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终止

点赞:17018 浏览:788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行以来备受关注.实践中,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以及如何支付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等,又是其中的焦点.本文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阐述了劳动合同双方有权终止和解除的法定情形以及在各种解除终止情形下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的支付问题,为劳动者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指导.

关 键 词:劳动合同终止情形限制条件补偿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一般而言,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存在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但由于实践中大量存在用人单位为逃避责任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因此新的《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十四条、第八十二条第二款针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宽限期是一个月,否则用人单位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法律并未对劳动者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作出规定,由于可以获得两倍的工资,不排除有的劳动者会利用这个机会谋取利益,而且这一类案件举证责任均由用人单位承担,因此用人单位承受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一、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

劳动合同的终止,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劳动合同终止,泛指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终结的各种情形,将劳动合同解除也作为劳动终止的一种;狭义上的劳动合同终止,仅指劳动合同解除之外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终结的情形,将劳动合同解除与劳动终止并列.《劳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1.劳动合同期满的;

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1994年劳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考虑到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同,劳动合同法延续了劳动法并列说的做法.第一、阶段不同,劳动合同终止是劳动合同关系的自然结束,而解除时劳动合同关系的提前结束;第二、结束劳动关系的条件都有约定条件和法定条件,但具体内容不同.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中,约定条件主要是合同期满的情形,而法定条件主要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消灭.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中,约定条件主要是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情形,而法定条件是一些违法违纪违规等行为;第三、预见性不同,劳动合同终止一般是可以预见的,特别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而劳动合同解除一般不可预见;第四、适用原则不同,劳动合同终止受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程度多一点,一般遵循民法的原则和精神,而解除受法律约束的程度较高,更多的体现社会法的性质和国家公权力的介入,体现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一)劳动合同期满

这主要适用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两种情形.劳动合同期满,除依法续订劳动合同的和依法应延期的以外,劳动合同自然终止,双方权利义务结束.根据劳动保障部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应当以劳动合同期限最后一日的二十四时为准.

劳动合同的终止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合同法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实践中,对于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但也未终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的,该如何处理?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满自然终止,原劳动合同消灭.如果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应视为一个新劳动合同的开始.考虑到用人单位续签劳动合同的实际情况,以及在这种情形下劳动者也有一定责任,所以可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在前一劳动合同终止之日后劳动者提供劳动的第一天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用人单位就要承担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四款、第八十一条的法律责任.

(二)劳动者已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无到有,现还处于改革过程中.1994年劳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规定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本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新老办法平衡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等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确定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从养老保险基金中解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国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大致有两个,一是劳动者已退休;二是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或者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

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自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二十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第二十三条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在民事领域中,公民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将丧失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在劳动领域中,公民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劳动合同签订一方主体资格消灭,客观上丧失劳动能力,之前签订的劳动合同因为缺乏一方主体而归于消灭,属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