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的相关问题

点赞:18557 浏览:825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为了强化2006年改革后的《所得税》准则的有效施行,本文在分析了所得税会计的概念、目标后,指出新准则和旧准则中大的不同点,最后分析了所得税会计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障碍并给出了强化的建议.

关 键 词:所得税会计所得税会计准则所得税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该准则体系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相比之前的会计处理而言,《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可以说是变化最大的准则之一.如何能使更多的企业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新的所得税处理方法,并做到顺利适应,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及目标

所得税会计是针对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所制订的理论体系和会计核算方法,具有独立于财务会计利润核算体系的原则、检测设、方法,是与财务会计并行的独立会计分支——税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上可以体现为按照一国的所得税法规体系讲行的独立会计活动.在理论研究中,通常将所得税会计分为广义所得税会计和狭义所得税会计.广义所得税会计是指与企业所得税有关的会计核算活动,包括税前会计处理和纳税过程中的会计处理两部分.狭义所得税会计则是仅指所得税缴纳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即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所得税法的要求,进行纳税调整,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缴纳应交税金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的会计核算活动.而一般所说的所得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准则是指广义的所得税会计.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在第一条中便指出所得税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所以概括而言,所得税会计的目标是在各项交易和事项计入财务报表的当期,确认其对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影响,亦即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对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影响,以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当期和预计未来期间),借此保证企业资产和盈利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充分协调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使会计信息在所得税会计准则规范下尽可能地满足税收征管部门的信息需求,尽量减少纳税人和税收征管部门的纳税调整成本.

二、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变化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它是在广泛借鉴国外有关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颁布的一个新的具体准则,较之以往的相关规定,有着一定的创新和发展.

1.暂时性差异取代了时间性差异

《新所得税准则》舍弃了时间性差异的概念.时间性差异是以损益表为基础的概念,即一个时期纳税与会计收益之间的差额,它发生于某一时期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新所得税准则》中使用的是暂时性差异概念.暂时性差异,是指某一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强调差异的内容,反映的是某个时间点上的差异.期末,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比其计税基础高,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比其计税基础低,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如果负债的账面价值比其计税基础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负债的账面价值比其计税基础高,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确立“计税基础”新概念

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的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框架,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这就要求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认其计税基础.所以,所得税会计准则里引入了“计税基础”的概念.而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帐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金额.负责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的相关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所得税会计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弥补损失的会计处理不同

我国现行税法允许企业亏损向后递延弥补五年,原制度关于所得税处理规定中对可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在亏损弥补当期不确认所得税利益:《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亏损的未来应税利润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使用该方法,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做出判断;如果不能,企业就不应予以确认.

三、我国企业应用所得税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准则的变化,使得企业在所得税会计账上要改变方法和处理原则.而这些新的规定由于不太符合以前企业的处理态度,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障碍.

1.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

上市公司数量不足,规模和容量较小,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不是完全以投资者为主,而是国有控制企业居多,国家则是企业最大的股东,社会公众投资者反而是一些较为分散的小股东.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尚不健全,且内部治理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普遍存在短期行为.资本市场应该是会计改革的强劲推动力,而一个疲软的、不成熟的资本市场根本就无力推动一个强劲、完善的会计准则或是制度的发展和实施,更枉论推动所得税会计的发展和完善.

2.会计人员总体的职业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和推行也具有重要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未来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确定起来难度较大,对会计会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的要求较高,即会计人员还要充当估价师或评估师的角色.企业财务人员就无法避免必要的职业判断和评估估价,而我国目前的会计从业人员中良莠不齐,既有通晓国际准则、能够与国际同行对话交流、可以参与国际准则制度的一流专家,也存在只有记账水平的会计师,从业人员队伍是高度多样性、高度多元化,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尚不能满足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发展的需要.这就必然成为制约所得税会计准则实施和发展的另一个必然因素.3.税法和会计标准的差异对实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约

会计准则和税法在社会经济中必不可少,分属于不同的领域,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会计准则是企业核算经济行为的手段;税法是税务部门征税的法律依据,通过对企业征税来参与企业经济活动.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纳税,按税法要求核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所得税费用,从而与会计核算所得税产生差异"会计标准与税法的差异必将随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实施产生影响.相较于旧准则,新准则对损益的确认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引入了公允价值,与税法确定的收益差距加大,这给会计实务带来了挑战,增加了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度"这一问题是否能合理解决关系到所得税会计的发展.

四、加强企业所得税会计应用的建议

1.加快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

加快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为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创造必备的环境条件,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所得税会计准则高质量的发挥作用.目前,我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必要的配套设施还在不断完善中,需要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证监会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提高社会公众投资者的监督力度,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及在企业管理上下功夫,改变企业靠关联方交易等行为操纵利润的做法,建立良好的竞争秩序.

2.企业财务人员应加快知识更新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变化,使得传统会计人员熟悉的会计理念和核算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目前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提出了重大挑战.因而,会计人员应该不断地接受后教育,充实和更新知识,不但要精通会计知识,还要加强对税收、资产评估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同时会计人员还应该掌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最新动态,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变化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这不仅可以应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变化,对未来会计的发展也能够有一个较好的适应和准备.

3.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对会计尤其是会计信息资料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法律制度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才会有会计的健康发展.从法学角度看,我国属于大陆法系,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立法和执法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在很多方面均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许多企业为了偷税漏税,多一记费用、少一记收入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还有一些人专门钻法律的漏洞,即所谓的合理避税,合理避税虽然不违法但却是税法所不允许的.即便查到偷税漏税的情况,处罚也比较轻,对偷漏税行为的震慑力不够.因此,要想尽可能的减少检测账,一方面应促使会计人员讲诚信,另一方面就必须要健全司法,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违反法规者得到法律的严惩,以此起到震慑违法人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