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权和权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构建

点赞:9811 浏览:362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保障好人的生存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保证他们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公平缺失、就业方向与人的发展方向不一致等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在经济发展中的非科学定位以及与之相关保障制度的缺失.文章认为,构建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应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中心,重点是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扩大大学生就业机会和空间;完善就业机会平等的保障制度,提高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均等性和个人发展的能力;健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能力的机制体制,提升其就业的能力和就业的质量.

[关 键 词]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大学生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4)02-0124-05

大学生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超出了高等教育的范畴,而应提升到人的生存和发展、经济与人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现实社会所产生的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公平缺失、就业方向与人的发展方向不一致等问题,归根究底在于人在经济发展中的非科学定位以及与之相关的保障制度的缺失.构建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中心的就业保障体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一、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解决好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近年来,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随着中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备受社会及学术界关注,而且在认知上趋于理性化.中国以往的经济发展过于强调GDP的作用和追求资本的效率,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由此以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创造和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密切相关,这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因素.同时,这也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有关.但这些并不能掩盖经济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本质,马克思所提出的实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是共产主义的目标所向和人类追求解放的最终目标,即人的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发展经济只能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而并非工具.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多条件进而促进人的发展,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并不能以此定论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等同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更不能说生产力的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无论是远古时代的人类生产劳动还是当今的经济发展,共同而且唯一的目的就是保障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同的只是当今进行生产劳动的方式、内涵更加丰富和高级.在现代社会中,GDP和资本的作用之所以显得更为重要,原因在于在现代生产方式下人类要解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主要是依靠以货币为重要交换媒介来进行.但实际上,人的生产劳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的地位比GDP、资本存量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应该是为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怎么写作的,具体而言就是,经济发展不但要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起点,而且还要保持两者发展相一致,以保证人的生存和发展获得可靠保障、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根本使命.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在经济社会改革中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因素,把人的发展问题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以人为本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全体人民享受发展成果的公平性、普惠性;把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社会事业改革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并要求2020年把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毋庸置疑,促使以往以GDP和资本效率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促进经济与人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转变,引导和保证经济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实践

马克思早已指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是社会中的全体人、每一个个人,而不是局部人、少数人.中国推进经济社会改革,建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与人的协调发展,势必包括大学生这一庞大的群体.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学生是每一个个人中的个人,而且大学生还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推动生产力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人的生存和发展实现方式来看,人的主体存在是通过人的生存活动劳动即人的劳动来实现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经济科学创始人亚当·斯密(AdamSmith)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作出了通俗而又精辟的论述:“一个人总是要靠他的劳动来生活.”由此而言,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依靠劳动来创造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人从事劳动活动主要是通过就业的方式来实现的.人的发展的全面性的前提是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普遍性,只有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和需要的发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人的生存权是人的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人如果不能实现就业,就难以获得支撑其生活乃至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就无法支付衣食住行以及提高自身能力的各项成本.这在阿马蒂亚·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中早有阐述,他指出,只有人得以发展才能使社会发展,而人的发展首要的是就业.因此,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中,对于大学生而言,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要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这关系他们能否生存(现代生存权不仅是指人的自然生命的存在和延续,而且还指体面地、有尊严地生存的权利)、生存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他们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智力资源的首要前提.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并从新的视野进行认知,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公平缺失、就业方向与人的发展方向不一致等已成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好,不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错误配置甚至是浪费、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带来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这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经济与人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是相悖的,应该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升到人的生存和发展、经济与人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具有对就业机会的可获得性和获得的平等性,而且还应尽可能地让他们所从事的岗位与自身的兴趣、特长、发展目标、价值体现趋于一致,而不是简单地把签约率作为评价就业工作的主要标准.(二)完善就业机会平等的保障制度,尽可能提高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均等性和个人发展的能力

人的权和权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大学就业不公平问题的产生具有多方面因素,在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业、职业之间因发展水平、社会资本等差异导致其收入存在差距是在所难免的.既然收入存在差距,那么占有较多社会资源的大学生出于对利益的追逐就必然会通过发挥已有资源的优势进入高收入行业、职业.当前不管是政府部门、高校还是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到基层去.应该说,这种就业引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的无奈”,但在依靠货币作为主要媒介来解决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当今社会,通过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因为如果在不符合大学生兴趣和特长发挥的情况下“匆忙就业”,本身就是对他们能力发挥和主动参与社会生产的一种“隐形限制”,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就业稳定性缺乏保障,现实中不少大学生就业不久就频繁跳槽就是最好的佐证.从保障大学生就业公平权益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不现实的,在能力要求、劳动付出、工作环境趋于等同的情况下,追求高收入仍然是大部分人追求的目标.因此,要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公平,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完善就业机会平等的保障制度,通过制度设计来减少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以保障占有少量或者不占有社会资源的大学生的就业权益,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平台.一方面,建立待遇公平化、能力与回报匹配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重点是要完善各行业、职业的工作报酬机制,促使收入水平尽可能公正、公平和合理,工资报酬的标准起码应该包括技术水平差别的原则、承担责任差别的原则、劳动付出差别的原则和工作环境差别的原则(指工作的物质环境对人体不利的应该在劳动报酬方面有所补偿),保证工资收入与人的能力、承担的责任、劳动付出和工作环境条件相对称,以此对虽然具有丰富社会资源但能力不匹配的大学生形成一种制度的硬约束和保证与行业、职业要求相匹配的大学生能够有更多条件进入.同时,这种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还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把自己在各行业的发展前景、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关联度以及自己的兴趣等纳入择业决策考虑的因素,有利于他们能力的提升和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部门职能,规范招人用人制度,引导各行业企业建立客观的、公平的、透明的、统一的录用人才评价标准,切实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创建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三)构建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能力的机制体制,以此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和就业的质量

就业的机会和就业的质量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两大核心内容,只有这两个问题都解决好了,大学生生存和发展水平的提高才具有更加充足的条件.现实中刚毕业的大学生难以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工作后因对工作岗位胜任能力不足导致就业不稳定反映出来的就是其就业能力偏低的问题,建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能力的机制体制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切入点.其一,改革高校教育模式和创新其人才培养机制,大学生南学校转向社会工作的能力瓶颈.在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及与社会人才实际需求实现有效衔接的基础上,要将高校的工作重点转向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必须纠正高校的教育价值取向,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基础专业知识、应用技能的教育与培养,完善大学生毕业评价标准和教师业绩考核体系,增加大学生综合技能在毕业考核指标中的权重和强化教师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中的责任,为大学生能力的培育、提高提供更多平台和创造更多机会.其二,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怎么写作体系,构建大学生职业培训机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各行业、职业对就业者能力势必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决定了它们不乐意也不可能投入足够多的资金用于培养和提高就业者的能力,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存在员工能力提高后“另谋高就”的隐忧.而且即使它们能够投入巨资开展相关培训,培训的内容也未必能适合所有员工的实际需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国家或者政府就应该在这方面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而且教育培训本来就是社会公共怎么写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怎么写作体系,建立更为系统有效的职业培训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针对性更强的培训机会.考虑到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和提高社会资本对教育培训等现代怎么写作业的参与度,政府部门在自行举办职业培训的基础上,应创新政府购写怎么写作方式和扩大政府购写怎么写作内容,大力推进大学生职业培训怎么写作业的发展,让大学生以较低的成本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参与相关的职业培训,解决企业培训动力不足、大学生培训效果不强及大学生参与社会职业培训成本过高的问题.此外,还应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分配中的报酬比重,提高大学生工资福利水平,让大学生具有更好的参与社会职业培训和提高自身能力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