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

点赞:17735 浏览:808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会同时导致其后期会计业绩与流业绩“滑坡”,且流业绩“滑坡”的期限要长于会计业绩的期限,表明真实盈余管理对流的影响更为深远.异常流对会计业绩与流业绩的影响最为显著,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费用对会计业绩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流业绩的影响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也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 键 词: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业绩滑坡经济后果

一、引言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其中主要包括以应计为基础的盈余管理和以真实交易为基础的盈余管理(Healy&Wahlen,1999).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利用会计准则的技术判断空间对利润进行操纵,而真实盈余管理则是管理层通过次优的经营决策和活动管理年度内的盈余水平(Tan&Jamal,2006).已有研究表明,在萨班斯(SOX)法案颁布之后,美国上市公司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大幅下降,而真实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Cohenetal.,2008).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一般发生在会计期末至年报公告前,并受到公司经营现状及以前年度应计利润的限制(Barton&Simko,2002).而外部监管部门需对公司年报进行审查,并对未真实披露公司信息的公司给予相应的处罚,但管理层也无法确保“管理”过的年报能顺利地通过审计人员的审计,因此,公司管理层在运用应计盈余管理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成本.此外,公认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更进一步使得利用准则的技术判断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风险和成本越来越大,空间越来越小,从而给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创造了条件,Zang(2007)发现,当公司所面临的诉讼风险加大后,公司会更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这是因为真实盈余管理手段较为隐秘,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且在不涉及会计处理问题的同时,也不受到审计人员的影响.真实盈余管理手段主要包括销售操控、费用操控和生产操控3种.销售操控是公司有意地降低销售或放宽信用条件提高销售业绩,从而增加企业盈余(Roychowdhury,2006);费用操控是管理层通过降低(提高)研发费用、日常管理费用等增加(减少)盈余,(Bushee,1998);生产操控是管理层利用规模效应扩大生产,稀释单位产品所承担的固定成本,从而提高边际收益,增加盈余(Herrmannetal.,2003).还有研究表明,公司有意地变卖固定资产也可以增加当年的盈利,并认为变卖固定资产也是真实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可以说,这些次优决策和活动的调整都可能会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Gunny,2005).相较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以公司实际的交易活动为基础,不但成本高,会对公司未来流有负面影响,而且还会损害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Cohen&Zarowin,2010).然而,就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关于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围绕应计盈余管理展开,对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研究少之又少.为此,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真实盈余管理的几种手段为研究视角,揭示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影响,以丰富真实盈余管理研究的理论和经验证据,并为进一步加强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提供经验证据和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20世纪80年代就已有文献研究真实盈余管理(Comiskey&Mulford,1986),到Roychowdhury(2006)具体地定义了真实盈余管理,指出管理层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提出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并得到验证后,才促进真实盈余管理研究浪潮的掀起.Roychowdhury(2006)发现,管理层为避免公司亏损,会选用偏离正常经营方式(包括销售活动、产品成本和费用操纵)的真实经营活动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Wang等(2006)认为,当会计准则的技术空间变小(高)时,管理层更(不)可能通过削减研发支出提高企业业绩,且当公司的诉讼风险加大后,管理层会从应计盈余管理转向真实盈余管理(Zang,2007).Edelstein等(2007)研究发现,公司在受股利支付约束的前提下,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减少应税收入,满足股利支付的要求.此外,Cohen等(2010)研究发现样本公司会同时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手段,达到既定的财务标准.虽然有关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有几年光景,目前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难发现,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使用手段及形成原因等方面.此外,已有文献表明,应计盈余管理会产生不利于公司发展的经济后果,并主要集中在市场反应和随后业绩变化两个方面.然而,真实盈余管理是以企业实际的交易活动为基础,操作成本高,不但对企业未来的流有负面效应,甚至会损害企业长期的经营绩效(Zarowin,2005).Gunny(2005)发现,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的业绩有负面影响.Kim等(2009)研究发现,公司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均加剧了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确定性,且真实盈余管理带来的不确定比应计盈余管理更严重.

(二)国内文献国内学者也逐渐关注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刘启亮等(2009)发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公司在增加使用应计盈余管理的同时,运用真实盈余管理调低了利润;李增福等(2011)发现,预期税率上升使公司更倾向于实施真实盈余管理,反之,公司则倾向于实施应计盈余管理;顾明润(2011)以IPO前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样本公司普遍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公司上市后的经营业绩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尤其表现在异常费用方面的真实盈余管理.李彬和张俊瑞(2009)以上市公司费用操控方面的真实盈余管理为研究视角发现,上市公司利用费用操控利润是以牺牲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为代价的.市场对真实盈余管理会比对应计盈余管理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检测设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检测设:

检测设1:公司通过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会导致公司后期业绩的下降,包括会计业绩和流业绩的下降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用1999年年至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AR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的手工搜集,数据均由Stata11.0处理完成.在剔除金融行业、财务数据缺失值及异常值样本后,共获得样本数1811个,样本的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从表(1)可见,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滞后期限越长,样本数量越少,这可能是由数据缺失以及某些上市公司行业属性的变迁等原因导致.本文借鉴Gunny(2005)以及Louis(2004)的研究方法分析真实盈余管理对未来业绩的影响.采用配对样本的目的是通过对比上市公司当期业绩表现和可预期的业绩状况检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是否给公司带来了业绩的变化,从而根据样本与配对样本之间的业绩差异,有效地分离出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在找到一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类似公司的前提下,再对两组样本之间的业绩进行比较,若存在差异,将其归因为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在参考Gunny(2005)匹配过程所考虑因素的基础上,选用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样本匹配.样本公司匹配标准为:(1)配对样本公司必须是同年的公司;(2)配对样本公司处于相同的行业(除制造业以二级代码为分类标准外,其余行业均以一级代码为分类标准);(3)配对样本公司处在相同的异常应计五分位;(4)将样本公司中当期总资产收益率处于±10%之间的样本定义为进行了真实盈余管理公司.


(三)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对于真实盈余管理,我们仿照Roychowdhury(2006)和Cohen等(2008a)的研究方法,用异常经营活动流净额、可操控性费用和异常产品成本来计量.然而,异常流量(R.cfo)、异常产品成本(R.prod)和异常费用(R.disexp)均是实际数与正常数之间的差额,也是衡量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3个写作技巧指标.公司可能会对其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进行总体规划,即同时从几个方面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刘启亮等,2009).因此,为更全面反映公司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在构建个体指标的基础上,我们还需构建一个衡量真实盈余管理总体水平的综合指标.根据3个个体指标变化方向的含义,本文用式(1)计量真实盈余管理的综合指标.本文同时使用3个个体指标和1个总体指标衡量真实盈余管理水平.Nrm等于-R.cfo+R.prod-R.disexp(式1)

本文选用国内外学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即修正的Jones模型(Dechowetal.,1995),来衡量应计盈余管理.在参考Gunny(2005)和Leggett等(2009)研究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需要,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式(2)所示.

Droai(Dcfoai)等于β0+β1RM+β2TobinQ+β3Nos.rank+β4DA

+β5Control+ε(2)

式(2)中,Droa与Dfcoa均为被解释变量,Droa表示会计业绩的变化,Dfcoa表示流业绩的变化;RM为解释变量,表示真实盈余管理,包括1个总体指标和3个个体指标;Control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其中包括企业规模效益(Size,公司总资产对数)、财务杠杆(Lev,资产负债率)、业绩表现(Roe,净资产报酬率)、年份(Year,会计期间的影响)、行业因素(Industry,行业因素的影响).其余变量的代码、名称及其内涵如表(2)所示.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回归分析为进一步分析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根据本文筛选出的研究样本,并以各期异常总资产收益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见,在滞后一期或两期的情形下,变量Nrm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在滞后一至两期间内,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样本公司的净利润要明显地低于配对样本公司,即没有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公司,也意味着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后,其净利润会出现“滑坡”,且这种现象确实是由真实盈余管理导致的,此外,净利润“滑坡”的程度会随着向上盈余管理程度的加大而加剧.然而,在滞后三期时,Nrm的系数依然为负,但不显著,说明上述“滑坡”现象的效果仅影响前两期.本文还再将3种具体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从表3中可发现,R.cfo与各期Droa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异常流越高,异常的总资产收益率也越高.这表明,在滞后期内,相对于未实行净利润盈余管理的公司来说,公司通过操纵异常流进行调增利润的幅度越大,其总资产收益率就越低,也就是说,公司采用异常流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也同样会导致公司净利润的“滑坡”,“滑坡”程度会随着真实盈余管理幅度的加大而加剧,且该种“滑坡”的影响效果至少会存在三年.但是,异常生产成本及异常费用对各期Droa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只能说明以上两种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对公司净利润造成“滑坡”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不能表明两种真实盈余管理对于公司后期业绩的影响不存在,因为业绩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为流,因此,我们尚需做进一步分析.基于此,本文将式(2)中的因变量换为各期异常经营净流量Dcfoa,自变量依然为真实盈余管理的写作技巧变量,重新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见,Nrm与各期Dcfoa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样本公司在随后三年期间内的经营净流量明显地低于配对样本公司,也就是说,公司经营净流量会因其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而出现“滑坡”,且影响效果至少会存续三年.而向上盈余幅度的越高,经营净流量“滑坡”程度也就越大.从表(4)中还可看出,再将真实盈余管理拆分为3种具体方式后,首先,R.cfo与各期Dcfoa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只在前两期内显著,说明公司运用异常流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后,也会导致公司经营净流量的“滑坡”,且“滑坡”现象会随着异常流幅度的加大而加剧,但影响效果仅体现在前两年.其次,在滞后一期的情形下,R.prod与Dcfoa1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即异常生产成本越高,异常经营净流量也越低,这表明,相对于未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公司而言,公司通过异常生产成本向上盈余的幅度越高,公司后一年内的经营净流量就越低,亦说明公司运用异常生产成本的真实盈余管理后,也同样会造成公司净利润的“滑坡”,且“滑坡”程度会随着异常生产成本幅度的加大而加剧,但是,在滞后两期和三期的情形下,R.prod与Dcfoa2以及Dcfoa3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说明不存在“滑坡”这种现象.最后,在滞后两期和三期的情形下,R.disexp与Dcfoa2以及Dcfoa3的相关系数为正且显著,即异常费用越高,异常经营净流量也越高,这表明,相对于未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公司而言,公司通过异常费用向上盈余的幅度越高,公司在其后两年及三年期的经营净流量就越低,也就是说,公司运用异常费用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会导致公司净利润的“滑坡”,且“滑坡”程度会随着异常生产成本幅度的加大而加剧.然而,在滞后一期的情形下,即当因变量为Dcfoa1时,R.disexp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说明不存在“滑坡”这种现象.综合表(3)和表(4)来看,公司流业绩“滑坡”的期限要长于会计业绩,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进行的向上盈余管理,不但可以增加本期盈余,而且还会增加本期的流,而在滞后期盈余的“转回”比流的“转回”来的更为容易,这表明真实盈余管理对流的影响更为深远.就各种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具体来说,异常流对会计业绩与流业绩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异常流主要是指通过折扣与销售折让等方式促销产品,从而达到提高业绩的目的,即意味着无论从收入的角度还是从流的角度来说,对于购写者的让利均已发生,而这些让利势必需要从后期的收入和流中予以填补,也就是说,异常流方面的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后期会计业绩与流业绩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而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费用对会计业绩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流业绩影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异常生产成本主要通过降低固定成本实现盈余管理,然而,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且折旧期限较长,由于固定资产摊销不足的效果仅反映在公司再投资时,因而导致异常生产成本方面真实盈余管理对于会计业绩影响不显著,对流业绩影响显著.最后,就异常费用而言,研发费用在研发成功时是可以将其资本化的,即公司本期费用的异常降低会增加本期利润,然而,待后期费用恢复正常时,公司又可将其全部资本化,因此,异常费用方面的真实盈余管理并不一定会影响到公司后期的利润,由于流的流出并不会因为资本化而消失,因而对于流的影响将客观存在,难以改变.(二)敏感性测试考虑到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刘启亮等,2009).因此,本文以2007年为分界线,对2007年前后的样本与配对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实施的新准则是否会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产生影响,结果显示在2007年前后期间的结论基本一致,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出台的新准则对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影响不明显,可能对于盈余管理手段影响更为明显(刘启亮等,2009).此外,参考李彬等(2009)的变量设计,我们还将控制变量中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更换为总资产收益率Roa,资产负债率Lev更换为流动比率Ldbl,再次进行敏感性测试,检验结果与本文结论保持之一,再次说明本文的研究发现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五、结论

本文以我国1999年~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配对样本的方法检验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即是否会损害公司的长期业绩,主要结论如下:(1)在滞后一至两期内,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样本公司的净利润要明显地低于没有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公司,也就是说,虽然公司可以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调整当期的业绩,但在随后的一至两年中,其会计业绩会出现“滑坡”.具体来看,异常流对会计业绩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费用对会计业绩的影响却不显著.(2)在滞后一至三期内,公司的经营净流量会因其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下降,不仅说明公司的流业绩也会出现“滑坡”的现象,还表明流业绩“滑坡”的期限要长于会计业绩,即真实盈余管理对于流的影响更为深远.具体各盈余管理手段来说,异常流对流业绩的影响最为显著,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费用对流业绩影响也较为显著.(3)考虑到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这一制度环境因素的变化,本文将总样本分为2007年之前和2007年之后两个子样本,以及更换了两个主要的控制变量后发现,二者均得出较一致的结论,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即真实盈余管理会造成公司会计业绩和流业绩的同时下滑.研究结论既说明真实盈余管理在中国这样特殊的资本市场中存在,又表明其存在会导致企业业绩的下滑,这一发现与西方资本市场的结论相一致.这不但丰富了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为进一步加强对真实盈余管理治理,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还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理论依据.然而,本文只考虑了会计准则变化这单一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尚未考虑审计质量、市场监管等对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影响,这既是本文研究的不足,今后研究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制度变迁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影响.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70872110)及广东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3016)阶段性成果

rusts.Workingpaper,2007.

[10]Gunny,K..WhataretheConsequencesofRealEarningsManagement?Workingpaper,2005.

[11]Herrmann,D.T.Inoue,andW.B.Thomas.TheSaleofAssetstoManageEarningsinJapan,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03.

[12]Kim,J.-B.andB.Ch.Sohn.RealversusAccrual-basedEarningsManagementandImpliedCostofEquityCapital,Workingpaper,2009.

[13]LeggetDeniseM..RealEarningsManagementandSubsequentOperatingPerformance,Workingpaper,2009.

[14]Louis,H..EarningsManagementandtheMarketPerformanceofAcquiringFirm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4.

[15]Roychowdhury,S..EarningsManagementthroughRealActivitiesManipulation,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6.

[16]Tan,H.andK.Jamal..ManagingPerceptionsofTechnicalCompetence:HowWellDoAuditorsKnowHowOthersViewThem?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2006.

[17]Wang,Xiaotong.StockReturnDynamicsunderEarningsManagement,Workingpaper,2006.

[18]Zang,A.Y..EvidenceontheTradeoffbetweenRealManipulationandAccrualManipulation,Workingpaper,2007.

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盈余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编辑梁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