种格式之间是可以互相变换的,即A:“我给小王这个苹果”←→B:“这个苹果我给小王了”←→C:“小王我给了一个苹果”.

就动词的方向性而言,“给”是一个右向动词,即给予物的领有权是由动词左边的施事传递给动词右边的与事.“给予”这个行动可以分解为两个阶段:一是准备被给予的食物,最后表现为从施事一方脱手,二是交与.第一个阶段紧密联系着受事,第二个阶段紧密联系着与事.

就“给”而言,这两个阶段是平行的,同时带有的“脱手”和“交与”两个语义特征,但是这两个特征可以是一隐一显的.当“给”出现在其他动词之后,即“Ns+V+给+N'+N”这一句式中时,“给”就只表现出“交与”义.如“我寄给妈妈一封信”,它的“脱手”语义特征是通过动词“寄”表达出来的.那么此时的“给”的词性问题又出现了,是动词还是介词呢?学界也是有不同的看法,我比较赞同朱德熙先生的观点,即把此时的“给”归为介词. 这就又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给”作为介词有没有配价这一说法呢?

配价理论产生之初,只是用来分析动词的支配能力.然而,随着学者们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承认应该对介词进行配价分析.

在我看来,介词是一种具有配价能力和配价要求的特殊虚词.现代汉语介词很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来,其动词性并没有完全消失,甚至有语法学者把介词称为“副动词”或“次动词”.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法化之后,虽然它们的句法独立性消失了,但是由于语义滞留的原因,其支配其他成分的语义理据依然是存在的.而且介词是典型的前置词,这就必然涉及到介词对其后成分的关系问题.“介词+名词”形成的介宾短语就体现了该介词对其后名词成分的支配能力.介词配价地位的确立,可以有效地解决动词配价相似度检测词短语的地位问题,有助于配价理论的深入发展,对整个汉语语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石毓智、李讷归纳的动词的四个特征包括[9]:①能用“不”或“没”否定;②能加各种类型的宾语;③能跟体标记“了、着、过”;④能重叠表示动量或时量短语.他们认为介词保存了前两个特征,而失去了后两个特征.“给”作为介词能加各种类型的宾语,可以不具有[+有意识]、[+可控]、[+自主]这样的语义特征,而作为动词的“给”的宾语则有一定的限制.

介词一般要求两个配价成分,也就是说介词一般是二价的,通常表现为句子的主语和介词的宾语,如“我给你当翻译”中的“我”和“你”.介词的基本配价结构可以表示为“S+介词+N+V+(O)”.其中后项配位倾向于由非核心语义角色充当.在构句过程中,介词的配价结构作为句子的次谓语,要与作为句子谓语核心的动词的配价结构进行论元整合等句法操作,最终生成句子.

与动词的配价结构相比,介词的配价结构在句法上具有非独立性,在语义上具有非自足性的特征.

“给”作为二价介词需要两个配价成分.如“大夫给我开了很多感冒药”中的“给”与“大夫(A)”、“我(B)”共同组成一个非自足的介核结构“A给B”,她必须与后面“开”构成的动核结构“A开C(感冒药)”整合才能最终生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四、小结

配价理论以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研究对象,而句子是由各种关联关系构成的层级体系.因此,真正的配价语法研究要以句子的配价体系形成过程为终极目标,不仅要研究充当全句首要核心的动词的配价,还要研究句子中其他较低结构层次上的词类(名词、形容词、介词等)的配价,甚至是句式结构的配价.通过对一切有价词类的配价要求和配价表现的动态研究,建立一个囊括一切有价词类的配价理论体系,并揭示句子生成过程中各个配价子系统之间的合作机制.我们通过运用配价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给”一词进行配价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给”字句,也更清晰地了解了配价理论的内容以及价值.

注释:

[1] 2000沈阳《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P78

[2] 2000《语法研究和语法探索(九)》商务印书馆P164

[3] 1991《语法研究和语法探索(五)》语文出版社P144

[4] 2000《语法研究和语法探索(九)》商务印书馆P164


[5] 2005沈家煊《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P16

[6] 同上,P28

[7]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

[8] 2005沈家煊《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P29

[9] 闫克《现代汉语介词配价初探》

作者简介:鲍霞(1987.08-),女,河北省沧州市人.现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和方言.

运用配价理对现代汉语中“给”一词进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介词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